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梦想
彝族同学为大家表演节目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近年来,云南省民族学会充分发挥自身联系面广的优势,创新举措,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2016 年夏天,20 岁的苗族小伙儿熊炎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出发,经重庆搭乘火车前往上海,开始他的求学历程。列车上,与他同行的还有另外20 位来自昭通市威信县、彝良县、镇雄县的同学。这批学生由昭通市各县区的彝、苗等少数民族学会选拔推荐。昭通市威信县民族宗教局专门派出工作人员护送这些孩子安全到达目的地——上海船厂技工学校,他们将在这所公办中等专业学校接受为期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
这是云南省民族学会创新工作方法,开展扶贫攻坚的举措之一。云南省民族学会联动各少数民族学会、昭通市政协等单位推荐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初、高中毕业生入读上海船厂技工学校。这一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招生的项目启动于2015 年,当年选送了17 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入读。2016 年,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在云南省昭通市、临沧市共招收了34 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
“我们要让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时学到新知识、学到新技能。”云南省民族学会秘书长李倩云说,学会深入分析,认为脱贫攻坚应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通过让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学到一技之长才能彻底阻断贫困。为了帮助少数民族特困地区群众解决子女入学难、就业难等问题,云南省民族学会广泛动员会员,发挥会员德高望重、联系面广的优势,牵线搭桥,促进社会帮扶资源进一步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汇聚。
“我已经高中毕业了,本来的打算是去读省内的一所大专。后来我们威信县苗学会的一位老师,找到我父母说了上海这个学校的情况。听说这个学校可以推荐就业,我想了想还是决定来上海。”熊炎说。熊炎家共7口人,他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父母靠务农为生。实现就业、减轻家庭负担是熊炎的最大心愿。
来自昭通的部分学子
云南省民族学会调研小组和云南昭通籍贫困学生合影留念
选送云南民族地区贫困县贫困家庭子女到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免费就读,毕业后在学校联系企业中就业,既解决了云南部分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子女的升学、就业问题,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同时又为上海船厂技工学校提供了一条招生渠道,解决了部分生源问题。互利互惠的举措成为一项创新型精准扶贫的实质作为。
为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云南省民族学会还积极协调省公安厅、昆明火车站等相关单位给予贫困学生就学绿色通道政策,为他们减免交通费用,提供安全保障。
走进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地区的上海船厂技工学校,迎接熊炎和他的同学们的,除了学校老师们还有一位云南老乡。“刚来的时候不太适应,学校安排了来自云南曲靖的一个学姐帮助我们,学姐带我们熟悉校园和学校周边的环境。我们都是云南老乡,大家交流起来也比较方便。”学校考虑到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说得不太好,为避免来到新环境后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专门安排了高一年级的学生,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新环境。
熊炎入读的是船舶制造与修理(焊接方向)专业。与他一起入学的其他33 位同学被分到船舶检验、电气运行与控制、机械加工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不同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已形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群、先进制造专业群、现代服务专业群,其中开设的不少专业是与大型企业合作定向培养人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和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视,农村户口学生入读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可享受免费教育政策,即免除学生每年4000 元的学费和600 元的书籍费。为保证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除了上述措施以外,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对这批云南学生采取了特殊的优惠举措——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每月4 天的勤工俭学活动,每天可获得生活补助100-140 元。这解决了学生在读期间的基本生活问题,防止学生因缺乏基本生活保障而辍学。
刚入学时,部分云南学生出现了心理上的不适应情况。上海船厂技工学校的老师们除了在学业上给他们“加餐”之外,还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每年组织的“彝族年”活动,成为少数民族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电子商务专业的彝族学生安成英说:“我觉得一开始最困难的是沟通方面,语言不顺畅。另外我的电脑操作基础也不好。身边的同学和老师都很帮助我们,带着我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从小内向害羞的我也越来越勇敢地展示自己。”在彝族年的联欢活动中,安成英和她的同学一起身穿彝族服装为观众们献上了一支富有彝族特色的民族舞。看着台下的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视频,安成英和她的同伴受到了莫大的鼓励。他们的精彩表演不仅成为校内活动中的固定节目,还成为学校开展公益活动的有力助手。“学校还组织我们参加慰问老人的公益活动。一方面做了好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
实训课程上
熊炎开朗活泼,在校期间加入了上海“星光之约”记者团做学生记者。“星光之约”是一个上海市中职学校学生联合社团,活跃在上海各个中职学校,报道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在这里,熊炎不仅认识了其他中职学校的朋友,还认识了社团聘请的媒体导师。2017 年暑假,熊炎以学生记者身份跟着沪遵职教联盟赴贵州遵义,对当地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采访报道。
丰富的校园活动和公益活动为云南学生提供了发展平台,也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为踏入职场做好准备。
2017 年,云南省民族学会、昭通市政协、昭通市民族宗教局、威信县民族中学等单位一同到上海船厂技工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学生们在这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云南籍学生开展了座谈和问卷调查。
在座谈中,校方领导认为云南省民族学会选送的学生很优秀。他们朴实淳厚,珍惜学习机会,吃苦耐劳,遵守校纪校规。学生们认为,通过在校学习,学到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特别是学校提供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让他们不用担心毕业后的前途问题,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了解了这一合作模式的实效后,云南省民族学会继续推动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在昭通彝良县、威信县等地开展招生工作。2017 年,招收了60 余名贫困生到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免费就读。2018 年学会继续发挥优势,推动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昭通彝良县、巧家县、威信县等地招收了120 余名贫困生,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60 余名。截至2018 年,共计230 余名贫困学生到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就读,其中建档立卡户有80 余名。经过多年努力,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云南省民族学会协调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在昭通地区的招生工作,于2018年正式纳入昭通市教育局的招生计划中。
如今,云南省民族学会选送的第一、第二批学子已经通过学校推荐,在沪东船厂、上海船厂、外高桥船厂、上海振华重工、上海通用汽车厂、张江微电子厂、雄捷医疗厂、上海彭浦机器厂、菜鸟物流、上海汉中精机股份公司、上海航天等单位实现了就业或实习。
2018 年,熊炎被推荐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6研究所实习。熊炎说:“我在做氩弧焊工作。我刚实习的时候工资是3000 块一个月。后面积累了经验就多一点,有时4000 多,有时5000 多。”2019 年6 月,熊炎毕业,与这家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到2019 年12月份,我平均收入在8500 左右。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我的收入有所下降,这几个月税后平均在7500 左右。这还不包括饭卡里的钱,饭卡一个月平均800 左右。”熊炎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他还介绍了来自威信县和镇雄县的两位同学一起进入这家单位。“以前实习时我们住单位宿舍,现在我们自己租房子住了。”
为充分发挥学会的优势作用,云南省民族学会在继续做好上海船厂技工学校与昭通市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同时,将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的新的合作方式。学会计划将这一合作模式复制推广,与全球制造500 强企业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属下的上海春晖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继续选送云南贫困地区的学生到上海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就业,切实解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实际困难,为助力云南脱贫攻坚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