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皮肤接触30min对早产儿黄金小时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0-10-19 05:36张丹丹李胜玲邱银萍孙彩霞
哈尔滨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娩出母乳喂养母婴

王 帆 张丹丹 李胜玲 邱银萍 孙彩霞 刘 琴

(1.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宁夏银川750004;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新生儿科,宁夏银川750004;3.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宁夏银川750001)

早产儿出生后因体表潮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较薄,引起快速热损耗,易导致低体温同时也增加低血糖、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脓毒血症的风险,病死率较高[1],而早产儿出生后从产房到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时间段即黄金小时内的处理,可最大程度地改变其低体温的发生[2],因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西太区制定并发布了“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EENC) 临床操作指南[3]”的核心是“第一次拥抱”,指早产儿出生后即刻与母亲进行有保护的、长时间的“皮肤对皮肤”的拥抱,以提供一个类似宫腔温暖的环境[4],无疑强调了早产儿黄金小时内加强保暖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母婴皮肤接触30min对早产儿黄金小时体温及其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和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7年1月至12月出生并入住NICU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①经阴道自然分娩早产儿;②34周≤胎龄<37周;③出生1min、5min Apgar评分均≥8;④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早产儿有先天性畸形及呼吸衰竭、严重感染、脑室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出生的符合纳入标准并实施EENC后入住NICU的96例早产儿作为干预组,将银川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同时段出生符合纳入标准没有实施EENC入住NICU的102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

1.2.2 干预方法

1.2.2.1 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处理及管理,即在早产儿娩出后立即断脐并结扎脐带,清理呼吸道,在辐射台上快速擦干早产儿后与母亲进行贴脸接触,再测量体重、身长和头围,注射维生素K1,留取脚印,带手圈,穿纸尿裤等,并鼓励母乳喂养,尝试让早产儿吸吮双侧乳头并评估首次母乳喂养情况后进入NICU。

1.2.2.2 干预组:根据EENC临床操作指南对早产儿进行迅速擦干和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即在早产儿娩出后5s内充分彻底擦干早产儿(包括擦拭眼睛、面部、头、躯干、背部及四肢),擦拭过程中检查早产儿呼吸状况;早产儿彻底擦干、刺激后,若呼吸和哭声正常,撤除湿毛巾,将早产儿俯卧位置于母亲腹部或胸部开始皮肤接触,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干毛巾遮盖背部,头部戴帽子;待脐带停止搏动后的1~3min内再结扎脐带,脐带断端不放置任何消毒剂(除非有感染的迹象),保持早产儿与母亲不间断皮肤接触30min(EENC建议母婴皮肤接触时间至少90min,但由于早产儿自身特殊性,本研究母婴皮肤接触时间仅为30min,且皮肤接触期间需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当早产儿出现觅乳征象(如张嘴、吐舌、舔舐、寻找)时,鼓励母乳喂养并评估首次母乳喂养情况;称重、预防注射等常规产后保健延迟至第一次皮肤接触之后,且皮肤接触完成后进入NICU。

1.3 测评指标及工具:①首次母乳喂养评估:两组早产儿均采用由Matthews等研制并修订的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reast-feeding assessment tool,BAT),对首次母乳喂养的情况进行评估,该测量工具包括喂养时机、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及含接乳头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4个条目,条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3分,总分为0~12分,总分>8分以上为母乳喂养成功;②黄金小时体温监测:使用Welch Allyn红外线耳温计Pro 4000测量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娩出后15min、30min、1h的耳蜗温度;③记录住院期间喂养方式:每日记录两组早产儿的纯母乳、部分母乳以及人工喂养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及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198例顺产早产儿,干预组96例,对照组102例,其中男100例,女98例,全部研究对象平均体重(2.26±0.53)kg,平均身长 (44.31±3.05)cm,平均头围(30.77±1.71)cm,平均胎龄(35.40±0.61)周。本研究中,全部早产儿出生时平均体温(37.52±0.33)℃,娩出后15min平均体温(36.6 3±0.35)℃、30min平均体温 (36.70±0.34)℃及 1h平均体温 (36.85±0.53)℃。两组早产儿在性别、胎龄、体重、身长、头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s)

表1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s)

组别 性别[n,(%)] 胎龄(images/111.png±s,周)男女体重(images/111.png±s,kg) 身长(images/111.png±s,cm) 头围(images/111.png±s,cm)干预组 42(43.75) 54(56.25) 35.37±0.58 2.29±0.55 44.52±3.09 30.75±1.89对照组 58(56.86) 44(43.14) 35.43±0.64 2.23±0.51 44.10±3.02 30.79±1.52 t值 3.402 0.692 1.007 0.640 3.054 P值 0.065 0.512 0.302 0.426 0.083

2.2 两组早产儿黄金小时各时间段体温的比较:干预组早产儿娩出后15min、30min及1h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早产儿均在娩出后15min体温陡峭式下降,且干预组娩出后15min体温降幅小于对照组,详见表2。

2.3 两组早产儿首次母乳喂养情况的比较:干预组早产儿首次母乳喂养、喂养时机、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及含接乳头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早产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四个维度中觅食反射和喂养时机平均得分最高,详见表3。

表2 两组早产儿黄金小时各时间段体温的比较 (±s)

表2 两组早产儿黄金小时各时间段体温的比较 (±s)

组别 出生时(images/111.png±s,℃)娩出后15min(images/111.png±s,℃)娩出后30min(images/111.png±s,℃)娩出后1h(images/111.png±s,℃)干预组 37.48±0.34 36.86±0.37 36.90±0.36 36.95±0.56对照组 37.56±0.32 36.39±0.33 36.49±0.31 36.75±0.49 t值 -1.282 7.094 6.458 2.011 P值 0.125 0.000 0.000 0.002

表3 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首次母乳喂养情况的比较 (±s)

表3 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首次母乳喂养情况的比较 (±s)

组别 得分(images/111.png±s,分)喂养时机(images/111.png±s,分)觅食反射(images/111.png±s,分)吸吮反射(images/111.png±s,分)含接乳头(images/111.png±s,分)成功[n,(%)]干预组 9.16±1.52 2.35±0.35 2.35±0.392.20±0.46 2.26±0.42 73(76.04)对照组 7.97±1.71 2.08±0.38 1.99±0.36 1.93±0.40 1.98±0.57 55(53.92)t/χ2 值 4.192 3.148 4.042 2.642 2.371 10.588 P值 0.000 0.002 0.000 0.010 0.021 0.001

2.4 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喂养方式的比较:干预组早产儿娩出后第4天、第10天及第14天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娩出后第4天、第10天的部分母乳喂养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娩出后第14天部分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4。

表4 两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喂养方式的比较 [n(%)]

3 讨论

研究表明,早产儿体温每下降1℃死亡率增加28%,败血症发生率增加11%[6]。本研究黄金小时各时段的体温与出生时相比,娩出后15min体温迅速降低,这与早产儿娩出后20min内体核温度每分钟下降0.9℃及娩出后全身覆盖羊水和胎脂导致散热增加有关[7]。因此,本研究干预组早产儿采取迅速擦干、撤除湿毛巾、干毛巾遮盖、头部戴帽等措施,减少体表散热;并通过母婴皮肤接触30min将母亲的体温、呼吸节律、心率直接传递给早产儿,软化脂肪并加快产热,稳定其神经功能,并为其提供温暖、营养和积极刺激[8],使早产儿娩出后15min体温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且早产儿黄金小时各时段体温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早产儿实施迅速彻底擦干和母婴皮肤接触30min护理可明显减少早产儿娩出后的热损耗;同时也使早产儿娩出后30min至1h体温趋于稳定,经过母婴皮肤接触30min早产儿达到了热平衡状态,即早产儿被置于新的或持续变化的环境中30min至1h,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散热量和产热量使之保持相对恒温状态,从而维持早产儿的正常体温并有效地预防了低体温的发生。

启动早产儿觅食行为和吸吮反射的最佳时机是在娩出后的20~40min内。分析各维度平均得分发现,干预组早产儿喂养时机、觅食反射、吸吮反射以及含接乳头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觅食反射和喂养时机得分最高,说明觅食反射和喂养时机对早产儿首次母乳喂养尤为重要,而相较于仅与母亲贴脸接触未有足够时间建立觅食和吸吮反射的早产儿,进行母婴皮肤接触30min的早产儿不仅能更快启动觅食反射,学会衔接乳头并开始吸吮,还为其提供了最佳喂养时机。

本研究中两组早产儿在娩出后第4天左右喂养方式稳定,且NICU平均住院时间为14d,因此,对比娩出后第4天、第10天及第14天的早产儿纯母乳、部分母乳喂养率,其结果显示,干预组早产儿娩出后第4天、第10天及第14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提示母婴皮肤接触30min对早产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确能发挥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母婴皮肤接触30min可有效维持早产儿黄金小时体温的稳定,提高早产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纯母乳喂养率,且母婴皮肤接触经济便捷、安全有效,且无需额外的设备和资源,可广泛应用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娩出母乳喂养母婴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肩难产的防范及处理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