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0-10-15 08:14徐操喜杨小英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联网课程体系岗位

徐操喜,杨小英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借助于广东省品牌专业建设的契机,2016年开始联合广东省物联网协会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构建背景

1.1 专业定位不明晰,课程体系传统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行业开展的新专业,主要从电子信息、网络、计算机三大方向交叉发展而来;课程的设置基本参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实训室采用共用电子信息大类实训室的形式为主,同时培养目标宽泛,就业方向模糊,课程教学素材成旧,没有体现物联网自身的特点及优势,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亟需诊断。

1.2 课程与行业应用关联性较低

物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但停留在顶层设计的多,市场化的少,这就导致做专门做物联网应用的企业不多,各厂家提供的实训室建设方案新而空,可论证性低,物联网专业实训室建设进程缓慢;专业开办初期,物联网专业课程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结合具体行业应用的案例,学生无法进行项目实战,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2]。

1.3 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

专业教学目标不清晰,课程之间衔接性差。先导课程不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教师无法严格按照预定教学计划按时保质完成教学任务,课程之间无法完成无缝衔接,造成课程独立,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4 高职生源质量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扩招的政策下,学业考、3+证书、自主招生成为了高职院校生源的主力军,从而导致高职学生整体学科基础薄弱;面对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是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中国RFID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0)》指出,物联网行业95%技术问题已解决,目前最为紧缺的物联网人才不是高精尖人才,而是应用和服务人才[3]。作为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迎合人才市场需求,培养服务、应用型人才,应运而生。

2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5年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启动专业优化项目,全校开展基于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群的子专业,参照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研制项目指导方法,进行了为期1年的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制定流程[4]如图1所示。以调研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确立职业生涯路径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各职业生涯路径岗位的工作领域及其任务目标,确定各具体岗位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职业能力分析表。通过归纳总结,确定职业能力与课程的对应,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能力获取途径进行教学设计,确立课程标准;增加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等,构建专业教学标准。

2.1 主要就业岗位群和职业发展路径分析

图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思路

为了使构建的课程体系具有普适性,课题组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专业方向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目标分为应届毕业和毕业3~5年的就业岗位。统计发现初次就业主要面向硬件开发技术员(占7%)、软件开发技术员(占4%)、技术支持助理(占28%)、实施技术员(占19%)等岗位,毕业3~5年的毕业生主要岗位是硬件开发技术员(占3%)、软件开发技术员(占3%)、技术支持(占42%)、实施技术主管(占18%)等,调研发现,技术支持岗位在毕业生初次就业及之后的发展岗位占比较大。通过对岗位调研结果的汇总分析、企业专家职业能力分析会的研讨修订,确定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本专业培养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形成技术开发、营销、技术支持等三大方向。

2.2 职业能力分析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岗位定位—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为主线,召开由企业一线管理人员、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采用头脑风暴法,通过研讨、书面填写、分项讨论、整理等流程,对各岗位进行了任务领域、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的探讨和系统梳理,最终确立涵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开发、技术支持、市场营销3大工作领域15个岗位的26个工作项目112项工作任务共316条职业能力。另外分析确定了各岗位所需具备的18项54条关键通用职业能力,分别为机械知识、品质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谈判与沟通能力、工作计划能力、外语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层级对照,形成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布表,部分职业能力分析样表如表1所示。

2.3 课程体系构建

表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部分)

对于每个岗位领域,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等方式,对能力进行分级,设计能力发展顺序,并以此为课程展开依据,融合各层级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形成“能力分层,岗证课”融于一体的各阶层课程。以技术支持领域为例,各领域形成的专业群(专业)平台课程、核心课程、方向课程,以及需要的通识课程,遵循对应性、整合性、整体性、独立性、相关性原则,研制出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平台课程主要包括专业群基础课和通识课程,其中专业群基础课是电子信息大类较通用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通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通过将职业能力分级中相应等级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整合,参照教育部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及有关规定,综合创新创业理论,最终确定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数学、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语文、专业英语、大学体育等,此部分课程部分单独开设,部分融入专业课程。核心课程是针对岗位需要的相对单一的职业能力所设置的课程,如单片机技术应用、无线组网技术、总线技术、嵌入式技术等。岗位课程主要是针对特定专业方向设置的方向课程,如技术支持方面,主要开设与技术支持实际场景相关的专项技能训练、电气控制技术、沟通技巧等。

3 实施成效

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标准研制,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地走访、职业能力分析研究会、专家实践研讨会、课程体系构建等环节,厘清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各课程的衔接关系等教学重要问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辐射带动其他相近专业发展。

3.1 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调研之后,专业教师更加清晰了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将企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贯穿其中,改造传统照本宣科模式,自编教材,使课程素材更加精练丰富,上课教学目标清晰,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通过丰富教学素材活动的带动,专业教师对技能提升的方向更加明确,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3.2 专业教师协同性更加紧密

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专业教师更加注重先导课程的衔接,专业教师之间交流课程衔接更加频繁,对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目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3.3 学生上课积极性明显增强

在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间衔接的带动下,打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以企业真实任务为引导,在课程上,教师把更多企业标准流程、操作规范、学习方法贯穿到课堂上,学生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

3.4 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上,各学校都在探索,通过此项目的开展,大部分教师主动联系企业,获取素材,合作开发横向项目,广泛获取就业需求方面信息。一方面加强了专业与企业的联系,实现教师、专业双丰收,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的专业对口率、就业意愿明显提高。

4 结语

良好的教学反馈取决于是否构建适合当下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永无止境。下一步课题组成员将继续通过实践,调研,职业能力分析,完善研制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力求实现与企业岗位能力精准对接,紧跟技术潮流,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联网课程体系岗位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抢占物联网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