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匡民生于1920 年9 月28 日(农历八月十七日),逝世于2017 年1 月4 日,福建厦门人,缅甸归侨,中共党员,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曾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怎样记录民歌》《荆楚歌乐舞》(合著)《歌乐探析》等。他领衔承担的国家“七五”重大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是民歌集成系列的首卷本。他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的编写体例及其“三声腔”和“色彩区”理论对我国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0年,时值杨匡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黄钟》特别推出“杨匡民先生诞辰百年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出版纪念”专栏,以感念他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和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杨匡民父(左)英年早逝,留给他一部光绪鸿宝斋石印《康熙字典》(中),母亲何氏(右,摄于1929年),带着年幼的他到缅甸谋生
1941年4月,杨匡民在缅甸华侨中学的初中毕业照
1945年秋,从“国立剧专”入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与舒琛珍合影(摄于1946年)
1948 年底返回缅甸,在华侨中学与南洋中学教书,并担任伊洛瓦底江合唱团艺术指导(摄于1949年3月)
1951 年6 月归国,在华南文学艺术学院任教。1952 年参加云浮土改(后排左2)
1955 年12 月,民主德国音乐史学家哈利·歌德斯密特到中南音专讲学(二排右2为杨匡民)
1956 年6 月,中南音专成立民间音乐研究室,10 月到天门县采风(右起:王民基、刘正维、杨匡民、胡曼)
1981年,杨匡民在采风途中(左)
1981年8月13日,与杨荫浏先生(左)讨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
1982 年4 月,在郧阳地区(今十堰市)民歌训练班讲课(摄影:周汉曦)
1982 年,访问民主德国(右1为杨匡民,左2为童忠良)
1987年,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研究生及干修生毕业合影
1992年7月25日,在中国传统音乐年会第七届年会主席台上(左4)
晚年杨匡民(摄于2011年)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主编:杨匡民,副主编:梁思孔、姚运才)作为全国集成的首卷本,于1988 年12 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按照“质量高、范围广、品种全”的编选标准和要求,全卷共收入7 大类66 个歌种的1380首民歌,这是从全省各地普查采集到的3 万多首民歌中考证、甄别、筛选出来的。除曲谱外,全卷还有文字约7 万言,其中包括《湖北民歌概述》(杨匡民执笔)、《湖北各地风土及其民歌》(姚运才、黄振奋整理)、《湖北民歌歌种简介》(黄中骏整理)等。
1960 年8 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研究所和人民音乐出版社共同发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编辑活动。1961 年5 月,湖北省成立杨匡民领导的采风小组,深入72个县采集民歌。1963年5月,湖北省文化局、中国音乐家协会武汉分会编印《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初稿)》,共收录622首民歌
1982 年8 月28 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全国定稿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二排右2为杨匡民)
主编杨匡民(前排左4)、副主编梁思孔(前排左3)与咸宁地区文化干部合影
1962 年,杨匡民设计的《湖北民歌曲种、革命民歌分布示意图》
20 世纪60 年代初采录的湖北民歌钢丝录音带
杨匡民主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的工作笔记
1982 年5 月,中国音协湖北分会、湖北省文化局、湖北艺术学院、《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编委会编印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初稿)》
1988年10月,文艺集成志书首届表彰会授予《湖北卷》编委会先进集体奖,授予杨匡民先进个人奖
(封二、封三主要资料来源:武汉音乐学院档案馆、图书馆;文字:孙晓辉;摄影:刘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