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怒江服饰

2020-10-15 07:27
今日民族 2020年6期
关键词:独龙族傈僳族上衣

一直以来,怒江都是全国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聚居着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白族、独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彰显着怒江独特的文化地位。如果到怒江游玩,那些漂亮的民族服饰会在你的心头烙下专属于它们的印记。

傈僳族 罗金合 摄

傈僳族傈僳族服饰自然淳朴、舒适美观。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白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长裙,戴白色料珠;黑傈僳妇女多是右衽上衣配长裤,腰系小围腰,缠着黑布包头,戴小珊瑚之类的耳饰,有的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傈僳语称这种胸饰为“拉伯里底”,有些贵重的胸饰可值一两头牛的价格。花傈僳妇女喜穿镶彩边的对襟坎肩,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环佩叮当,走起路来摇曳多姿,更显得风情万种。

傈僳族男子服饰最早模拟喜鹊的颜色与样式,称喜鹊服。上衣是麻布短衫,下穿及膝黑裤,缠黑布包头,看起来干脆利落,给人平添不少英气。傈僳族男子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肩背革制箭包、砍刀等物,有些原始而粗犷的意味。随着经济的发展,傈僳族的服饰色彩更加多样,原本古朴风雅的民族服饰也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改变。

怒族 陈洁 摄

怒族年轻的怒族姑娘以头巾为饰,头巾上有垂直相交的条纹,系头巾的带子是用黑色的毛线或彩色的毛线编成的发圈,听说她们的头巾是用平系的方法固定在发圈之下的。有时发圈的一端还连接着另一种饰物,那是用两根精致的银棍缠结着较长的红色头须,把银棍一端插在发圈内,另一端的头须就洒落一侧为饰,使得她们的头饰更加隆重而美丽。她们上身穿着有领的白色或浅色衬衣,外加一件深色或红色坎肩,下身着长裤,叠穿装饰有竖条纹的彩色围裙,腰侧系着一掌宽的色彩艳丽的竖条纹腰带,颜色比围裙更艳丽,最易吸引人们的眼球。

与色彩丰富,活泼大方的怒族妇女服饰相比,怒族男子的服装无论老幼,服饰都朴素沉稳。他们包布裹头,结于头前。原来多着麻衣长衫,以宽带束腰,胸前的宽大衣服似袋,可以纳物。由于常行走于山涧丛林,脚上有绑腿防寒御虫。但现在的怒族男装也渐渐融入了更多设计的元素,身着竖条纹的马褂小衫,脚穿靴子,使之更加适应现代怒族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标准。

普米族 李春蓉 摄

普米族我曾拜访过一位普米族阿婆,年老的阿婆戴黑色头巾,穿着前片及腹、后片及膝的蓝色右衽立领大襟衣,外面套深红色的右衽立领坎肩,下身着深色裤子,系蓝色的围腰,穿着布鞋,佩戴银制耳环、戒指和手镯。在阿婆家我们还看到小孙女悉心珍藏,只有在节日才会穿的“盛装”。这套衣服由浅蓝色短款右衽立领上衣、红色带毛边坎肩、彩条腰带、黑色底带花边装饰的围腰、与上衣同色的浅蓝色百褶裙组成。小孙女说如果是秋冬较冷的季节,还会再配一张纯白色羊皮披肩,既保暖也不突兀。而家中男子的穿扮则有些类似藏族,穿着大襟立领上衣,外套皮袍,系着腰带,下着长裤、皮靴。天气热时,可以将皮袍褪至腰间,两袖系在身前。天气寒冷的时候,则可以搭配上羊毛坎肩,裹上绑腿。头戴前檐高竖的皮帽,腰胯一把长刀,显得威风凛凛。

普米族传统服饰中出现的手工刺绣多为简单的几何纹样,随着时代发展,为了使过节和演出时穿着的衣服更加美观,同时节省制作者的时间与精力,她们开始创新,用现成的花边进行装饰。如在黑色围腰的左右两边缝两条宽10 厘米左右的蓝色单色布条,下边缝上一条或几条颜色鲜艳的花边,组成呈梯形的装饰带。这种梯形的装饰带在普米族的服装中很常见。除此之外,普米族男女节庆服装上衣的领口、衣襟、袖口和下摆,披肩的四周和百褶裙的下摆、中段处可缝上宽度不同的多条花边作为装饰。这是普米族服饰的一大特色。

独龙族 罗金合 摄

独龙族因以前地理环境及交通不便,十分闭塞,所以独龙族的服饰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原初的样式。在纺织技术传入后,纺织也成为了独龙族妇女们的主要劳作方式。其中最为常见莫过于“独龙毯”。独龙毯一般宽约1 米,长约2 米,多为妇女手工制作而成,原料和染料均取材于天然植物。讲究精致的独龙毯多需要十几道工序。新中国成立后棉线、麻线陆续被独龙江地区接受,独龙族妇女便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自己的纺织方式。她们使用各种颜色的棉、毛、麻线来混织独龙毯,使其质地更加柔软亲肤,色泽也更加鲜艳。独龙族人常常将独龙毯裹身为衣,多斜披背后,由右肩左腋围向胸前,在右肩处拴结。而今,全长6.68 公里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江乡彻底告别每年长达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年轻一代的独龙族人穿着都很汉化。独龙毯则变成一种工艺品,深受游客的喜爱。

猜你喜欢
独龙族傈僳族上衣
好多字
浅谈搭配的学问
苦姜坡文艺队掠影
少数民族音乐
胸前印字T恤 “怒刷”街头
独龙族的服饰艺术
小上衣+阔腿裤一穿就时髦
独龙江乡
傈僳人的阔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