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彩超联合头颅MRI在脑梗死病情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2020-10-16 12:51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人民医院湖北英山4387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1.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人民医院(湖北 英山 438700)

2.黄冈市中心医院(湖北 黄冈 438000)

皮年华1 程 力1 陈 驰1左 鹏2

脑卒中属目前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尤以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率最高,以占比75%~90%高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首位[1-2]。发病后患者常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已有诸多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对本病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3]。但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准确评估病情对改善其预后、降低病发率有着重要影响[4]。本研究探讨颈动脉彩超联合头颅MRI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影像学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5]中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病程不超过3d;③对本研究治疗及检查方案知情同意,签署检查和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装有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心脏支架、人工心脏瓣膜、动脉瘤术后金属夹、植入体内的药物灌注装置等金属植入物等;②合并全身感染或恶性肿瘤患者;③心源性脑栓塞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44~67岁,平均(55.82±6.46)岁;体质量指数(BMI)(20.1-31.0)Kg/m2,平均(26.2±3.18)Kg/m2。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检查方法

1.2.1 颈动脉彩超 检查仪器为飞利浦HD22超声检查仪,嘱患者取仰卧位,将颈部暴露充分,探头频率设置为7.5~10MHz,逐个检查双侧颈部动脉,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情况。斑块形成指局部IMT超过1.2mm或局部IMT是周围IMT的1.5倍大小。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见:彩超图像可见多个不同种类回声混杂,为混合型斑块;可见不均匀低或(等)回声混合,形态欠规则,为软斑块;可见进行性增强回声,为硬斑块;呈现为边缘低回声,基地宽顶部向下凹陷,为溃疡斑块。根据彩超检查结果,可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进行预判。稳定性斑块主要表现为扁平斑和硬斑块,不稳定斑块则表现为混合斑块或软斑块、溃疡斑。IMT定量测量选取颈总动脉分叉近端1.5cm处。

1.2.2 MRI检查 采用超导MR机(仪器型号:西门子Verio3.0T),使用配套的标准头线圈,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扫描。序列参数:层厚5mm,间隔5mm,使用TOF_3D_multi_slab序列常规扫描,SNR为1.0。

1.3 观察指标

1.3.1 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正常或轻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在50%以下;中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在50%~75%之间;重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在75%以上。狭窄程度=(狭窄血管近心正常节段直径-狭窄段直径)/狭窄血管近心正常节段直径×100%。

1.3.2 脑梗死病情分级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对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进行分级。轻度为NIHSS评分在4分以下;中度为NIHSS评分在4~15分;重度为NIHSS评分在15分以上。

1.3.3 MRI分度 根据管壁内斑块于各序列的采集信号特征,分析斑块的成分,对MRI诊断结果进行轻、中、重分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序和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与颈部斑块检出率的关系 如表1所示,轻度、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临床病情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如表2所示,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颈动脉狭窄程度亦呈加重趋势(P<0.05)。

2.3 不同MRI分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如表3所示,随着MRI检查结果的不断严重,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加重。

3 讨 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梗死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7]。目前临床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动脉介入及静脉溶栓,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几率,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再次发作或病程持续加重[8]。因此,准确评估脑梗死的病情对于降低患者再次出现梗死的几率有着重要意义。据相关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9]。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多种炎性因子释放入血,致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由于血液中富含脂质对动脉管壁切应力较大,极易导致斑块破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所暴露出的脂质和胶原纤维可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经血管的流向阻塞分支精细的颅内动脉,脑梗死由此发生[10]。另外,脱落的斑块堵塞血管管腔,引起管腔狭窄,加速动脉血栓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硬斑表面已发生钙化,结构较为稳定,不易发生破裂脱落,但溃疡斑和软斑则结构较为松软,极易出现脱落,引起血栓的发生或加速血栓的进 展[11]。所以,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可反映脑血管病变的程度,可为脑梗死病情发展的评估提供依据。据相关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显著相关性,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也是评价脑梗死再次发生的重要指标。

表1 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与颈部斑块检出率的关系(n%)

表2 不同临床病情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n%)

表3 不同MRI分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n%)

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价廉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颅内血管病变亦有明显优势。颈动脉位置浅表,超声对其较为敏感,可清楚显示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情况,通过超声探查可间接反映颅内血管狭窄情况,能够观察、测量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大小和形态,客观反映颅内脑梗死灶情况。陈庆康[12]等对80例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脑梗死患者左右两侧IMT明显增高,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中不稳定斑块包括溃疡斑和软斑均增高明显。Jing[13]等对90例脑梗死患者和90例健康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或混合性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MRI成像主要通过对脑组织内氢元素、脑细胞共振和脑细胞活动中的详细信息进行记录,利用磁共振现象收集人体电磁信号,增加病变区域含水量及氢质子量,故图表T1信号显示较弱,T2信号较T1信号增高明显,对T2信号表达敏感性更高,能够帮助微小病灶的检出。MRI不仅对后颅凹陷部位成像效果较好,于脑梗死发生24h内均可呈现病变信息。Li F[14]等通过对54例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行3.0磁共振成像,证实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脑中动脉近端(MI段)斑块负荷显著高于颈动脉斑块负荷。

本研究中,随着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临床病情、不稳定性斑块数量以及MRI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由此可以说明,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随着MRI影像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逐渐上升,因此,MRI影像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具有高度一致性。在临床工作中,将颈动脉彩超与头颅MRI有机结合,针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梗死病灶部位特点,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头颅MRI可反映患者颅内组织形态改变,颈动脉彩超可反映颈动脉斑块性质和形态及颈动脉狭窄情况,通过颈动脉彩超获取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预后。再行头颅MRI判断梗死的范围和部位,由此进行脑梗死患者疾病危急程度评估,对患者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进行准确判断。

终上所述,颈动脉彩超可清楚显示颈动脉斑块负荷及动脉狭窄情况,可间接反应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头颅磁共振进一步观察梗死部位,通过评估MRI成像灌注参数,能够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