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511300)吴博 白艳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 2 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静脉血采集的15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18~70岁,平均(45.39±21.38)岁;体质量19~23kg/m2,平均(20.18±1.34)kg/m2。受试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数表分为三组(组一、组二和组三),每组50例,三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为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采集部位均为肘部静脉。组一受试者的静脉血采集后立刻进行离心操作,离心后将样本立刻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组二受试者的静脉血采集后置于常温(20℃)30min后进行离心,离心后置于4℃保存,1日后进行生化指标检测;组三受试者的静脉血采集后置于4℃保存,1日后取出离心,再行生化指标检测。所有生化指标检测均采用贝克曼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受试者的静脉血经不同样本处理后的生化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多组间采用One way ANOVA进行检测,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的形式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定义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三组生化指标比较,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一和组二的TB、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ST和CK-MB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三的TB、AST、LDH和CK-MB与组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不同血样处理方法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s,mmol/L)
附表 不同血样处理方法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s,mmol/L)
注:a与组一相比,P<0.05;b与组二相比,P<0.05。
TB ALT AST LDH CK-MB组一(n=50) 11.34±2.31 11.23±2.13 24.68±3.28 190.37±10.48 13.48±1.34组二(n=50) 10.48±1.98 11.68±1.98 26.42±3.21a 193.45±9.42 15.74±2.12a组三(n=50) 9.57±2.03a 11.03±1.77 28.94±2.99ab 197.94±11.53a 17.61±2.09ab F 8.785 1.434 22.936 6.557 60.192 P 0.000 0.242 0.000 0.002 0.000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血液样本在处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影响生化指标检测的原因是标本溶血[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较容易被发现,可以通过再次标本收集等方式进行矫正。而在临床操作中,还会出现另一些不易察觉或容易忽视的影响因素,比如标本送检时间过长等。血液标本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易导致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出现偏差[2]。本次研究中,组二样品在采集后被置于常温中30min,即是模拟日常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送检时间过长的情况。组二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规范操作的组一样品相比,AST和CK-MB均有显著上升(P<0.05),但其他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提示,AST和CK-MB水平可能对血液样本采集后处理时间较其他指标更为敏感。临床实践中,多要求在标本采集后15min内送检,但实际操作难度较高,因此,还需要医院制定出更加合理而严格的血液样本送检流程,以缩短送检时间,降低因为送检时间过长导致的检验偏差。此外,本次研究中组三则模拟了另一种较常用的血液标本保存手段,即低温(4℃)冷藏后再行检验,结果显示组三的生化检测结果与组一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低温短时间冷藏对于需要进行生化检测的血液标本而言,并不是一种较为合适的保存方法,其会大大影响生化检测的结果。
总之,血液样本采集后的处理方法,包括送检时间、保存温度等,都会影响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