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之作用

2020-10-20 01:40许黎莉朱雅雯陈东平
商业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农户合作社社会资本

许黎莉 朱雅雯 陈东平

内容提要:本文构建了社会资本理论“强化、社会信用、信息、影响”四要素逻辑框架,基于2017年江苏、山东两省53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调查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社会资本是否以及如何通过资源获取能力影响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强化、社会信用、信息属性,社会资本可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资源获取能力在其中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非正式社会资本对提高小农户资源获取能力的作用强于正式社会资本。(2)考虑成员异质性情况下,在有机衔接过程中,正式社会资本对核心社员的作用大于普通社员,非正式社会资本对普通社员的作用大于核心社员。(3)基于影响属性,非正式社会资本可以部分克服“精英俘获”导致的普通社员去组织化问题。上述结论为如何通过社会资本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相关政策,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理想载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社会资本;合作社;小农户;现代农业;资源获取能力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20)02-0145-08

收稿日期:2019-09-02

作者简介:许黎莉(1982-),女,呼和浩特人,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财政金融;朱雅雯(1998-),女,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陈东平(1957-),本文通讯作者,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财政金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963026,71673138;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9MS07009;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8ZD5;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ZC17077。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由于受到规模、资金、信息等限制,其生产经营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克服小农生产的局限性,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现代农业是处于最新发展阶段的高效、优质、安全的农业,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必须通过组织化路径,提供现代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下文简称“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我联合的组织,通过生产要素的聚集和规模扩大,克服了小农户的弱质性,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载体[1]。然而,现实中合作社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出现诸如成员分层、精英俘获、合作关系松散[2]等“异化”现象,部分学者对合作社能否真正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载体提出了质疑。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期望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通过在工具性和表达性行动中发挥作用,使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增强了行动的效果[3]。合作社就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依赖交易者特殊的社会规范和共同信念来维持交易的正常进行[4]。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可以有效降低合作社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社员福利水平[5]。那么,合作社中,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具有什么特征的小农户①更容易获取资源,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何种社会资本可以通过自身优势克服合作社因“精英俘获”导致的去组织化弊端,使合作社真正成为理想的衔接载体?以上问题的回答不仅能在理论上形成对已有宏观、中观层面研究的有益补充,在实践中,也可以为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社会资本有效组织小农户,提高其内生性组织化程度,以及为合作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价值回归、功能重塑提供指导。

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社会资本“强化、社会信用、信息、影响”四要素的逻辑分析框架,采用2017年江苏、山东两省合作社社员调查数据,以资源获取能力作为中间路径,检验、比较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差异。

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第一,分别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考察,不仅完善了社会资本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影响机制的分析路径,还修正了笼统将社会资本作为整体分析的研究偏差。第二,构建了社会资本“强化、社会信用、信息、影响”的理论框架,充实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理论基础。第三,进一步讨论了在衔接过程中,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对异质性社员的作用差异,并检验了在排除 “精英俘获”后,何种社会资本在有机衔接中更能发挥作用。最后,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用大数据进行了因果检验,结论更加具有普适性。

一、文献评述

相关文献首先探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路径,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虽然衔接过程中具有一定相容性,但更多的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互斥性,不平等、不稳定潜藏于各种衔接形态中[6-7]。又进一步研究了衔接障碍,包括土地资源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导致的产业脱节,信息滞后导致的科技成果转化缓慢等,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农户的去组织化[8]。合作社由于在提供现代农业服务、提高组织化程度中具有绝对优势,是一种非常适用且合意的载体。然而,受成员异质性的影响,合作社普遍存在“精英俘获”、“大农吃小农”等背离初衷的“异化”现象,使其难以承担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任[9]。

有研究认为社会资本可以在提高合作社绩效[10]、获得成长性[11]、缓解信贷约束[12-13]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社会资本通过嵌入外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合作社与其他网络主体建立起亲密的强关系,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交流机会,以提高资源获取效率。社会资本发挥了信号传递、监督、引导、减少组织间交易成本、“抵押物”替代、降低风险的作用,通过削弱个体间的不信任程度,提高集体凝聚力,促进合作。

已有研究为本文奠定了研究基础,但也存在需要探讨的方面:首先,多数研究是基于宏观视角分析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路径、障碍与对策,鲜有文献从微观层面探讨某一衔接模式组织化程度低的本质原因,也未对如何促进其更好地实现衔接做进一步探讨,这不利于全面、正确评价有机衔接的政策效果。其次,考察了社会资本在提高合作社绩效、成长能力、缓解资金约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缺少社会资本是否能够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方面的相关研究,更加缺少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在衔接过程中作用机理以及中间路径的探讨,同时缺少大样本因果分析,而这一议题对如何利用社会资本提高合作社中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嵌入、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次,分析框架上,对于社会资本的分类标准、作用机制分析较为片面、零散,未将其纳入到整体的逻辑框架内探讨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作用差异以及同一类型社会资本对不同小农户的作用差异,这不利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延伸与发展。因此,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构建了社会资本“强化、社会信用、信息、影响”的逻辑分析框架,以资源获取能力为中间路径,剖析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不同类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旨在加深对合作社背景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利用社会资本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的路径,以期提高合作社这一衔接模式的适用性以及合意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作用动因以及分类

社会资本是在目的性行动中被获取的潜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其可以运作主要缘于投资的社会关系可以强化身份或认同感、被代理人作为个人社会信用的证明、促进信息的流动以及对代理人施加影响以抑制机会主义行为[3]。因此,本文将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四要素“强化、社会信用、信息、影响”逻辑框架,解释社会资本如何在合作社这一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载体中发挥作用。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分类没有统一标准,本文基于小农户独立性强、个体特征突出的特点,借鉴李庆海等(2017)[14]的分类方法,将小农户的社会资本划分为其家庭成员政治身份的正式社会资本和亲友关系的非正式社会资本。

(二)强化属性使社会资本通过声誉机制实现有机衔接

长期重复交易的“熟人信任”,能够强化小农户的身份和认同感,促使声誉产生,声誉通过路径依赖与资本效应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熟悉”是我国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一种非制度性的信任关系。合作社就是利用熟人信任把小农户凝聚起来,在合作社中小农户确信自己不仅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还是一个共享相似利益和资源的社会群体成员。在这种强化背景下,小农户都会自发的建立“好声誉”,获取“声誉租金”,以增加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而声誉投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投资越多,小农户就会更愿意为其维持和扩大作进一步投资;但是这种投资属于沉没成本,越高则意味着丧失的机会成本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因此,声誉还可以抑制小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与交易成本,使小农户在重复博弈过程中获取超额收益,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由于声誉机制会激发小农户积累较高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的内生动力,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的作用在促进有机衔接的过程中不会显示太大差异。由此提出:

H1a:正式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H1b:非正式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三)社会信用属性使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小农户具备资源获取能力

社会信用源于小农户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与情感,通过嵌入社会网络使小农户拥有获取资源的能力。合作社具有封闭性与嵌入性兼存的特征[15],这种间杂的组织形态意味着合作社必然会分化出不同的交易网络对象,小农户被嵌入到自身等级结构和其他网络的庞杂社会网络中;由于社会网络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利益连接节点,这些节点直接和间接地提供了接近其他节点的机会。因此,小农户在自身所处的网络节点上不仅拥有个人资源,还可以获取其他节点的资源。然而,小农户获取资源的前提是进行社会关系投资产生的社会信用,这来源于小农户与其他利益主体的互动与情感。

同质性互动的门槛低于异质性互动,使小农户利用非正式社会资本获取资源的能力强于正式社会资本。由于合作社成员分化明显,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在成员间分配不均,虽然正式社会资本在社会网络中的嵌入结构、异质性互动②、控制并获取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大部分合作社还是小农户之间的联合,正式社会资本的数量少、质量低,且通过正式社会资本寻找、获得额外有价值的资源需要行动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意识到不同参与者资源交换意愿、控制资源的异质性,还要保证给资源提供者分配更多的资源。因此,利用正式社会资本获取资源的门槛较高,在合作社中较少发生。相比较而言,非正式社会资本形成的同质性互动由于具备共享的情感以及拥有相似的资源,小农户之间更容易互相吸引并交换、获取不同种类的资源。因此,利用非正式社会资本获取资源的门槛较正式社会资本要低,在合作社中较容易发生。由此提出:

H2a:正式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小农户的资源获取能力。

H2b:非正式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小农户的资源获取能力,且作用大于正式社会资本。

(四)信息属性使资源获取能力在社会资本促进有机衔接中发挥中介效应

基于信息属性,信号传递功能实现的资源整合共享与抑制机会主义机制,促使资源获取能力在有机衔接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小农户嵌入社会网络后,通过在产品、金融等市场中的长期重复交易,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交换,以此汲取更多外部资源,这种信息的传递实现了资源整合与共享,可以节约小农户的交易成本、降低生产风险,使原本分散、独立的小农户实现集体行动,具有更强的市场势力,更容易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另外,由于小农户的资源获取能力来源于社会信用,这类“软信息”的传递可以作为政府扶持、金融机构授信的筛选标准,具有不良“软信息”的小农户会被排斥在资助、授信范围之外,丧失获得补贴、信贷等资源的机会。因此,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的信息属性还有抑制小农户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使小农户有提升信用水平与资源获取能力的内生动力,这会给小农户带来更多的机遇,提高其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有助于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因此,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不仅直接作用于有机衔接,还通过提高资源获取能力发挥间接影响。由此提出:

H3a:资源获取能力在正式社会资本促进有机衔接中起中介作用。

H3b:资源获取能力在非正式社会资本促进有机衔接中起中介作用。

三、数据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获取,课题组于2017 年对江苏省 8 个县(市、区)、山东省1个市的55个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研,地点分别位于苏南、苏中、苏北③。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在每个县(市、区)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选取高、中、低水平的 3-6个乡镇,然后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合作社,最后由调查员对合作社成员进行一对一的实地访问。调研共得到有效问卷 535份。

(二)变量说明

1.因變量——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程度。合作社作为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其作用是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与资源整合,小农户与合作社之间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有机衔接的质量。因此,本文利用“小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交易额度”衡量小农户与合作社关系的紧密程度,并把其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程度的替代变量。

2.核心变量——正式社会资本、非正式社会资本。正式社会资本使用小农户家庭成员的政治身份来测量,即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党员、公务员、村干部等任职经历;非正式社会资本以小农户2016年全年的礼金支出总额作为测量指标。

3.中介变量——资源获取能力。小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通常会产生资产专用性投资,资源基础观认为,专用性资产由于具有稀缺性、不易模仿和不易替代等特征,使小农户拥有异质化资本,帮助其获得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进而可以获取更多资源[16]。因此,本文以小农户2016年末专用性资产投资总额作为资源获取能力的替代变量。

4.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小农户的家庭特征: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比重;经济特征:农资赊购规模、农业经营收入;参与合作社特征:是否在合作社入股、是否参与监督、是否参与资金互助,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具体含义见表1。

四、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一)中介效应检验模型

为了检验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影响,以及资源获取能力的中介效应,本文依据温忠麟等人(2004)[17]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构建模型如下:

第一步:社会资本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作用机理的检验方程。

(二)估计结果

表2列示了模型的估计结果。(1)是对计量模型第一步的估计,结果显示,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均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产生正向影响,经过标准化处理后二者的系数分别是0.0999、0.0977,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越多,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作用越大,且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无显著差别,验证了H1a和H1b。(2)是对第二步的估计,结果表明,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对资源获取能力有正向影响,经过标准化处理后两者的系数分别是0.0844、0.1296,且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小农户拥有的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越多,资源获取能力越强,非正式社会资本对资源获取能力的作用强于正式社会资本,验证了H2a、 H2b。(3)是第三步的估计结果:资源获取能力在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促进有机衔接的过程中均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且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均不显著,符合完全中介效应的特征,即资源获取能力在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促进有机衔接过程中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验证了H3a、H3b。

我们还发现,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农资赊购规模、农业经营收入、参与合作社的监督对社会资本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影响均为正向显著,劳动力比重的影响为负向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小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容易接受新事物,其与现代农业衔接的意愿更强;农资赊购规模越大、农业经营收入越高、对合作社监督越强,代表小农户生活越依赖于农业生产,在农业方面的投入更大,期望得到的回报也更多,因此也更愿意与现代农业对接。劳动力人口占比越小,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越低,为增加农业经营收入,小农户会更愿意与现代农业衔接。

(三)稳健性检验——排除极端值影响

为排除极端值对模型结果的影响,本文剔除样本中农业经营收入前1%和后1%的小农户,结果如表3。与表2相比,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估计结果的方向和显著性变化不大;第二步中正式社会资本的显著性水平由5%提高到1%,这表明,当剔除极端值后,小农户的正式社会资本相对集中,此时小农户利用政治、权贵、地位等因素获取资源的作用更加突显;资源获取能力仍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这进一步证实了本文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五、进一步讨论

(一)基于异质性成员视角的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比较

成员异质性一直是合作社绕不开的话题。由于社会资本显示出的结构特征,使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根据位置、权威、规则和代理人正式化的程度来区分[4],这将行动者区分为拥有较多有价值资源和拥有较少有价值资源的个体,在合作社中表现为掌控合作社的核心社员与参与合作社的普通社员。那么在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作用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过程中,对于核心社员哪类社会资本更为有效?而该类社会资本是否又适合于普通社员?本文将进一步探讨。

在公式(1)-(4)中,我们分别引入小农户的身份变量Di(核心社员Di=0,非核心社员Di=1),以及身份變量与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的交叉项DiFormal、DiInformal,重点关注交叉项的系数,以考察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对核心社员以及普通社员在衔接程度、资源获取能力的作用差异,回归结果见表4。

我们发现,在正式社会资本作用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及资源获取能力时,DiFormal的系数分别为-0.0843、-0.0557,且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与普通社员相比,正式社会资本在促进核心社员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及提升其资源获取能力时,作用更为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正式社会资本是基于政治资源建立起来,为了赋予政治资源具有价值,需要具备一套与权威关系相连接的等级制结构,而核心社员正处于该结构的中心位置,通过对其地位授权,可以实现二者的互惠关系。

在非正式社会资本作用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及资源获取能力时,DiInformal的系数分别为0.0715、0.069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非正式社会资本对普通社员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和资源获取能力的促进作用强于核心社员。究其原因,可能是合作社是人的联合而非资本的联合[18],非正式社会资本是基于互动、情感建立起来的资源,在社会网络中,处于彼此接近位置的个体更可能发生互动,普通社员由于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特征,更容易发生互动,因此也更容易在非正式社会资本中获益。

(二)基于影响属性,合作社是否能成为理想衔接载体的进一步讨论

由于合作社普遍存在“精英俘获”、收益分配不均等背离成立初衷的现象,使学者们对合作社是否能够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理想载体产生了质疑。本文认为,核心社员由于投入较多资本而拥有对合作社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获得的收益提升幅度和成本降低程度都大于普通社员,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当核心社员过分截留本应返还给普通社员的利润,使成员之间利益分配严重不均时,基于影响属性,普通社员会联合起来,以其整体的社会资本对核心社员的决策施加影响,例如,整体退出合作社的威胁,此时,核心社员将对这些“具有特定分量”的影响有所忌惮,下意识减少“隧道”挖掘行为。因此,社会资本的影响属性可以部分缓解合作社的“精英俘获”现象,使合作社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合意载体。基于此,本文通过剔除133个核心社员样本后,利用剩余402个普通社员样本,进一步检验何种类型的社会资本更能促进普通社员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见表5)。

结果显示,正式社会资本对普通社员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及资源获取能力作用不显著,资源获取能力不发挥中介效应。非正式社会资本对普通社员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及资源获取能力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且资源获取能力发挥完全的中介作用。这表明对于普通社员来说,由于资源禀赋相对较差,正式社会资本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而依赖于亲缘、地缘以及礼金积攒等非正式社会资本,在正式社会资本的作用受到限制時,其对有机衔接的促进作用更加突显。因此,非正式社会资本可以部分缓解“精英俘获”现象,发挥对普通社员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促进作用,对合作社成为理想衔接载体更有意义。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2017年江苏、山东两省合作社社员调研数据,探讨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 基于强化属性,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对有机衔接均有显著正向作用。(2) 基于社会信用属性,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可以提高小农户的资源获取能力,非正式社会资本的作用大于正式社会资本;基于信息属性,资源获取能力在正式、非正式社会资本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中起完全中介效应。(3)在有机衔接过程中,正式社会资本对核心社员的作用大于普通社员,非正式社会资本对普通社员的作用大于核心社员。(4)基于影响属性,非正式社会资本可以部分避免“精英俘获”现象,使合作社成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理想载体。

据此提出以下建议。(1)小农户应注重社会资本的构建与维持,尤其注重对非正式社会资本的投资。小农户通过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可以获得所需资源,以此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盈利水平,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2)作为衔接重要载体的合作社,应加强自身制度建设,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社员之间分配制度与利益联结机制,尽可能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以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过程中适用且合意的载体。

注释:

① 由于合作社属于农民自我联合的组织,本文把合作社所有的成员界定为“小农户”,但是在这一特殊的组织中,成员又有一定程度的分化:拥有资源多的小农户(核心社员),拥有资源少的小农户(普通社员)。

② 互动分为两种:同质互动和异质互动。前者以拥有相似资源——财富、声望、权力和生活方式的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为特征。后者描述的是拥有不同资源的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③ 由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合作社邻近江苏的苏北,因此,我们将山东的样本纳入到苏北地区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徐旭初,吴彬.合作社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理想载体吗?[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80-95.

[2] 蒋永穆,戴中亮.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中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J].社会科学研究,2019(4):52-59.

[3] [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Mark Granovetter.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5] 徐志刚,谭鑫,廖小静.合作社核心成员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及成员受益差异[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82-91.

[6] 叶敬忠,豆书龙,张明皓.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如何有机衔接?[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64-79.

[7] 曹斌.日本促进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2):88-93.

[8] 陈航英.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基于组织化的小农户与具有社会基础的现代农业[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9.

[9] 赵晓峰,孔荣.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嵌入式发展及其超越[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2-52.

[10]梁巧,吴闻,刘敏,等.社会资本对合作社社员参与行为及绩效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14(11):71-79.

[11]李旭,李雪.社会资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获取中介作用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9(1):125-133.

[12]Kuhnen, C.M. Business Network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ntracting in the Mutual Fund Industry[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9,64(5):2185-2220.

[13]王睿,周应恒.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扶持研究[J].经济问题,2019(3):95-103.

[14]李庆海,吕小锋,李锐,等.社会资本能够缓解农户的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约束吗? [J].南开经济研究,2017(5):77-98.

[15]崔宝玉.农民专业合作社: 社会资本的动用机制与效应价值[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1-109.

[16]Jap S.D Pie. Expansion Efforts: Collaboration Processes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9,36(4):461-475.

[17]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18]许黎莉,陈东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信用合作激励机制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0(4):118-124.

(责任编辑:李江)

猜你喜欢
小农户合作社社会资本
适合小农户的滴灌自动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
“小农户”与“大市场”
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生产效率的比较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烟农专业合作社用工管理探析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