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民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导致的肾积水在小儿泌尿外科较为常见,当积水容量达到1 000 ml以上或超过小儿24 h尿量时通常称为巨大肾积水[1,2]。手术是治疗巨大肾积水的主要方式。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腹腔镜的广泛应用,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逐渐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3]。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经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6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所致的巨大肾积水患儿,并根据术中患儿输尿管狭窄段状况分为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其中,内引流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9个月~5岁,平均月份(37.1±2.19)月。病变位于左侧的27例,右侧11例,双侧0例;外引流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9个月~5岁,平均月份(37.8±2.02)月。病变位于左侧的22例,右侧6例,双侧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以及其他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
纳入标准:①产前经超声检查为肾积水,且出生后患儿肾积水程度无改善,逐渐增加达巨大肾积水。②CT三维重建尿路显示患儿患侧肾脏有明显的病理性改变,输尿管不显影[5]。③肾核素扫描显示肾功能呈持续性下降。④术前患儿有腹部包块、疼痛等临床表现,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致巨大肾积水。
排除标准:①巨大肾积水合并感染,且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者。②伴有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
两组患儿均行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根据患儿的输尿管狭窄段情况分别选用内引流和外引流。具体手术方式:先行气管插管,患儿全麻后呈仰卧位,垫高患侧腰部,经脐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8~10 mmHg。置入腹腔镜,将2~3或5 mm的trocar分别放置于脐与剑突中点以及脐与耻骨联合中点,经结肠外侧打开腹膜,使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以及输尿管上段显露并游离。将肾盂用2~0针丝线缝合悬吊于腹壁,于远端纵行切开输尿管外侧壁约1 cm,肾盂输尿管保持不完全离断状态,用5~0可吸收线缝合肾盂最低点与输尿管最低点,再连续缝合肾盂与输尿管后壁。由于术后吻合口狭窄甚至闭锁,因此需要引流。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血尿、感染、输尿管堵塞及反流。术后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随访,比较并分析两组患儿术后AP值。
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引流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外引流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situation of two groups
内引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外引流组为20.6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Tab.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case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均逐渐减轻,且随着术后时间的不断延长,两组患儿的AP值均降低,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例(%)Tab.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 visit of two groups case(%)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成为治疗小儿UPJO肾积水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内引流与外引流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由于外引流操作繁琐且容易脱落,建议输尿管狭窄患儿采用内引流。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术后AP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患儿积水的程度也在逐渐减轻,表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UPJO肾积水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