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的三峡力量

2020-10-19 09:02吴豪强唐巍李欣忆编辑田宗伟
中国三峡 2020年9期
关键词:凉山州凉山新村

◎ 文 | 吴豪强 唐巍 李欣忆 编辑 | 田宗伟

今年2 月18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通知,批准31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其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在川定点扶贫的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凉山州雷波县和宜宾市屏山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这是三峡集团履行央企责任担当,助力四川省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又一巨大成绩。作为长期致力于在川开发水电和新能源的中央企业,三峡集团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与四川省建立了休戚与共、互利共赢的良好企地关系。

特别是2016 年以来,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三峡集团进一步履行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累计支持四川省脱贫攻坚专项资金达21 亿元,聚焦凉山州,兼顾宜宾市和攀枝花市相关贫困地区,以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真帮实扶助力四川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同时,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库区开展“爱心帮扶、民生保障、产业扶持、能力提升、和谐库区”等移民发展帮扶五大工程,为移民群众稳定增收和长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帮助四川凉山彝区减少贫困人口10 万余人,没有一个库区移民因电站建设、搬迁而致贫返贫,得到了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贫困群众的赞赏,充分发挥了作为中央企业深度参与地方脱贫攻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作用。

截至2019 年底,凉山州尚有300 个贫困村、17.8 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7 个深度贫困县尚未摘帽,是贫困面广、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交织的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属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四川省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在凉山州,三峡集团切实践行“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发挥表率作用”的定位,把支持四川省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也放在凉山州。2016 至2020 年三峡集团支持四川省的21 亿元脱贫攻坚专项资金中有18.3 亿元(占比87%)集中用于凉山州,为四川省啃下凉山这个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贡献了三峡力量。

聚焦住房保障:80个三峡新村拔地而起

6 月24 日,凉山州金阳县热水河乡体可洛村村民毛友博,和47 户174 名贫困老乡一起,搬进了漂亮的新家——体可洛“三峡新村”。这是凉山州最后一个完工并交付使用的“三峡新村”。建设体可洛“三峡新村”,三峡集团共投入帮扶资金1207万元。搬家只是起点,下一步,体可洛村正规划发展现代种养业,大力发展火龙果种植,不仅挪穷窝,更要斩穷根。

36 岁的格衣扎且子一家是第一批搬进“三峡新村”的贫困户。格衣扎且子所在的凉山州越西县大花乡大花村,属于深度贫困地区,大多数村民和格衣扎且子一样,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格衣扎且子家里七口人,其中3 人患重病。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格衣扎且子每天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豆花,供孩子上学和补贴家用。

三峡集团捐建的普格县夹特乡莫尔非特村 摄影/ 李小平

三峡集团支持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帮扶越西县的资金很快到位,越西县政府利用这笔援助资金,在大花村旧址旁修建了一片新居。如今,139 套干净整洁的新房伫立在道路两旁,文化室、卫生室、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昔日破旧凋敝的贫困村转眼间旧貌换新颜,村民们把这片新居称为“大花三峡新村”。

上:“屏山县汐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鸡舍。 摄影/黄正平

下: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以及移民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员参观宜宾市屏山县金源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于2015 年开工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帮扶当地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移民户。 摄影/黄正平

格衣扎且子说:“我家世世代代居住在大花村,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党委政府和三峡集团的帮助下,我现在正接受厨师技能培训。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安居才能乐业”,结合凉山彝区贫困群众普遍存在的“家徒四壁,人畜混居”贫困现状,自2016 年帮扶伊始,三峡集团便以“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有保障”为中心,大力推进“三峡新村”建设。

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不仅是越西县大花村的贫困群众搬出了破旧老屋,住进了新房,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四川省很多地方的贫困户也像他们一样,已经或即将入住新居,开启更加美好的幸福新生活。

以凉山州为重点,三峡集团已在川建成80个“三峡新村”,新建住房6476 户,住房功能改造10041 户,危房改造6135 户,惠及2.2 万余贫困户10 万贫困人口。

聚焦产业扶贫三峡种下致富的“种子”

6 月 28 日,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龙口村村民苟光莉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蛋鸡养殖场忙碌着。两年前,她的蛋鸡养殖场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周转困难,借用“三峡种子基金”10 万元,现在蛋鸡养殖场不仅渡过难关,还扩大了生产规模,每天产蛋近 4 万枚,年产值 400 万元以上,纯收入超过 50 万元。不仅苟光莉一家富了,蛋鸡养殖场还给 80 多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 位。

“借款速度很快,流程简单,利息还很低。”苟光莉说,作为向家坝水电站移民,想发展产业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三峡种子基金”就像及时雨,给了他们切实的帮助。

“三峡种子基金”自2012 年设立以来,共覆盖宜宾市金沙江下游库区屏山县、高县、江安县、长宁县、叙州区、翠屏区、南溪区等7县(区)62 个50 人以上移民村,捐赠总金额达1200 万元。在“三峡种子基金”的帮扶下,库区移民和贫困群众建起了一个个葡萄园、李子园、龙眼园、生猪养殖场、蛋鸡养殖场、肉牛养殖场、白酒加工作坊、茶叶加工作坊等种植、养殖及加工项目,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产业,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三峡种子基金”只是三峡集团多年来开展的产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三峡集团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重点,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帮扶新路径,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的“筋骨”,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峡集团始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建立水电开发利益共享机制,2013 年开始从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发电收益中提取专项资金,设立金沙江水电基金,助力库区移民长远发展,深入实施移民发展帮扶“五大工程”,惠及库区32 万多移民群众及贫困人口。

凉山州会理县槽元乡黄柏小学支教老师龚梅和她的学生们。 摄影/ 谭勇

聚焦教育扶贫斩断贫困的“遗传基因”

马海尔且是凉山州昭觉县竹核乡中心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父亲常年生病,家里八口人,依靠两亩地生活。三峡集团资助小尔且和同学赴北京参观学习,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坐飞机。“我以前只到过县城,在山里我只见过飞机飞过我的头上,从没想到我也会坐飞机。”从北京参观学习回来,小尔且说:“山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

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说,希望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开展“志”“智”双扶,使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亲身感受祖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帮助他们厚植梦想的种子,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自2017 年开始,三峡集团累计组织90 余名主要来自凉山彝区的贫困青少年参加三峡娃娃行暑期夏令营活动,这些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乘坐飞机和动车、第一次乘坐电梯,近距离参观大国重器——三峡工程,与来自祖国其他地区的小伙伴们交流学习、参加文艺汇演,激发其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三峡集团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来抓,聚焦教育这一“百年大计”,始终把教育扶贫摆在脱贫攻坚突出位置,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8 年开始,通过凉山州先行试点,探索实施了“三峡娃娃行”“三峡励志班”“三峡烛光行动”“三峡奖学计划”“三峡班班通”等一系列“三峡教育帮扶”项目,截至2020 年9 月,已累计为四川省提供多媒体教学一体机668 套、开办“三峡励志班”19 个、培训输送支教老师426 名、资助大中专学生5580 余人次,惠及凉山、宜宾、攀枝花3 个市(州)19 个县(市、区)学生29000 多名。此外,三峡集团还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新模式,从2017 年起,连续3 年在三峡集团党校举办“脱贫攻坚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累计邀请90 余名来自四川特别是凉山州的基层扶贫党务干部,接受党的理论学习和扶贫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党务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坚定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三峡集团还与凉山州当地培训学校合作,组织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开设挖掘机、压路机、农村电商等多种培训课程,累计组织319 名贫困劳动力完成培训并推荐就业,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长远保障,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三峡集团将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与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贫困群众一道,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为助力四川凉山彝区这一曾经“一步跨千年”的热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贡献三峡力量。

猜你喜欢
凉山州凉山新村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推进蚕桑基地建设 助力凉山脱贫攻坚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论传统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凉山州为例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评比的春雨,浇灌新人新村新貌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