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迎
摘要:企业是一个放大了的家庭,是社会构成的细胞。企业中有了“家”的温馨,就可以把企业和员工紧密联结在一起,员工在企业中找到了家的幸福感、归属感,就能发挥最大能动性,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企业HR通过不断地探索“家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家文化”;探索;发展
一、S公司发展近年来出现的问题
企业组织臃肿、层级的复杂、条块的划分,让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望而却步,优秀人才不断流失,企业的创造力逐渐丧失;频繁改革,员工抱怨情绪大;各级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管理岗位断层现象严重;用工结构不平衡导致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水平不高,基层员工队伍不稳定。
上述的这些问题,促使S公司探索出了一种能够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凝聚力的新范式:企业“家文化”。
二、S公司企业“家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
(一)凝聚作用:好的企业“家文化”就像一根纽带,把员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名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激励作用:企业“家文化”建设明确了企业中的价值导向,从而有助于员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来取得企业的认可、展现自己的价值。
(三)协调作用:企业“家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员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有了共同的语言,从而有助于增强相互的信任、交流、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四)约束作用:明确的企业“家文化”念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和群体舆论可在企业中形成与企业“家文化”理念相应的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实现员工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三、S公司企业“家文化”的核心建设理念
企业“家文化”建设与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的转化紧密结合,作为基层党、工、团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载体,以“我靠企业成长、企业靠我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温馨、平安、奋进、和谐”为主要内涵,让员工在公司感受到温暖和尊重,收获进步和快乐,提升队伍士气、活力、创造力,形成广大员工紧紧围绕企业建设开展工作,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共享身心健康、共促企业稳定发展,实现企业、员工、客户三满意的良好格局。
四、S公司基于HR工作探索企业“家文化”建设
(一)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1)通过健全员工的“培训、挂职、交流”常态化机制,配套晋升发展、考核激励等措施,畅通员工发展渠道的“入口”和“出口”,推动人力资源“流动”,激发人才活力,实现公司的业务发展与员工的素质提升同频共振。
(2)增加多岗位锻炼,通过建立纵向、横向挂职交流机制,强化人才流动的配置,推动多部门、多专业、多岗位互动交流,丰富员工从业履历,拓宽员工视野,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从而健全员工“能进能出”的机制。
(3)完善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结合公司青年英才计划,大力选拔优秀且具有培养潜力的年轻业务骨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供应链。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培训,力争 2-3年内机关主办及以上的“85后”“90后”的人员占到20%,建成年龄老中青搭配、专业互补、个性匹配、可持续的各层级人才梯队。
(二)修订考核办法,完善激励机制
S公司以“岗位靠能力,收入凭贡献”,以实现全体员工收入和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双赢为目的完善激励机制。
(1)对两级机关,以捆绑、联动的导向,加大基层辖区业绩、基层专业线条业绩联动,从下溯上,你荣我荣,引导两级机关将重心下移,责任上提。
(2)对基层站点,将用工和收入增长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了站长和员工,将“收入涨多少”“去大站还是去小站”的问题交由员工自己决定,引导站长通过站内一盘棋,更多地关注带队伍、提劳效、涨收入。
(三)提升培训实效,为经营管理作支撑
S公司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分层次、有区别地规划好全员学习。基于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和职业发展路径,对员工实行进阶式培养計划,采取“通用型培训与针对性培训”“理论培训及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轮训。对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以考促培”“以赛促训”等形式,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全面提高岗位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维稳当先,保障经营管理正常推进
S公司密切关注和跟进在岗员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确保队伍稳定、经营顺畅。S公司建立信访维稳“三级终结”制度和领导班子接访制度,及时调解矛盾、化解争议。同时开展对特困人员帮扶救助工作,做到审实、防漏,确保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切实的关怀。
综上,S公司在探索开展企业“家文化”建设中,通过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让优秀的员工脱颖而出,通过完善的薪酬考核分别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活力,使之实现员工、企业共同发展,促进企业和谐。
参考文献:
[1]梁小辉,郑长荣.企业家文化建设手册[J].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2]邢以群.企业文化建设:重塑企业精神支柱[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