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月 娥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株洲路中心医院口腔科 商丘 476000)
慢性牙周炎属于常见的牙周病,牙周软组织炎症、牙槽骨的吸收都属于慢性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天然牙周围支持组织遭受到破坏和炎症影响是形成慢性牙周炎的主要机制。慢性牙周炎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进行合理质量至关重要。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主要常见方式,就目前来看,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提高,口腔种植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行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对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治疗的近远期效果进行分析。
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例数统计有100例),时间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
1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9~59岁,平均年龄(49.43±3.22)岁;病程3~7个月,平均病程(5.55±1.11)个月。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过程及其相关内容,自愿签署了参与此次研究的同意书;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技术进行临床治疗。
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先予以牙周系统治理,冲洗牙周袋(浓度3%的过氧化氢溶液),之后每天口服3次甲硝唑与乙酰螺旋霉素,定期复查患者的牙齿,彻底将菌斑、牙石进行清除,对牙龈及其软组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不存在充血、炎症等情况,待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实施口腔种植术,患者手术之前对口腔内曲面断层进行X线拍摄[1~2]。
口腔种植技术治疗方式:常规消毒处理之后,在元牙区域采用牙槽嵴进行“一”字形切口处理,沟内进行牙区切口处理,剥离和翻瓣黏骨膜瓣,在患者进行拔牙的过程中要对周围骨壁进行有效保护,对牙窝进行搔刮处理,清除周围肉芽组织,磨除牙槽嵴顶骨组织,对拔牙窝及其周围骨组织采用过氧化氢溶液与氯己定容易进行冲洗,确定种植体植入的部位并将种植体植入其中;若种植过程中有骨缺损情况则实施骨组织再生技术,常规植入其余的种植体,并且所有的种植体要采用黏膜下愈合的方式缝合,对患者的患处加强术后修复,并口服阿莫西林,漱口采用氯己定含漱液[3~4]。
患者6个月后复查并实施II期手术,II期手术实施后的3周佩戴义齿,佩戴义齿期间要每间隔3个月复查1次。
分别在治疗的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进行有问题的存留种植体、失败中的种植体、已失败的种植体与成功存留的种植体进行数量统计与分析。
问题的存留种植体是指种植体周围黏膜存在炎症和增生情况;失败中的种植体是指种植体相对牢固,但是接近根方部位存在进行性骨吸收;已失败的种植体是指种植体的周围存在不可控制的感染情况,并且种植体有松动现象;成功存留的种植体是指种植体不存在松动且没有进行性骨吸收现象。
数据分析采用软件包:SPSS21.0系统,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进行有问题的存留种植体、失败中的种植体、已失败的种植体与成功存留的种植体数量(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为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当指标差异时,则P<0.05。
12个月的有问题的存留种植体(0例)、失败的种植体数量(0例)均低于3个月(分别为7例、5例)、6个月(分别为5例、2例)与9个月(分别为2例、2例)的数量(P<0.05),差异显著;12个月成功存留的种植体数量(96例)均高于3个月(84例)、6个月(89例)与9个月(92例)的数量(P<0.05),差异显著。随着时间变化,成功存留的种植体越来越多,有问题和失败的种植体则越来越少,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的种植体情况数据分析表
对牙周炎患者是选择延期种植术还是即刻种植术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大多数医学者认为,即刻种植的禁忌证有:化脓性感染、缺乏根尖足够骨质、难以关闭创口等,而适应证有:没有累及到牙槽骨的牙外伤、没有化脓的严重性龋齿,存在严重的牙周骨吸收等[5~6]。需要对患者的患牙部位进行种植设计,若有磨牙则由于拔牙后拔牙窝大的原因,其种植体不能在拔牙窝和骨组织有效贴附,因此,种植初期会有稳定不良的情况发现,而牙龈伤口由于关闭困难容易发生感染情况;若种植的部位处于前牙或是前磨牙,则拔牙窝相对较小,其修复后需要承受的咬合压力也相对较小,则可以选择宽径等合适的种植体,以此减轻种植体-骨界面应力集中的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