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棋,刘丽
(安徽省胸科医院,安徽 合肥 234000)
药物I期临床试验是为了检测药物和人体耐受度的相关性,通过统计药代动力学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的过程的临床项目,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持。试验对象大多为健康志愿者,也可选择部分病人,试验的样本数量大约为 10~30例[1]。自2019年年末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国外还处于失控状态,因此对于开展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还需要严格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全面实行标准预防[2],从而确保受试者与研究者的生命安全,防止疫情的传播。
进入药物一期临床试验的项目的受试者通常是健康志愿者,因此在遵守伦理的前提下,应当全程保障和完善对受试者的护理工作,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受试者的依从性,将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3]。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护理人员作为受试者直接接近人,是最大限度的避免院内感染与疫情传播,保障受试者的生命安全的关键人物,因此护理人员应要严格按照相关传染病防控标准执行受试者的护理。
受试者的招募是药物Ⅰ期临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开展试验的第一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较为发达,我们可通过短信、微信、QQ、公众号等方式自主网上招募,也可通过门诊义诊的方式招募,另外还可通过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招募,不过所有的招募方式需要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方可实行,未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的各种招募活动都是违规的[4]。并且在招募时的内容与过程中不可出现暗示性、诱导性信息。因疫情的影响,在招募时,医护人员应当要求受试者出出示安康码,外地前来参加的受试者出示当地的健康码,并要求出示行程码,通常情况下要求受试者14天内无外地居住或旅游史。受试者前来体检时需出示48h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和以及是否存在密接史。在招募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关注招募的人数与男女比例,确保招募到合适的研究对象,并将招募到的受试者对象信息建立数据库,便于了解受试者,促使后续试验顺利进行。
《赫尔辛基宣言》明确指出:医学科学研究的受试者必须享有知情同意权[5]。知情同意是指受试者在进行试验前,充分了解此项试验各方面的情况后确认同意参加该试验的过程。研究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受试者解释其相关的疑问,并且研究者要给予受试者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积极支持受试者或其监护人与研究人员讨论试验目的、潜在风险等各方面的问题,促使受试者在舒缓与安定的情绪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研究护士要告知受试者疫情期间管理的方案,获得受试者的理解与支持。受试者均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两份,一份由受试者自身保管,另一份交由临床研究室保存[6]。
以往的试验筛选过程通常采用是集中式筛选,现在为减少人员的聚集,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实行分批分时进行筛选,并且安排人员在受试者进入研究中心时进行体温测量、健康码、行程码以及核酸检测报告的检查。在研究中心的各个检查区域做好地面标识线,安排每个检查区域受试者的人数,督导每位受试者佩戴口罩,并与其他受试者保持1m以上的距离。试验筛选流程遵循公平、公正、先无创再有创检查的原则对受试者进行筛选[1]。在筛选过程中,研究护士对受试者年龄、性别、采血检验等各项指标都需要受试者签字确认,确保是受试者本人参与,并且要注意落实一人一用一消毒原则,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研究者在确认好入选受试者名单后,注意预留出一组受试者作为备用,防止有入选受试者临时放弃不能参与试验。
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每一个病房都应当配备完整的防护用品,一旦出现疑似和确诊病例时以便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根据医院情况,有条件尽可能安排一人一间房,每间房最多容纳2~3人,床位之间需间隔1m以上并且做好病房消毒工作。研究者还需在病房配备无线网、电视、书籍等以便丰富受试者的精神生活,并在病房内放置一些绿植,为受试者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研究人员应当在受试者入住前电话通知入住事项和需要懈怠的生活用品等,必要时可以建立微信群或QQ群进行通知[7]。
受试者入住时,研究护士应热情接待受试者,为他们介绍Ⅰ期病房环境、入住流程、规章制度及需配合的注意事项,使受试者感到研究者对他们重视与尊重。再进行正式试验前,研究护士要对受试者进行方案培训,后续按照方案进行试验,整个试验期间,受试者不得离开Ⅰ期病房区[8]。在受试者入住期间,研究护士要给予受试者一日三次测量体温,入住病房也要每日进行通风和消毒,研究人员在进入病房时需佩戴口罩,注意手部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用品一次使用的原则,以免出现院内交叉感染[9,10]。
根据试验方案,制定标准的给药规程,试验药品的使用需要有双人核对,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记录药物的使用[11]。新药初次使用,没有临床使用记录,进入受试者体内有一定未知风险,受试者可能会因此而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研究护士应多与受试者进行沟通,告知药物服用时注意事项,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副作用,并告知研究团队有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急救技能与知识,从而消除受试者的焦虑和紧张。研究护士也要向受试者说明若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研究人员[12]。
经过试验给药,采集样本是非常关键的步骤,通过分析样本得到的数据直接用于科学研究,因此对采集到的样本要求非常严格。给药后,可能在某一时间段要进行密集的采血,一般临床上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因近心静脉粗大,血流速度较快,有较低的可能会发生堵管和溶血的现象。通常将左手前臂弹性较好的血管作为放置留置针的首选部位,在穿刺时避免碰触到受试者的静脉瓣、血管分叉处和关节等部位。采血完成后刺结束时,留置针透明敷 贴固定牢固,并用胶带蝶形固定[13,14]。在进行采血前,研究护士要与受试者说明使用留置针的原因,注意事项等。大小便的获取应当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护士应当告知受试者避免用手碰触到试管内壁,防止样品被污染[15]。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一位研究人员及护士均需要预先进行岗位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在采集受试者的样本时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流程,及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在受试者入组期间,所有的饮食均由研究中心统一安排和发放。为了控制试验期间的变量,所有的饮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并安排工作人员记录每一位受试者食用的饭量、时间等。入住期间严格禁止受试者携带外来的食物。一经发现立即脱落。研究人员和护士应当在不影响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荤素搭配以及适口的食物,让受试者对于饮食不会产生抗拒心理,以减少其不良情绪。用餐时的餐具需要通过高温消毒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餐具,所有受试者在用餐前均需要使用消毒液洗手,并实行一人一桌,按照同一个方向就坐,用餐期间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允许受试者之间进行交谈,防止飞沫传播[5,16]。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指出,所有的医学实践和医学研究中,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均存在一定的风险[8]。新药在临床使用前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得到安全的实验数据,但是,人体与动物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再者,人类的个人体质不尽相同,尽管I 期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较为少见,但不代表的发生率为0。作为研究者一定要密切关注受试者每天的情况,严格按照流程记录,对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到了如指掌。积极预防,配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与设备,最大可能保证受试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若受试者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现象,若发生反应不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范围内,应当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其转移到的单独的病房,并对于原病房进行消杀工作,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和医护工作者均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和个人隔离,同时加强对其他受试者的观察[17,18]。
临床试验后受试者离院后的护理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此阶段受试者的反馈信息对Ⅱ、Ⅲ期临床试验甚至药物上市后的应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迟发型的不良反应。因此研究者需要做好跟踪清洗与随访期的护理。
生物等效性试验中,不同的药物存在不同时长的清洗期,部分药物的清洗期只有1-2天,为避免受试者往返医院增加感染概率,可以酌情考虑将受试者继续留院;有些药物清洗期较长,或者受试者需要离开医院时,研究者需给受试者做离院宣教,告知受试者依旧要遵循临床上的规定,不可使用其他药物,也不可食用加快药物代谢的食物等,并告知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地,降低感染的风险,促使受试者了解临床药物试验的重要性和严谨性[19,20]。受试者在清洗期若有任何不适之处,应立即告知研究者以确保受试者的生命安全。
受试者在离院前,研究者分发随访卡,卡上标注随访时间、必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并让受试者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后无任何不适的情况下才可以安排出院。随访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电话随访和来院随访,目的是为了观察和记录随访受试者的检查结果[21]。研究护士需提醒受试者保持电话畅通,对于未按时来院随访的受试者,给予电话微信等进行通知,当随访期结束后,整个Ⅰ期临床试验才算正式完成。
药物的研发和上市离不开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情况下,人类对于疫苗的迫切需求,更加需要受试者的积极参与。国家层面应当不断推进和完善保护受试者的法律法规,并对受试者们的奉献给予肯定[22],而研究人员需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遵循试验方案合理做好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全程护理,将受试者的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并时刻关注受试者心理与精神的健康,为受试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试验环境,从而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