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天宏,胡 柳
(昌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基于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Giddens)在《现代性的后果》中对“信任”的解释[1],研究将教师信任描述为:“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专业态度在育人中所能达成理想结果的信心。”信任危机指社会成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由于缺失有效性承诺和基本信赖导致不确定乃至不安全的关系状况。[2]研究中的教师信任危机特指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品质产生质疑,对其不信任的现象。
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应根据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去得到监护人的理解、支持和自愿参与,并提高监护人的教育能力。”[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需要秉持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中指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要加强对幼儿看护全过程的监督,让家长能够放心、安心。”然而,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等个别现象加剧了广大家长对幼儿教师信任的舆论危机。家校隔阂被无限放大,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幼儿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开端,建构和谐共生的家校信任关系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阶段教育愈发受重视的同时,幼儿教师信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在进行文献检索时,以“幼儿园教师信任”为主题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搜索到包括幼儿园教师、信任危机、幼儿家长、专业发展、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形象、人际信任以及职业认同等相关文献共计188条,其中期刊论文105条,硕博士论文83条,研究数量从2008年开始,处于直线上升的状态,研究视角逐渐变广,研究内容逐渐加深。经统计整理发现,有关幼儿教师信任的研究主要包括不同角度(社会学、人类学)教师信任问题、家长对教师的信任问题、家园间产生信任危机的原因及策略和家校信任关系的研究。
图1 幼儿园教师信任研究趋势图
本研究参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以及文献整理,将幼儿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的维度分为:知识信任维度、能力信任维度、情感信任维度、品质信任维度。知识信任是指相信对方具有足够的知识来完成幼儿教育保育工作。[4]研究根据《标准》所指出的维度,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指标。能力信任是指相信对方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幼儿教育保育工作。[4]根据《标准》所指出的维度,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七个指标。研究认为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情感信任表现为容易沟通、可以交心、放心、安心。品质信任是指相信对方有良好的品质来保证其履行责任和完成幼儿教育保育工作。[4]认为品质信任包括:公平公正、真诚守信、尊重和关爱。
研究问卷调查对象为C幼儿园3~6岁幼儿家长,C幼儿园目前小班幼儿60人,中班幼儿70人,大班幼儿70人,共计200名幼儿。经过初步调查,C幼儿园不存在一个家庭两个及以上孩子同时在该园就读的情况。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式,选择小班幼儿家长(一个家庭选择1位幼儿的主要监护人)30人,中班幼儿家长35人,大班幼儿家长35人,共计100人,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将问卷所形成的二维码通过微信的方式发送给100名家长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问卷全部回收完毕之后,通过SPSS 21.0对资料予以分析处理。
效度是指能够测量该测验所测心理特质到何种程度。该量表经过KMO和Bartlett' s球形检验,问卷各维度的KMO和Bartlett' 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如表1所示。
表1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如表KMO和Bartlett的检验所示,各维度的KMO值分别为:知识信任0.867、能力信任0.843、情感信任0.806、品质信任0.852,表明变量间关系良好,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显著性概率值p=0.000小于0.05,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信度是指测验或量表工具所测得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如表可靠性统计量所示,本研究Cronbach's Alpha为0.820,表明信度理想。各个维度的信度系数详见表2所示。
表2 问卷及各维度信度基本情况
综合考虑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不难发现,问卷分析结果能够作为此次测量和评定家长对教师信任的工具。
1.专业知识
表3 知识信任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表3数据显示,知识信任的各项数据并没有明显差异。根据均值,家长对幼师知识信任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通识性知识(M=4.46)、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M=4.45)和幼儿发展知识(M=4.19)。
表4 知识信任维度的频数分析结果
表4结果显示,在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的分布上,60%的家长完全认同教师的知识,仅有13%的家长对教师这一方面的知识表示不确定。从幼儿发展知识的比例分布来看,45%的家长是完全相信教师的,56%的家长对教师通识性知识完全信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家长对于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都呈现出完全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状态,仍有部分家长认为教师所掌握的幼儿发展知识有所欠缺,需进一步提高。总的来说,幼儿家长对教师知识信任的总水平均在4分以上,研究认为家长对教师知识水平还算认可,教师在幼儿发展知识上需进一步提高。
2.专业能力
表5 能力信任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数据没有差异,具体见表5。从均值来看,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最低(M=3.75),反思与发展的均值最高(M=4.55),而在沟通与合作和教育活动的计划实施这两方面均值相等(M=4.39)。由此可知,大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较其他方面相比还是不错(M=4.55),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家长对教师的一日生活与保育的能力不够信任。另外,访谈中也了解到,有家长认为教师反思的意识不够。表明教师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知识有所欠缺,导致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
3.专业情感
表6 情感信任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从情感信任维度的描述性数据整体情况观察(表6),数据中极大值和极小值没有差异,但通过均值分析,发现幼儿家长对情感信任中的安心放心评价最高,均值为M=4.54。愿意主动沟通交流的平均值为M=4.40。同时,表7显示,愿意主动沟通交流中59%的家长是完全同意的,有13%的家长信任态度正好相反。在安心放心这一方面,58%家长持肯定态度,8%的家长持不确定和不同意态度。而在交心方面家长完全同意的占65%,不确定和不同意的占12%。以上结果反映,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不畅,教师很少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
表7 情感信任维度的频数分析结果
4.专业品质
表8 品质信任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在品质信任中(表8),关爱得分最高(M=4.64),其次是守信(M=4.46),然后是尊重(M=4.40),最后是公平(M=4.23)。坦率而言,幼儿家长对于教师的品质信任处于中高水平,得分在4分以上。经访谈了解,家长对教师公平方面并非完全信任,认为教师虽会照顾孩子,但会因为小孩太多,时间太忙等情况,不太可能照顾到班上所有的幼儿。表9结果表明,家长对教师总体信任程度处于中高水平(M=4.39),信任水平最高的是情感信任(M=4.46),其次是品质信任(M=4.43),然后是知识信任(M=4.37),最低的是能力信任(M=4.30)。
表9 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四个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1.角色差异分析
表10 家庭主要教育承担者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100名幼儿家长中(表10),承担幼儿家庭教育任务的母亲占77%,父亲只占17%,少数家庭的幼儿是由祖母(外祖母)或其他长辈负责教育的。这清楚展示一个家庭中,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是父母。究其原因,在现代家庭中,老一辈家长很少处在子女的家庭生活中,多数幼儿家长认为幼儿身处隔代教育的家庭环境中,会形成许多不良习惯。父母也担心长辈会宠溺孩子,较为普遍的是父母来管孩子。
表11 父母对教师信任的四个维度的T检验分析情况
从表11发现,幼儿家庭教育的责任主要由父母承担,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父母对知识、能力、情感和品质这四方面的信任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通过均值来看,在总体信任均值中母亲(M=4.42)的分值高于父亲(M=4.33),其次父亲(M=4.14)对教师知识信任的分值低于母亲(M=4.42)。而在品质信任中,父亲(M=4.39)的分值也低于母亲(M=4.46)。在教师能力信任中,父亲(M=4.29)的分值也低于母亲(M=4.30),相比之下,母亲(M=4.48)在情感信任方面却低于父亲(M=4.49)。
表12 父母对维度各方面的T检验分析
父母在信任各维度的各个方面通过均值比较发现(表12),父亲在反思与发展、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交心、安心放心、守信和关爱这六方面均值高于母亲,在其他方面信任程度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
2.学历差异分析
表13 家长学历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表13), 本科学历的家长占37%,大专学历的占34%,其他29%的家长学历都在大专以下。概括而言,一半以上的家长是有文化的。
表14 不同学历和四个维度的方差分析
表14数据显示,学历不同的幼儿家长在总信任(p=0.015<0.05),知识信任(p=0.013<0.05),情感信任(p=0.013<0.05)和品质信任(p=0.009<0.05)均存在差异,相反,在能力信任中无明显差异(p=0.356>0.05)。从均值来看,不同学历的家长在总信任中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中及以下(M=4.72),高中(M=4.48),大专(M=4.44),本科(M=4.18)。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对教师信任程度要高于大专以上学历的家长。究其原因,家长的文化水平不同、工作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以及对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收入等情况的不同,会呈现出一定差异。
据表15可知,在知识信任维度下,不同学历父母对教师幼儿发展知识信任度存在差异(p=0.022<0.05),另外两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能力信任维度中,除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p=0.194>0.05)和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p=0.353>0.05)这两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几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在情感信任维度下,愿意主动沟通交流和安心放心方面存在差异,而在交心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5)。在品质信任下,尊重(p=0.049<0.05)和公平(p=0.000<0.05)这两方面存在差异(显著性差异),而守信和关爱均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
表15 父母不同学历对各维度的分析
3.职业差异分析
根据不同幼儿家长的职业进行划分,可分为专职母亲、个体、公务员、医疗卫生保健、干部、教师、职工以及其他职业。将家长的职业当作自变量,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信任的四个维度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根据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的家长对四个维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根据平均值来看,警察的均值最高,其均值为(M=4.86),其次是个体和自由职业(M=4.62),紧接着是专职母亲(M=4.59)、教师(M=4.42)、职工(M=4.41)、公务员(M=4.39)、医疗卫生保健(M=4.38)、其他(M=4.31),最后是干部(M=4.06)。 毋容置疑,不同职业的家长对教师的总信任水平(M=4.39)介于比较满意和完全满意之间。
表16 不同职业的幼儿家长对四个维度的分析
研究显示,能力信任程度低于其他三个维度的信任。相比较能力信任而言,大部分家长认可教师的知识、情感和品质。但在功利主义的役使下,一再强调的起跑线使得原本宁静祥和的育人生态,陷入自上而下的无限恶性循环。一旦幼儿发展不能达到预期所愿,家长便将矛头指向教师的能力,对教师专业能力产生质疑。社会民众的舆情偏见,也会诱发教师信任危机。幼儿家长对教师不信任,与媒体断章取义地解读教师工作的负面新闻持续发酵有关。在社会价值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教师工作持有多元诉求并存在舆论偏见。随着教育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导致部分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同感、社会地位和职业幸福指数急剧下降,部分教师工作懈怠,专业能力很难提高。一旦个别教师出现负面事件后,就会被被媒体大肆传播,导致人们将个别行为视为教师群体行为的刻板印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不信任。
研究结果显示,在分析知识信任维度中,60%的家长是完全相信教师具有很好的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56%的家长是完全相信教师的通识性知识,而部分的家长对教师的幼儿发展知识是不认可的,通过比较均值,幼儿发展知识最低,且均值为4.19。
访谈中,家长表示“教师的知识水平一般,缺少有关促进孩子发展的知识”。家长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教师的幼儿发展知识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由于教师不清楚孩子的个体差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难以考虑幼儿的实际水平,对幼儿成长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之途径进修培训机会缺失导致其幼儿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持续的和系统的过程。[5]有研究表明,上世纪60-70 年代,知识的有效期约为20年,70-80年代,约为10 年,而今最多1-2年。[6]随着知识“深圳速度”般的发展,学历高低已不足以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化的唯一标志。另一方面,准入和补充机制尚不健全。随着教师资格的全面放开,对教师前置专业以及学历要求下降,只要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均能从教,缺乏有效的准入机制,极大地削弱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一些非学前教育专业的“业余选手”进入幼儿园,致使幼儿教师专业知识贫瘠。加之近年来二孩政策的全面推行,学前教育规模速增,急需补充大量的幼儿教师,但系统的补充机制尚未成型,在数量上的优先满足使得教师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在愿意主动沟通交流的均值低于其他两项,幼儿家长对教师在此方面的信任水平偏低。在访谈中,家长表示“不经常和老师交流”或“很少和老师沟通”。交流的匮乏使得原有的幼儿园育人环境由传统的交往关系维系的“熟人社会”褪变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场域”,人与人之间原有的社会准则,道德规范等尚未建立起来,使得家长与教师间的交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而这种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的未知关系也就加剧了信任风险的产生。导致在本能的驱使下,家长对于幼儿教师充满了怀疑。
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在品质信任维度下,公平的均值为4.23,尊重的p值为0.049高于公平的p值(p=0.000),关爱的p值为0.332也高于公平的p值(p=0.000)。在品质信任下,公平低于尊重和关爱。访谈中,在问到老师是否会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时候,家长表示“不会,老师总是会挑自己喜欢的孩子牵着手,对于不喜欢的上课或者活动都不会多看一眼”。可以看出,就家长而言,孩子就是一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快乐的学习,而不希望教师对孩子出现偏心不公平的现象。
教师需全面了解班内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了解,也可通过与家长交谈方式来了解。加强薄弱环节,根据研究结果对教师能力信任中不足之处采取措施,有针对的改善。幼儿园要加强保教管理,结合“纲要”和“指南”,使得教师工作规范化与细致化。多开展保育学习培训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保教知识,让教师在实践的同时,化知识为能力。要勤于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善于交流,多和其他同事沟通交流经验,弥补不足。在改善薄弱环节后,还需要针对其他不足之处,制定计划,提高能力。这样有利于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幼儿,与家长建立信任。也利于找到自身问题,及时制定计划,改正缺点,取得家长的信任,建立提升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度。
《专业标准》指出:教师需要具备确切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牢固的知识库,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研究认为,要端正自身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态度,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要善于反思,不断实践与反思,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幼儿的发展知识。多阅读相关书籍,多与优秀教师交流并且汲取经验,有利于查漏补缺,更好地夯实自己的知识库。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专业知识学的扎实,才能在后续的教育中更好地教育幼儿。
现阶段,孩子与家长及老师相处时间最久,而在幼儿园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幼儿所模仿和学习,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教师需要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品质,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主动去了解、信任和关心幼儿。并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可组织教师通过学习一些相关教师法律法规的文件,结合自身谈体会和做总结。要爱事业,身为教师,担任着两个角色,教书匠和父母。而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要学会爱孩子,爱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师在更新观念的同时,还应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研究结果表明,家园沟通是影响教师信任因素的其中一方面。教师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可有效地增进信任。可通过家访、微信交流以及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情况,了解幼儿教师以及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以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制作幼儿成长档案袋,通过电子网络和纸质档案的方式将孩子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让彼此可以相互沟通,共同了解孩子。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家长对各方面的看法,并采取适当方法解决问题。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可更好地去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也可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