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精神病院(330000)张君奇
1.1 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选择为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男女比例为30∶31,平均年龄为(52.32±2.15)岁,平均病期为(8.36±1.32)年。干预组患者61例,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男女患者比例为29∶32,平均年龄为(51.36±1.89)岁,平均病程为(7.98±1.6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①病情关注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需要着重关注,发现患者表现出异常行为、语言等,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保证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②卫生清洁 糖尿病患者体液中含有较高的糖分,而糖分充足、水分潮湿的环境又适宜病菌的繁殖。由于患者患有精神障碍疾病,故在个人卫生的清洁、贴身衣物更换等方面的护理上加强督促。③饮食护理 在日常饮食中,着重注意食材中的糖分,尽量避免使用多糖分的食物,以低糖、高蛋白的食物为主,控制住身体糖分的主要来源,进而有效的控住机体血糖的变化波动。同时尽量戒烟戒酒戒刺激性的食物。面对部分因精神障碍而出现拒食的患者,应当耐心的予以劝导。④心理干预 由于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在护理期间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也显得尤为重要,再加上患有精神疾病,在心理干预方面的护理措施更加具有实施的必要。护理人员应当报以充分的耐心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以保证护理期间患者的心理状态处于平稳状态[1]。⑤加强运动 毎日做广播体操上下午各一次,在病区内每天散步上下午各半小时,一周内医院操场快走2次各半小时。督促患者及时起床叠被,减少躺卧,加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3 评判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糖波动变化,血糖测定包括空腹血糖与餐后两小时血糖。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评分项目包括生活能力、精神状态、机体痛感以及社会能力四个方面。每项25分,共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经t值与卡方进行结果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后血糖变化情况对比 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空腹血糖水平(4.95±0.52)与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7.68±1.38)均优于对照组患者(5.76±0.68)、(9.98±1.34)(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附表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注:干预前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时间 生活能力 精神状态 机体痛感 社会能力对照组 61 干预前 48.65±8.56 52.58±1.45 40.35±1.28 38.56±0.98干预后 68.29±9.65 65.63±1.67 58.38±1.39 50.32±1.23干预组 61 干预前 48.58±8.55 52.49±±1.69 41.35±1.22 40.35±0.95干预后 75.36±9.85 72.12±1.55 60.32±1.41 55.62±1.35 X2 - - 4.0044 22.2468 7.6789 22.6656 P - - 0.0001 0.00000 0.0000 0.0000
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糖尿病并没有完全性治愈的治疗方案,只能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等措施控制患者血糖变化波动情况。但是由于部分糖尿病患者往往会伴有精神分裂症,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疾病的前提下导致患者血糖控制方面有产生了极大的难度。综合干预是一种采纳心理、生理、饮食、运动指导等方面的全面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结合精神治疗药物,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同时以饮食、用药指导等护理措施为依据,帮助患者控住血糖变化波动,从而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产生极为有效地护理措施。有效地缓解精神障碍、控制血糖波动,使得病情明显缓解[2]。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有着明显的控制效果,实用价值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