周兵
【摘要】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只有搞清楚中小学德育教育是什么、中小学德育教育应当教什么、中小学德育教育怎么教。把握德育教育的相关要素,在选择合适德育方法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德育教育中去,才能更好的开展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当前国际形式不确定性突出,国际各种思想潮流相互碰撞,一些国外不良思潮甚至对我国的中小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国内,我们的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在改革过程中剧烈的社会变化和社会转型,也使得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时无法适应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社会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也间接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个个恶性低龄犯罪事件引发了媒体关注,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反思。
一、德育教育是什么
“明确德育教育是什么”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理论前提。从历史的纵向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德育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德育经历了原始社会的习俗性德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进而发展到了现代的学校德育。从社会现实的横向看:“德育大体可分为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形课程德育。”只有理解并抓住了现代德育教育的灵魂,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中小学德育教育。
对于德育的本质与概念,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研究方法,立足于事实和价值分析,对我国的现代德育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这一时期的德育,依据各自的理解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影响较大的有‘施加说、‘转化说和‘内化说等。”在施加说的理解中“所谓的道德教育,就是为使人们践行某种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加系统性的道德影响”;而转化说的理解则为“把一定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内化说则概括为:“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德育概念的厘定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过程。作为一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从教育性、发展性和阶级性来把握德育教育;教育性即依据中小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状况及其他客观因素,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发展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段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依据社会的需求进行调整;阶级性即德育教育具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尚未灭亡的社会里,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管德育教育的概念如何,我们的德育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德育教育教什么
在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培育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是保障,而汲取中华文化中德育思想的精髓是必然要求,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青少年理想信念事关国家各项事業。当前中小学生处在一个多元的文化背景之下,面对不同的文化,青少年缺乏良好的分辨力。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对几十年后的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此背景之下,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是国家的基础性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价值共识,实际上也回答了培育什么公民的问题。只有从娃娃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中小学生的意识形态的教育之中,融入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之中。中小学生面对多元的文化冲击才能不盲从,才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才能经得起不同文化的碰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许多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教化思想,道家思想中和谐诚信的思想,以及无数仁人志士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国家命运相统一的思想。以文化育人,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进德育教育中去。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焕发出新的光辉。
三、德育教育怎么教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涉及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的中小学生、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环节。针对部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成效不佳的情况,应从教育方法寻找突破口。可尝试榜样示范、文化育人和实践锻炼等方法;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需要更多的榜样”。中小学生三观可塑性很强,榜样示范能够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中小学生的受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多发现中小学生身边的优良现象,并加以鼓励。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要时时发现新情况新榜样,给中小学生以正面引导;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也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要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时机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将德育教育融入生活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让广大的中小学生体会到德育教育的真正意义,使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受教育者的个体行为中去;实践锻炼法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德育教育只停留于理论教育不可取,更应该有相应的实践,作为教育者,可定期开展实践引导活动,如带领中小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领略德育教育带来的快乐,增进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凸显了出来,其道德与精神状况可以反应我国教育的教育质量。作为教育者应首先重视起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明确德育教育是什么、德育教育教什么、德育教育怎么教,逐步推进步步深入,将理论内容自觉融入日常德育工作中去。在德育工作中更要有政治意识与底线思维,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长法,李本友.从德育概念到德育实践的批判[J].学术界,2015(03):184-190.
[2]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中国大百科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
[3]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