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124000)赵文丽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2 0 1 7 年6 月于我区行体格检查的4~12周岁的100例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 0 例。对照组男2 4 例,女2 6 例;年 龄4 ~1 2 岁,平 均年龄(8.5 0±0.4 5)岁。研究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74±0.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儿童家长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保健知识宣教,如饮食、运动、用药以及合理补钙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每3月进行一次BMI的监测,每6个月进行一次骨强度监测,为期2年,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儿童家长实行针对性的保健教育,如过度肥胖者应控制儿童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每周进行3次时长为40min的有氧运动,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对于骨强度异常的儿童需根据医嘱用药,合理补充钙片及维生素D,多晒太阳,并定期去医院检查,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1.2.1 BMI监测 采用标准身高计对儿童的身高进行测量,测量时需赤足立正,测量人员需平视压板读取数据,单位为厘米(cm)。采用标准杠杆体重秤来测量体重,单位为千克(kg)。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
1.2.2 骨强度监测 采用定量超声仪器对儿童的胫骨超声速率(SOS)进行测量。SOS参考值为亚洲同性别、同年龄的儿童。测量环境保持15~30℃,测量点为左侧胫骨中点,开机后用标准体模校正后再测量,均由同一位操作者完成100例儿童的骨强度检测。骨强度用Z值比较,Z值=(测量值-均数)/标准差。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男、女的身高、体重和BMI值。②比较两组骨强度情况,以Z值评分为标准,正常:Z值>-1或25%;轻度骨强度不足:-1.5≤Z值≤-1或在10%~25%范围内;中度骨强度不足:-2≤Z值<-1.5或在3%~10%范围内;重度骨强度不足:Z值<-2或3%。骨强度异常=(轻度例数+中度例数+重度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生长发育 研究组男、女的身高均比对照组高,体重和BMI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骨强度 研究组的骨强度异常率8.00%(4/50)比对照组24.00%(12/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生长发育情况对比(±s)
附表 两组患者生长发育情况对比(±s)
组别 身高(cm) 体重(kg) BMI(kg/m2)男女男女男女对照组(n=50) 120.54±6.38 121.34±7.50 26.50±5.43 25.61±4.80 17.68±2.14 16.97±2.24研究组(n=50) 123.50±6.80 124.20±6.21 24.31±4.78 23.14±3.45 16.33±1.78 16.01±2.03 t 2.245 2.077 2.141 2.955 3.429 2.246 P 0.027 0.040 0.035 0.004 0.001 0.027
定期监测儿童的BMI对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减少肥胖而言十分重要。一旦发现儿童有体重超标的趋势则立即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尽可能控制儿童的饮食,少吃油炸等高热量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培养儿童健康饮食习惯,加强运动,从而达到预防肥胖的目的。此外,人生50%~80%的骨强度和骨量均积累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此时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时期[1]。人体骨骼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生命活动,且很多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病因可追溯于儿童时期的发育不良造成的隐患。定期监测儿童的骨密度,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确保骨骼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与张晟等[2]研究结果一致。定量超声检测SOS可准确反映儿童的骨强度,具有安全、无侵害、无辐射等优势,也是临床用于检测儿童骨骼的常用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男、女的身高均比对照组高,体重和BMI均比对照组低,骨强度异常率比对照组低,说明儿童BMI及骨强度检查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骨强度异常率。
综上所述,儿童体质指数及骨强度检查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降低骨强度异常率,提高儿童保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