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2020-10-15 08:14张宏涛任杨茹李爱民李铮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交通校企岗位

张宏涛,任杨茹,李爱民,李铮

(1.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300110;2.天津标信检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300110)

随着高职院校面向产业对接专业的不断发展,高职专业群校企合作由资源共享型向共同发展型和产业引领型梯次转型发展,围绕交通建设产业升级发展新需求,建设紧跟交通建设产业岗位技能需求的交通建设产业学院是做强交通建设专业群的战略选择,也是交通建设专业群、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对接产业链,增强交通建设产业学院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1 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特点

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是校企围绕提高交通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和满足交通建设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一线技术技能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途径之一,校企协同推进高水平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是适应交通建设行业“一带一路”和交通强国战略人才需求的战略选择,具有以下特点:①对接行业人才规格发展需求。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是顺应交通建设行业由机械化建造向智能化建造发展阶段人才规格变化的高职交通职业教育的必然选项。②校企协同建设。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需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共同的升级发展目标和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协同推进。③专业群联动建设。交通建设专业群围绕产业升级发展和满足行业企业不同岗位群人才能力规格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创造专业群协力发展条件,增强专业群整体发展能力。④教学基地的一体化。交通建设产业学院要统筹校企两个育人基地、专业群特点,发挥各自基地的特色和功能,系统设计,有机匹配,一体化建设。⑤聚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要围绕产业学院和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聚集优质教师和工程师队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发展制度,促进师资队伍优化匹配和发展,带动交通建设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⑥校企竞争力增值发展。通过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为学生具备适合岗位能力提供职业教育教学环境和就业平台[1],为职业院校产业学院专业群高水平发展和交通建设企业一线技术岗位人才提供支撑,促进校企共同体核心竞争力的增值发展。

2 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交通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交通建设行业岗位人才对职业教育毕业生依赖度的不断提高,给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①现有校企合作机制制约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政府、企业、学校等各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保障机制缺失的问题[2]。目前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最为缺乏的是法律保障,特别是政府对校企合作支持、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宏观层面多,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细化落实,造成学校摸着石头,企业参与不踏实、顾虑多等现象,制约校企合作向高层次深化发展。②资源共享型交通建设产业学院难以满足交通建设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由于机制不健全和自身发展的局限,国内交通建设产业学院着眼于人才(师资与技术人才)、平台、软硬件资源等的共享,还没有通过合作共育人才深化合作到建立企业人才蓄能、共同研究产业政策、合作技术、技能创新等共同打造共同体发展深层次产教合作。③缺少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研究多是机制的原则性探索,缺少围绕产业人才链条的专业群综合建设模式、路径研究[3],对高职建设产业学院发展阶段和交通建设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发展顶层设计研究不充分[4],政策措施围绕现存问题多,系统考虑少。

3 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要素

高水平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需要建设好各要素条件,实现产业学院专业群、企业岗位群对接。

3.1 构建基础相同、特色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高水平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的目的是建成高水平的交通建设专业群,形成服务交通建设行业的全面人才培养能力支撑,交通建设专业群具有专业基础相同、专业方向不同的学科特点。因此,构建基础相同、特色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的重要工作。根据本高职院校所服务的区域交通建设企业合理布局专业,设计好基础相同、特色发展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专业群共享校内外基地、师资等资源,也可以有效满足交通建设企业不同岗位的人力资源需要,促进交通建设行业校企形成联动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3.2 构建面向实战岗位的能力递进的一体化实训基地

交通建设企业岗位面向交通建设工程一线建造技术、管理、监理、测量、监控、养管等技术岗位,岗位实践性强。岗位遵循助理、技术员、部长至项目总工、项目经理的能力递进的职业岗位成长路径,每个岗位单独设计,又要求综合运用专业综合技术知识、技能。交通建设专业群各专业的课程知识体系遵循交通建设工程材料、力学、结构、施工工艺、专项管控(方向)能力递进的学习规律。因此按照岗位和知识技能相协调的原则,整合校企实训基地资源,加强系统性梳理规划,构建面向实战岗位的能力递进的一体化实训基地是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专业培养知识、技能和素质与岗位对接的重要举措。

3.3 构建校企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制度

校、企、学生是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而校企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教学质量提高的源头活水,在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既要基于校企共同体命运发展需要构建校企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又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优化出发,优化建立师资队伍促进发展制度,特别是企业更要投入优秀的工匠、专家进入师资队伍,比如建立参与共同体建设的教师、工程师、管理人员实行项目化考核,在考核占比中优先增加比例绩效。真正将产业学院称为凝聚校企优质核心竞争力的平台。

3.4 构建校企产业发展共同体建设体制机制和协同措施

单独倚仗任何一方或偏重于一方都不能实现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也直接制约合作方的发展水平,校企要在原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共同的升级发展目标和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构建校企产业发展共同体,站在一起构建共同体发展的有效体制和协同措施,将校企人力培养能力提升作为校企人才发展战略。

4 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的模式

4.1 面向专业岗位群的校企人才共育模式

二级学院(系)以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实行专业负责制基础上的校企人才共育的建设在一定时期,有利于专业集中精力建设,但同时由于单个专业的不均衡发展带来了师资、基地、专业学生就业、发展的不均衡,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优势专业的最大最强,但也造成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发展乏力,产业学院发展风险升高。

4.2 二级学院(系)为主体的校企联盟模式

为了克服面向专业岗位群的校企人才共育模式的专业发展不均衡,发展出二级学院(系)为主体的校企联盟模式,对均衡专业校企联合育人、就业有一定改善,但是仍难以有效调动交通建设行业企业的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4.3 行业协会协同育人模式

为了有效调动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普遍借用联系企业紧密的行业协会协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业协会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整体设计、协调工作能力,只能是应职业院校要求的单项教育活动协调,虽然增进了企业的参与度,但是仍不免停留在校企融合的浅层面。

4.4 交通职教集团成员为主体模式

交通建设二级学院(系)由借助发展基础源于中国各省市地方交通系统,基于同源性建立了各类涵盖校企的交通职教集团,集团成员之间能够根据协调机制,不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但是集团成员的有限性和能力局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通建设产业学院的高水发展。

4.5 混合所有制模式

为了引入高端企业协同育人,高职院校采取引入行业顶尖的一个或几个企业采取混合所有制方式进行协同建设,虽然可以保证高标准建设,但是由于企业的高端化,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特色需求。

5 优质企业群职业院校联盟共同体建设

为了实现高水平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目标,需要统筹考虑参建单位按照建设目标系统设计专业群培养体系,遴选优质企业有机匹配师资、教学基地、就业基地等资源,形成职业发展为中心的优质企业群职业院校联盟共同体建设模式,如图1,以交通建设专业群领域的产业学院建设为例,建设服务交通建设企业岗位能力递进增长的职业发展路径,配套相应的共同体建设愿景和协调机制,一体化建设不同功能模块的校企融合育人模块组织,运行柔性化教学组织管理,有机衔接不同学习者、不同岗位能力需求、不同企业功能、不同学习阶段的特色发展人才成长需求。

图1 职业发展为中心的优质企业群职业院校联盟共同体建设模式

6 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建设保障措施

6.1 加强模块化功能管理

在优质企业联盟共同体建设框架下,按照育人者(专业教师、企业工匠师傅、校内外基地)功能和能力匹配原则,兼顾知识模块和岗位技能一体化特点,合理划分功能模块,科学设计各模块的能力递进衔接关系,形成服务交通建设专业群的基础相同、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各育人模块的功能和效力管理,不断提高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服务产业升级发展水平。

6.2 推进柔性化教学组织管理

建设高水平高职交通建设产业学院需要有机衔接各参建者需求及各自特色发展目标,不仅要结合交通建设工程自身特点建设模块化、柔性化的课程体系[5],更需要结合各参建者、要素,建设柔性化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和机制,促进交通建设产业学院在满足人才培养关键能力标准下,有效匹配各角色的特色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交通校企岗位
繁忙的交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小小交通劝导员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