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美育课程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为基础,整合各个领域中美的因素从而有将其融合在一起,使幼儿能初步感受美、表现美,进一步提升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课程。《纲要》指出:“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在民间艺术中通过美的传递,能激发幼儿对审美的兴趣,积累幼儿的审美经验与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大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对美的兴趣与审美能力。因此,将火鼎公婆闽南民间艺术融入大班美育课程中,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火鼎公婆;审美能力;美育课程
一、 挖掘家乡文化,丰富美育课程
《纲要》中提出:幼儿教师要把当地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火鼎公火鼎婆》是涂脚戏项目之一,是泉州民间庆典、迎神赛会“踩街”“妆人”游行中,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火鼎公、火鼎婆性格乐观爽朗,风趣幽默的神态是一种感情抒发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火鼎公婆》的主要道具——“火鼎”在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舞蹈的核心支点,具有独特的功能意义。“火鼎”有3个作用:一是烘托舞蹈的诙谐欢乐、喜庆热烈主题;二是支撑、丰富舞蹈的表演;三是保留舞蹈的起源和“驱邪纳吉”功能氛围。火鼎公婆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其中民间舞蹈能使幼儿感受到舞蹈的艺术美、道具也突显其美感。
我园地处泉州市区,将火鼎公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美育教育中,教师可从多个领域、多个角度为幼儿呈现泉州闽南民间艺术文化的美,无论是艺术美、舞蹈美、道具美、展现方式美、民俗活动美,幼儿都能从中获得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与体验,以此提升美育课程组织与实施的有效性。在日常活动中可以通过观赏火鼎公婆表演、了解火盆道具、制作道具等,将闽南民间艺术活动融入课程中,建构具有本土化、闽南化的美育课程。美育教育植根于泉州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火鼎公婆的土壤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在传承闽南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中,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从多个角度感受火鼎公婆艺术活动中的美,激发幼儿无限的审美创造力和审美想象力。
在大班美育课程中融合多个领域活动,将火鼎公婆民间艺术活动挖掘出來的美的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在园内环境和班级环境中营造美的体验,使幼儿沉浸在闽南文化传统中。开展大班民间舞蹈《火鼎公婆》欣赏活动、艺术活动《火鼎的由来》、语言活动《火鼎公婆的传说》、音乐欣赏《火鼎舞》等,在幼儿充分感知感受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语言、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体验,从而用自己的画笔表现火鼎公婆人物神态美。如火鼎公婆民间艺术中,就可以通过植入艺术领域,在大班手工坊中以捏泥人的活动形式出现。教师先在集中活动时与幼儿一起欣赏火鼎公婆的艺术美,区域材料中提供各种泥人形象及道具,与幼儿共同讨论火鼎公、火鼎婆的人物特点,并激发幼儿捏出火鼎、火鼎公、火鼎婆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并捏制出人物及道具;最后将自制的火鼎公婆投入语言区、表演区等当作游戏材料。在这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抓住艺术活动的关键经验,并与其他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锻炼了幼儿小肌肉群的力量,学习了泥工技能,还发展了幼儿与人合作、创造力及表现作品的能力,进一步丰富了对火鼎公婆人物的认识,萌发了幼儿爱家乡泉州的情感。
二、 创新表现方式,培养审美能力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幼儿一日活动、各个领域活动中自然融合、渗透美的教育,善于抓住幼儿已有关于火鼎公婆的前期经验,把握幼儿学习的关注点与兴趣点,从而在表现形式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有了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多方位发展。
在闽南文化背景下,环境是与幼儿对话的一个有效窗口,营造具有闽南特色的班级环境,突出火鼎公婆民间艺术活动的墙面布置,通过让幼儿自主操作、真实体验,感受到火鼎公火鼎婆的诙谐美。教师与幼儿良好的互动关系,且以“火鼎公婆”美的民间艺术舞蹈为对象,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火鼎公婆”所具有的审美要素,开展欣赏、体验、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活动使幼儿了解美、感受美。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讨论、分享、欣赏作品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
在“闽南文化”课程构架下,将美的教育有机整合渗透,我们巧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幼儿将感受到的火鼎公婆的表演用自己的方式绘制下来、把自己较喜欢的部分口述下来,使幼儿在感受的基础下进一步学会表达。同时在日常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在艺术活动区,提供闽南舞蹈音乐、火鼎道具、火鼎公婆服饰等;引发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情展现美的部分。在幼儿美育的操作方式和表现途径上进行设想,使课程内容丰富,易于实施。如教师在对于“火鼎公婆”这个本土资源的处理时,保留了孩子们对“火鼎公婆”传说及由来的好奇,幼儿在充分欣赏、感受火鼎公婆的基础上,能用各种方式大胆地表达对美的体验与向往。
三、 重视美好体验,实施美育特色
以“美育”为导向的火鼎公婆民间艺术活动实施过程,以审美体验为目标,通过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一系列活动达到对火鼎公婆民间文化特有自然,民俗文化的深度认识,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一)实施美育主题调查
在活动前,教师自主进行主题调查及资料的搜集准备,为了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发挥家长的资源来丰富幼儿关于美育主题的经验。首先,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民间艺术活动的认知、幼儿最感兴趣的点等,其次搜集调查问卷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幼儿共同关注的点,再次发挥家长资源协助搜集相关美育主题资料。幼儿在查询资料、做调查问卷时,建构关于火鼎公婆民间艺术活动美育主题的相关资料。
(二)启动主题美育体验
以“美的体验”为宗旨,关注幼儿的内心需求和真实体验,为幼儿创造更多自由表达创造的机会,教师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并追随幼儿的兴趣,成为幼儿在美育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美好的体验”不仅表现在幼儿活动时的自由表达、认真探索中,更多来自幼儿在“发现问题、寻求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源于展现自我能力的美好感受将成为幼儿最重要的审美能力——在生活中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能不断克服内心的声音,接受各种挑战。
在制作“火鼎”活动中,幼儿先自主搜集各种低结构材料,前期的调查来进行尝试。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相关经验及了解制作过程。但是第一次制作时,火鼎的材料过于单薄,火苗很快就灭了。幼儿有一点失望。在幼儿失望时,教师请来了非遗传承人,带着幼儿一起探索合适的材料、工具,幼儿在听、看、说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有益的经验,幼儿在试错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是幼儿美好的体验。
四、 整合多元资源,提升审美情感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我们为幼儿营造了火鼎公婆民间艺术活动的艺术美,更整合多方位的资料,带领孩子们走进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创园、闽南博物馆,融入浓厚闽南本土文化气息的环境。让他们投入环境去感受、发现、欣赏闽南环境中闽南文化美的精髓,提高幼儿多元能力,进行大胆的探索,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充分挖掘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以及节日资源等,并以开放式的姿态,密切承认与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其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扩大幼儿认识世界的范围,培養幼儿的适应能力;为幼儿创建了开放的、自由的教育环境,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其心灵全面而充分地成长,为使儿童从自然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家庭资源
通过分析家长的特点,挖掘具有闽南文化—火鼎公婆非遗知识及传承人的资源,邀请家长进校园,分享交流火鼎公婆的舞蹈美、艺术美。同时邀请具有艺术特长的家长,来班为幼儿展现如何制作火鼎的过程,启发幼儿用低结构材料制作多样化的火鼎材料,为火鼎公婆舞蹈表演做好前期的物质准备。让家长在活动中直观地获得培养幼儿的经验,以此提高家长参与幼儿课程的积极性,发挥家长在课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整合社区资源
组织幼儿参观非遗展览馆、闽南风俗体验馆等,使幼儿通过多元化的参观、体验、操作,对火鼎公婆的材料、道具、服饰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幼儿埋下一颗颗爱家乡的种子,创设与闽南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为今后幼儿在传承闽南文化的精神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整合节日资源
结合“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挖掘“我们的节日”节日元素,与泉州闽南文化风俗融为一体,为幼儿创设展现的舞台,引导大胆将自己的感受用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如将幼儿日常表演进行梳理,组织幼儿参加社区表演,幼儿通过模仿、体验、创编等形式,将火鼎公婆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观众阵阵叫好。
五、 小结
在火鼎公婆民间艺术活动中,我们以艺术领域为教育途径,整合其他领域,营造浓厚的闽南文化氛围,将具有文化底蕴的闽南民间艺术活动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能真正了解火鼎公婆民间艺术文化,从而拉近幼儿对泉州本土文化感受与认知,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引导幼儿感受泉州本土文化的魅力、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进一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云艳.幼儿园大美育系统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一聪.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政策演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3]陈向群.从道具演变看闽南民间舞蹈发展的足迹:以《火鼎公婆》《踢球舞》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
作者简介:
王燕娇,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