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维的乡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雨后的永仁县维的乡宛如一幅水墨画,远望,山色空蒙,烟云缥缈,碧水如镜。近看,果林成荫,草色青青,满眼绿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努力把‘荒滩荒山’建设成‘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维的乡党委书记起正权说。近年来,维的乡各级党组织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壮大农村林果产业,努力创造让大地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维的乡地处永仁县城以北,位于金沙江畔的方山脚下,辖区面积206 平方公里,属半山区。全乡辖7 个村委会84 个村民小组,2019 年末,全乡总人口11673 人。这里居住着彝、傣、傈僳等6 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户籍人口的72.61%,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守望相助,互通互爱。
如今的维的,民富、村美、人和谐,可鲜有人知道,这方山水也曾是尘土飞扬的荒凉之地。
“五年前,村里都是土路,有车开过到处都是灰尘。垃圾没有得到统一集中处理,牛粪、羊粪堆积在路上,塑料袋碎纸片到处飞,山上土堆多,树木稀疏,环境确实不好。”维的乡夜可腊村支部书记李学刚回忆起从前的生活环境,感慨万千。他打趣,这里有个村民小组叫大粪田,这个名字算是对从前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而现在,大粪田“甜”了。村庄整洁、绿树成荫,各族群众鼓足了钱袋子,过上了甜蜜的好日子。大粪田变“大奋甜”,乡里做了很多努力。一方面,全乡周密做好山、水、林、田、路、电等生态工程综合建设规划,开发利用好23.96 万亩林地,发动各族群众大力发展板栗、石榴、樱桃等高原特色经济林果种植达8 万多亩,实现山顶戴绿帽、林果半山腰、粮烟顺河跑”,真正让荒山披绿、果林生金。
另一方面,通过开辟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吸纳有劳动力贫困群众负责森林管护和卫生保洁,鼓励村民们参与环境保护,增加收入。同时,扎实开展森林管护,严格审批民用木材采伐,杜绝违法滥伐和盗伐发生,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事中和事后的监督,集中力量打击非法侵占林地行为,严守“生态红线”。
“原来山箐里有溪水,后来消失了。这几年通过保护环境,山里的溪水又出现了。就连要到深山里才能看见的野鸡也经常出现在我们村委会附近呢,说明环境越来越好了。”李学刚会心一笑,这些细枝末节的变化是维的乡在绿色发展上取得新成效的最好证明。
“十三五”期间,维的乡实施退耕还林132 亩,森林覆盖率达77.5%;大力开展全域环境治理,每年实施公益林补偿3.8 万亩。做好低效林改造工作,累计复壮改造1.2 万余亩……
山水青,维的兴。在维的,护好绿水青山不是写在纸上的文字,也不是喊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各族群众凝聚起来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识,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蓝天、碧水、美丽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维的乡把发展民族经济与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紧密融合,充分利用光照条件、地理位置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绿色产业引领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顺着蜿蜒的道路一直往前走,眼前出现一排排长势良好的果树,枝头挂满了青绿色的果子。“这一片是种植桃子和樱桃,大奋田那片是种植板栗和烤烟,我们通过研究分析确定每个村组适合种植的产业,按照统一规划、连片种植、分户管理的模式来发展。”乡党委书记起正权指着眼前这片果林说道,维的乡的产业布局规划蓝图在他的介绍中一点点清晰起来。
目前,全乡种植板栗3.84 万亩,2019 年产量达8800 吨,平均亩产0.23 吨,产值达6800 万元,其中共有375 户贫困户1330 人种植板栗5300 亩。种植烤烟8860 亩、收购120 万公斤,涉及857 户烟农,实现产值3469.39 万元。全乡共有桃子0.52 万亩,2019 年产量达1500 吨,实现产值600 万元。种植樱桃1.1 万亩,共有40 户贫困户148 人种植樱桃200 亩,2019 年产值达4600 万元,平均亩产值0.41 万元。
“以前种玉米和水稻,一年有一万来块,种了板栗以后一年有十多万呢,收入是以前的十倍啊。”彝族小伙刘贵,掰着手指算起了自家的经济账,如今的美好生活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想象。
板栗、烤烟是大奋田村民们的“发财致富树”,而桃子、樱桃产业则成为了么吉利村老火山村民们的“绿色银行”。
“过去我们老火山确实‘老火’(比较贫穷落后)呢,吃油都只能用筷子蘸一点来吃,现在路通了,日子也好了,想吃什么都能买,偶尔还能去饭馆里吃一顿。”林世田满眼笑意,满是甜蜜。作为老火山组的致富带头人,他通过发展桃子和樱桃产业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房,买了两辆小汽车。在老火山,像他一样奔小康的村民不在少数,家门口的产业让各族群众腰包更鼓了,日子更好了,生活的底气也更足了。
“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大家都特别能苦(努力),一个比着一个干,一家赛着一家过,从早忙到晚,苦(努力)着也有盼头,以前觉得时间用不完,现在时间都不够用呢。”自从一心扑在桃子种植上以后,林世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山上山下忙得不亦乐乎。
“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是么吉利村老火山幸福生活的投射,现在的老火山不“老火”了,真正地“火了”“富了”。
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如何让群众在增产增收上实现双赢,是维的乡党委政府探索谋划的事情。“现在主要是在提质增效、拓宽销路、打造品牌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初级农产品供应向精深加工转型,现在我们的经济林果通过果林采摘、工厂加工、销售这个完整的产业链,可以直接到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了。”起正权信心满满,在他眼里,让各族群众“靠得住、能致富”才是最重要的。
这几年,乡里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大“三品一标”申报力度,加快产业链延伸,加强与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多味食品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在板栗精深加工、销售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打造维的乡特色经济林果新名片。
此外,乡里瞄准招商银行开展“消费扶贫”的契机,以“招银多多”石榴示范园建设为引领,依托“绿色+”“特色+”“互联网+”,借助本来生活网、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稳定销售市场。维的乡的“爱心石榴”走进深圳招商银行总行,全年销售“爱心石榴”340 吨,销售收入163.2 万元。绿色产业真正成为了造福于维的各族群众的富民产业,金山银山变成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稳固“靠山”。
“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干什么就抓好什么,未来不管是三十年还是五十年,我们就认定这个产业了,就做好这件事。”谈及维的乡未来的发展,起正权坚定从容。在维的乡的发展进程中,他是亲历者,是见证者,更是推动者。他始终相信,无论是守护绿水青山,还是做大金山银山,都是攻坚战是持久战,需要迎难而上的狠劲和驰而不息的韧劲。
创建有标准,示范有模板。维的乡把“大粪田”到“大奋甜”的蝶变,老火山“不老火”的传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三十年如一日只干一件事的执着变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守护美丽乡愁的生动实践,打造出一个具有永仁特色的维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