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璇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高职院校迎来了生源不断扩张的时代,这就造成了学生在现有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所产生的认知差异,而就高等数学课程而言,这种差异将会“愈演愈烈”。学生的智识水平,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初等教育中养成的偏科的学习习惯,对数学(不只是高等数学)这一学科的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都将成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难关[1]。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占主体地位,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主要体现在:(1)对教学内容的灌输。教师讲,学生听;(2)对课堂的主导和把控。“学生的学”主要体现在:(1)听从教师关于教学内容的讲述及课堂活动的安排;(2)被动接受新知,自主研究及思考的时间趋近于零。
基于以上生源现状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分析,容易得到以下结论:(1)满堂灌的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据分析,大学生注意力保持度平均在25 min,之后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所以,如果继续保持同一频次,同一类型,同一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学生的听课效率将大打折扣。(2)教师不是“将军”,能够“呼风唤雨,号令群雄”。这就导致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范围只可能保持在5~10 个半径单位的学生当中,对于全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教师无法一一关注,可能导致学生的“落步走”。(3)无法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我们知道,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通过自身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或对其所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做出评价的,这种主体评价不具有客观性,也并不能以一概全,长久以往将导致“单向评价误差”,而且,这种误差将越来越大。
云班课作为一款教学助手APP,它的出现与发展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成果带来更新与展望。在进行了两年多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云班课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及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做出了诸多贡献,而在实际课堂应用和探究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也在不断进步与成长,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教学模式引导下,让平静的课堂泛起涟漪,滚滚向前[2]。
传统课前预习阶段是通过教师在上节课结束之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布置任务来实现课前预习环节,这种预习方式存在的不足显而易见,一是学生是否进行了预习环节,教师无从掌握,二是这种依靠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功课温习的预习方式即生涩难懂的新知识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师进行课前资源的整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课件或文档上传并发布,学生通过查看实现课前预习。在这一点上,云班课拓宽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实时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是否已查看资源,预习的时间段,观看微课视频,查看文档内容时长等,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与此同时,如果教师想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做个基本了解,可将小测试插入微课或文档,通过答题情况掌握学生预习进度。
结合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极限的定义》一节的预习中,将60 s 思维大冒险微课《阿基里斯与龟》推送给学生,并发布活动头脑风暴,请学生将极限思想的感悟与体会简要叙述上传。这种将抽象思维转换成具象实例的形式更利于学生对无限分割思想的理解,而且,头脑风暴的活动方式(教师结束活动之前学生只能看到自己的回答) 也更有利于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结果显示,学生不仅对极限思想有自己的理解,更能拓展和延伸,将庄子在《天下篇》里“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描述进行较为正确的解读。再比如,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定积分的定义》一节中,学生通过查阅课前上传的教师制作的微课资源《定积分——平滑变化量的累加》,结合课程专业,将抽象的定积分概念与工业上水油混合物的密度紧密联系起来,既激发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探索精神,又将模糊的概念可视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可移动化学习资源拓宽了教学的时空,让学生随时随地,实现碎片化学习。
(1)考勤。
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是通过考勤册手工登记完成对一节课的考勤,这种方式不仅占用上课时间,而且在合班课中,学生有代替达到的现象教师也较难发现。利用云班课的3 种不同签到功能,教师可自行选择一节课的签到方式(手势签到、一键签到、手工登记),比如,最常用的手势签到。利用APP 的投屏功能,将所在班课投放在大屏幕上,教师带领学生划出签到手势,30 s 即可完成在线签到。而手势签到的隐藏功能和每位学生与教师距离的定位功能又很好地避免了学生通过拍照将手势传送给缺勤学生,实现精准而快速地签到,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前互动的趣味性,方便快捷。
(2)课堂表现与即时评价。
在投屏的辅助作用下,云班课的“课堂表现”功能可谓点亮沉闷课堂的一簇火把。通过“摇一摇”随机选人,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不确定性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幸运儿”,而学生经常在“尘埃落定”前的刺激中大呼“过瘾”。这项功能的使用通常发生在一些基本定理及数学公式的掌握中[4]。如在对“基本求导公式”的考察中,教师可通过“摇一摇”随机抽取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及掌握情况。除了“随机选人”以外,“举手”和“抢答”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度。使教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表现活动中,云班课的即时评价功能在提升教学互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项任务的完成紧随而来的教师给出经验值的加减推动了学生对参与下一项任务的积极性,通过大屏幕中对答对问题学生的得分奖励,学生们跃跃欲试,课堂效率大大提升。
(3)课堂活动。
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中,教师在传授某一部分的内容和知识以后,通过练习册或PPT 展示习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习题,之后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自行纠错。这样一来,一是教师只能通过巡查的方式对学生是否都进行了自主练习做基本了解,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二是练习时常通常由教师自我把控,学生做题速度的快慢教师无从掌握,进而结束练习的时间自然也是教师自行其是。三是无法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实现下一步的差异化教学的开展。通过练习如何得知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是否对每位学生的测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在这一点上,云班课可通过教师直接发起线上活动,教师可提前将测试习题,通关类的小游戏等学习情况的测试类任务放在活动库里,将完成题目或游戏所需时常,所获得经验值,是否允许重做,题目乱序等提前设置好,在课堂需要的环节中点击发布测试活动即可。这样,学生就将在教师设置的规定时常内自主完成测试,而题目乱序功能也完美地避免了学生互相抄袭的情况[5]。当测试活动结束后,班课将自动按照完成时间及成绩生成排序,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答题情况一目了然。当然,教师可点击进入此次测试,查看该次测试班级平均得分,每道题目的错误率多少,或者点击查看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全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了然于胸,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云班课的即时评价功能解决了传统课堂中评价的滞后性,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学习起到评估作用。见图1。
图1 线上成绩展示
(4)合作拓展。
高等数学的课堂较之工科类学科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相对较弱,上好一堂有效的高等数学课对教师来说是一场考验。在知识和资讯爆炸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对新生事物的判断力,理性地思索,严密地逻辑推断等的数学素养,在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今天,有时候甚至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在云班课“头脑风暴”及“小组任务”的帮助下,教师通过推送相关知识的延伸任务,鼓励和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的边界,冲破固化思维的约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或自我思索实现“理性思维”的培养和塑造。例如,在“条件概率”的学习中引入“决策树模型”,发布“头脑风暴——就该校经管类毕业生职业愿景规划中操盘手概率有多大” 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小组合作,利用“决策树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6]。
(5)评价体系。
云班课通过大数据整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教师可通过PC 端导出一学期学生的各项学习数据,教师可自行设置各项的比重,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小组活动,测试,头脑风暴,教师点赞,调查问卷等,生成每个学生详细的学习情况,科学且高效。见图2。
图2 任务完成进度
综上所述,移动教学助手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模式的转换,也使得广大教师主动脱离“教师为主体”的固化教学思维,更加高效,严谨,科学地开展教学,为传统教学课堂的变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总之,作为高职院校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的补充,将智能移动手机等诸多新兴信息科技手段融入传统教育必然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趋势,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也必将为高职院校教育带来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