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石

2020-10-15 03:03范新丰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表达能力思维

范新丰

【摘要】思维是习作的核心,习作教学要把学生思维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心。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形象性、深刻性与批判性,指导学生注重习作思路的理清,强调从读者的角度来关注细节的选择,重视内心体验的发掘,能合理选择、运用阅读中学得的表达方法,使思维的发展与习作目标的达成相辅相成,让良好的思维发展成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习作教学 思维 表达能力

习作离不开思维,习作教学要把学生习作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的:“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从交际功能看,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只有思维清楚了,才能胸有成竹,写出逻辑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表达得体的作文,顺利实现表达与交流的目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根本、最长效的做法在于重视习作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一、搭建习作框架,培养习作思维的整体性

写作理论认为:要解决作文难题,首先应该解决思维问题,习作前确定中心、安排结构已成为实施习作的共识。海明威曾说:“如果你已从庞杂的对象中大致选定了所写内容,接下来请对笔路加以控制。这里的笔路,就是指写作思路,也就是章法布局、文章的形式。”由此可见,统领架构能力在习作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指导,才能提升学生的这种整体性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纪实作文包括写景、状物、写人、叙事等几大类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类型,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的整体思考,运用提纲呈现整体思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斟酌、修订和完善。

例如,写景类习作,主要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景物的特点,若是一处景物可以立足一个观察点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进行描述、介绍;若是观察点不断变化,所写内容为多处景物的,可以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感。

叙事类文章,可以按照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展开,其中重点关注经过,体现文章的生动性。如在写“放学路上”一文时,有学生就列出了这样的提纲:

题目:放学路上。

人物:我和小红。

结构:

1.开头:放学时突然变天。(着急)

2.经过:

(1)我冲出教室,到校门口找爸爸。(失望难过)

(2)小红主动邀请,我拒绝。(不好意思)

(3)小红再次邀请,我们一起合伞。(高兴、感谢——详)

(4)小红为我挡住汽车溅起的水花。(感动——详)

3.结果:安全到家,抒发感受。(感激)

这一提纲体现了小作者的行文思路,既有事情的发展经过,又有情感的变化,还有详略的安排。有了这一份提纲,在具体动笔表达阶段,学生就有章可循,可以根据“图纸”施工了。当然,文章提纲还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上是条目式提纲,还有点状式、图表式多种形式,具体根据文章的类型选择。

二、捕捉魅力细节,发展习作思维的形象性

为了增强体验,教师常常精心组织活动,但却遗憾地发现,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却只能笼统地写个大概,缺少足够的细节来展开具体的叙述。这个问题涉及体验的深切度、观察的细致度、表达的准确度等多方面的问题。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不足。

以“我喜爱的美食”为例。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就让学生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细节,然后以视频回放的方式,让学生对照。经过比较,学生发现自己忽略的细节,如对美食期待的细节,深吸鼻子感受美食的香气,不自觉地咂巴嘴或者咽一下口水等。这时候,教师结合实际进行解说,学生就能体会到,所谓美食之美,正是这样的生动形象的细节传达出来的。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

舀起一勺汤,送到嘴边,刚接触嘴唇的刹那间就被烫到,好烫啊!随后,我又轻轻地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啜了一小口,嗬,那汁水划过我的唇,直往我嘴中钻。瞬间,我的每一个味蕾被唤醒,鱼肉的鲜香、香菜的清香、土豆的甜香……交织在一起,让我情不自禁地喝下了整勺汤。那汤慢慢地、慢慢地划过我的喉咙,顺着我的胃,弥漫开来,扩散到全身的每一根神经。于是,我又喝起了第二口、第三口……

情境再现,可以将思维外显,将模糊的思维、跳跃的信息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细节,借助语言实现连贯具体的表达,这一表达是完整的、生动的,是立体的,更是一气呵成的。

三、发掘独特感受。增强习作思维的深刻性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有了这样的表述。观察,不仅要“观”,还要“察”,既要求看得细,而且还要动脑筋去思考、去研究,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每到春天,万物复苏、草木萌芽,繁花盛开,一般教师都要学生认真观察春景,写一篇赞美春天的文章。每到这时,每一处春景在学生笔下会显得生机勃勃。如“花儿千姿百态,惹人喜爱。它们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只展开了一两片花瓣儿;有的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姿,傲立枝头怒放;还有的还是花骨朵,在不断地吸收养分,积蓄力量!”花儿的各种姿态被描绘得栩栩如生。相较于盛开的鲜花,花坛里的龙爪槐光秃秃的,叶子还没发芽,显然不受学生关注,但小作者却观得细致,想得深入,进行了这样的描写:

“春风吹过了花坛,各色的花儿齐刷刷地绽放,争奇斗艳。那棵高大的龙爪槐,好像还没睡醒似的,光秃秃的,静静地站在那儿。再定睛一看,不,在枝上,还有很多星星点点的绿,比芝麻还小,每一根树枝都有,它们大小不一,大的有绿豆般大小,胀得鼓鼓的;小的只有一点点,几乎看不清。我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入迷,那一点一点的绿色是新芽儿,是春姑娘正在孕育的生命,它们在悄悄地发芽,悄悄地生长,或许用不了几天,你会发现一片片的新叶在风中摇摆……”

当学生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有了“属于自己的句子”,那么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灵动的,更是有深度、富有创造性的。

四、辨析表达功能,涵养习作思维的批判性

对于习作来说,思维的批判性重点表现为对不同表达方法、表达技巧的不同表达功能的判断,能够选择适合的方法、技巧来实现自己的表达意图。我们可以通过读写融合与对比辨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培育思维的批判性。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班级习作教学的便利条件是同题习作,特别适合“群文”比较阅读,看看别人的,比比自己的,相互取长补短。因此,统编语文教材的习作编排中,都会有和同学交流的要求。我们要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组织,给足时间,引导学生借助他人的眼睛来发现自己表达的问题,通过他人的习作明白自己应该改进的地方,久而久之,学生习作思维的批判性就能逐步得到涵养。明高下、懂取舍,习作表达水平也就能逐步得到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實践证明,在教学中,打开学生思维,注重习作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使思维更具宽度、深度与广度,这样定能切实提高习作表达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习关键能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表达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