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机场与物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任 斌/文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危险品航空运输货量、品类不断增加,由于危险品存在易燃易爆,对环境易造成危害的独特自身属性,一旦出现伪报、瞒报、误报等会引发航空事故,危害、影响巨大。因此在运输各个环节中,需要专业人员严肃对待,合规操作。为了更好的保障危险品运输,也为了更好的保障航空安全,相关人员航空危险品安全培训必不可少,而一线搬运人员作为接触货物的第一道防线和最频繁的岗位,培训尤为重要。
国际法规: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危险品航空安全技术细则》第一部分第四章明确“经营人和地面服务代理人负责货物或邮件和行李操作、存储和装载的人员需要危险品相关内容培训,且每两年必须参加复训”;
国内法规:《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 2016 年第 42 号)第七十九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地面服务代理人无论是否从事危险品航空运输活动,均应确保其人员已按本规定和《技术细则》的要求接受相关危险品知识的培训并合格”;
由法规衍生而来的各类手册、细则等规定,如装卸、搬运岗位需通过危险品考试并获得证书才能上岗等,因此是否通过培训直接影响搬运人员的工作稳定。
每一名航空从业者与航空运输安全息息相关,而一线搬运岗位人员是首先接触实际货物的人,他们的危险品航空运输知识是否熟悉、操作技能是否扎实、安全意识是否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是否明确等都要依托危险品培训来夯实基础。员工未培训造成无知型犯错,如将危险品当成普通货物操作;员工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弦未紧绷,容易引发疏忽型犯错,对贴有危险品标记标签的货物未按要求操作等,对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发生危险品事故事件时出现围观等。
在实际操作中,由此引起的安全隐患时有发生,不仅危害航空安全,也危害个人人身安全。
案例一: 图1 为2004 年TG629 航班发现的磁石。磁性物质可能会对航空导航设备产生磁场影响,并影响电子设备、通讯设备等,对飞机飞行造成威胁。按照第九类杂项危险品进行航空运输时有明确要求,只有符合距货物表面4.6 米处磁场强度小于0.418 安培/米或者0.00525 高斯的标准才可以进行航空运输,并且需要装载在对罗盘影响最小的位置上。而案例中的磁性物质未作任何消磁、隔磁等措施处理,成人站立其上都无法使其分离,磁场强度远远超过可以运输的标准。
图1
案例二: 图2 为2004 年KA641 航班上的有毒物质在香港地面转运时发生泄漏。危险品事故应急响应程序明确指出,发生事故后,相关工作人员做好信息上报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处理,禁止未做任何防护措施的处理和围观。而此案例图片中的地面人员“无知者无畏”,三人中仅一人做了简单防护。该事故造成6 名地面人员中毒,其中一名为消防员。
图2
无论是从法规、行业手册要求还是实际操作安全上来考虑,一线员工的危险品运输安全培训都非常重要,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不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上课状态不好、考试纪律不严、课后效果不佳三方面。
一线搬运人员危险品运输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原因。首先,从一线搬运人员个体上分析,绝大多数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对于众多知识内容要在1到2天内接收消化,确实存在难度,且日常从事的搬货、打板、装机等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对组织的各类培训主观上抱有消极情绪,在接受培训后,很少有机会碰到危险品运输,久而久之形成学而无用的固定思维。
其次,部分单位对危险品安全培训并不重视,甚至有所抱怨,认为是走形式,占用人员影响工作,偶尔强调必须通过考试否则影响上岗这一因素,而非灌输进行危险品相关安全培训对自身及单位的重要性;由于排班等客观原因,往往安排休息的人员参加培训,经常出现早上6点多保障完航班,8点就要参加培训的情况,休息不足,上课过程中瞌睡、走神情况严重;部分单位因为人手不足,在培训时接到电话去工作,再回来参加培训,个人学习效果非常差,而且频繁进出影响整个班级教学效果。
最后,从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员方面来分析,培训机构面对的学员类型多,课程区分设计、培训效果检验上按照人员类别统一标准,尤其是在培训效果检验即训后考试,没有针对搬运人员这一较为特殊的工作岗位设计试卷,存在较多简答、问答等需要大段摘抄的考题,使原来书写就较为困难的人员考试难度增加。从危险品教员角度上,大部分教员基本是在本职工作之余开展兼职上课,清楚培训的内容,但却很少研究如何去传授,因此对课件的更新修改、上课方式方法的改进探索动力较弱,课件制作完成后,很少做大规模的修改,上课内容几年如一日,少有新意新案例,课后也几乎不总结。部分教员对于一线岗位工作职责、流程并不了解,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内容的灌输,针对学员岗位开展案例教学有所不足。
无论是否开展航空危险品运输业务,危险品相关安全培训对于个人、单位、培训机构、乃至整个平安民航建设都至关重要。笔者拟从派出单位、培训机构、教员等方面入手,探索加强航空危险品培训有效性途径,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增加员工知识存量、增强员工应对能力,从最基层扎牢危险物品航空运输管理的栅栏。
从派出单位角度。要充分认识到危险品培训的重要性,建立起与培训机构的良性互动,如及时与培训机构沟通所属部门员工的上课表现等,形成严格的培训考核机制,不光考核参训员工,对部门主管也要进行考核。对员工主要考核上课纪律、应知应会。部门主管所属的多名员工学习纪律差、考试不合格的情况,部门主管相应扣考核分,必要情况下,部门主管也到场参训,增强自身认识的同时对员工起到带头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对参训人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其有充沛精力接受培训。适当时候,结合本部门岗位的实际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提高员工的实操水平和安全意识。
从培训机构角度。在设计培训大纲时,做到统筹兼顾,考虑到一线搬运人员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该类人员对应难度的试题,试题类型可采用多选择、判断,少问答、简答的形式。为了避免个体制作教案上课内容出现疏忽,也为了确保不同教员所授知识相一致,培训机构应根据培训大纲按照培训类别结合岗位的原则制作相应的教案及上课PPT供教员使用,并加强安全意识方面的相关内容,教员以对应类别统一的教案、PPT为基础,并根据各自风格进行课堂讲授;
培训机构与职能部门沟通,将危险品相关安全培训等作为各参训单位的一项年底绩效考核指标,对于课堂纪律涣散、考试作弊、考试未通过等较多的单位予以一定扣分;对于社会货运代理的参训人员,与安检、货站联动,将其员工危险品培训的表现与进出仓交货的便利性挂钩。
在每次培训前组建参训单位部门主管在内的微信群等在线交流渠道(在课程完全结束后解散),对于课堂中纪律散漫等情况在群中予以通报,使各部门主管心中有数,对学员形成一定压力,作为促使一线员工重视培训的辅助手段;对教室进行布置,通过随机放置名牌的形式分散同一部门人员,使教员对学员的部门、姓名一目了然,方便记录课堂情况,最终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和效果很大程度需要通过教员的授课完成,因此,对于教员,尤其是兼职教员,业务素质、责任心的提高既要有管理,也要有激励,还要有授权。管理上,可与教员所在单位达成一致,定期反馈教员上课情况,由所在单位考核;激励上,除了及时发放课时费的物质奖励外,定期组织交流会,对教员提出的各类问题由机构牵头解决,增强兼职教员的凝聚力;组织教员参与相关岗位的实操,使教员对岗位、流程更加了解,更有针对性的授课;授予教员视课堂情况对学员加减分的权限,并实际作用于最后考试分数。当然,培训中的各种创新探索需要的容错机制以及合适的监管、审查制度,离不开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
从教员角度。首先对兼职授课要有端正、积极的态度,以高效高质完成培训目标为己任。教员应树立每一堂课都于已于人于单位大有裨益、是不断追求自我成长、锻炼克服并行任务压力的有力措施的正确观念。
其次,对专业知识要更加深化巩固。加强空余时间原有知识的学习,并利用各种机会与培训机构、其他教员等沟通,不断更新自身危险品相关信息的知识库存,平时注重案例等的收集整理,了解所授课程涉及的收运、装卸等一线岗位流程,并实际跟班学习,以教员的视角探寻易发生疏忽的环节等,形成本场员工身边的案例库。
然后,磨练自身授课技能,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在课前,了解培训人员类别和岗位,在培训大纲基础上将课件与岗位实际相结合制定授课计划和准备案例。在课中,以激发和保持学员兴趣为重点,将理论通过自身消化并以简单的语句进行表述,不照本宣科;利用成年人的生活工作经验编故事举例,以故事、身边案例等方式将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直观地向学员进行灌输,使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时刻保持安全警惕心;根据注意力时间曲线(见图3),注重每堂课的时间把握,在学员注意力下降时,适当使用点名、利用视频、音频等辅助工具重构注意力。在课后,及时总结归纳。对于学员反应较好的案例、观点、知识点等要探究规律,将其运用至反响一般或者较差的内容上;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记录,典型问题总结后用于之后培训;对课堂各种突发情况如学员顶撞、无法答疑等汇总,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提高自身临场应变能力。
图3
最后,教员应主动扩大视野,不将眼光局限于危险品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从更高一个维度来看待危险品培训及运输,真正做到以教促学,让自己变成一个多面手,以更丰富的阅历来引导学员做好学习并最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总的来说,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需要各级部门、各相关单位正确对待。危险品相关安全培训是运输的前置要求,从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是深植于整个流程中,是一种自上而下又关联各方的机制,是一个共同体,只有各方高度重视,深入有效开展工作,才能让危险品运输更加安全。通过派出单位的重视、培训机构的创新、培训教员的提高,以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一线搬运员的危险品培训效果必将更上一个台阶,为平安民航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