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本:搭好思辨阅读的支架

2020-10-14 14:44黄志锋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本小学语文

黄志锋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推出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的阅读教学,篇章阅读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阅读很难满足当代中小学生心智发展的需要。整本书阅读在弥补当下阅读教学不足的同时,也拓展了阅读教学研究的空间。如何让整本书阅读更深入,笔者选择了思辨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激发他们深度思考与不懈探究的书籍,思辨性话题的创设,思维导图、人物评说、故事续编等多种形式的思维输出,在思辨有了输出的“脚手架”系列活动中思维得到了成长,真正实现了快乐阅读。

关键词:思辨阅读;文本;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5C-0056-03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整本书阅读”这个点,研究怎样让学生“坐下来、读下去、读进去、说得出”,可谓绞尽脑汁,花了诸多心思。思辨阅读整本书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如何让学生的思辨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生长,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输出更合理、有效。这就离不开对思维输出支架的搭建,如何为学生搭建呢?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聚焦文本,觅思辨资源

近年来,阅读备受教师的关注,在日常教学中,阅读与高阶思维的关系更是成了教学讨论的聚焦点。选择怎样的读物让学生读,就成了关键的第一步。在阅读教学中,读物本身的质量是需要考问的,但更要看它能否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不懈探究。

部编版小学语文每册“快乐阅读吧”都有推荐阅读书目,这些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能够给学生带去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书或写法高超,能够给学生带去更多的写法指导;或意蕴无穷,能够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总而言之,这些书是语文学习的典范,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有着正向引领作用,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较大的作用。实现学生由一本书到一类书、由篇章到整本书的阅读的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品质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骑鹅旅行记》是部编六年级下册“快乐阅读吧”中的推荐书目之一。书中描写了住在瑞典南部小村庄的一个名叫尼尔斯的小男孩,他懒惰、调皮、爱欺负小动物。可能是对他不爱护小动物而进行了报复,在作家的笔下,他变成了只有拇指大小的一个小人。正因如此,他可以骑在雄鹅茅帧的背上,与一群大雁一起游历了整个瑞典——从南部的斯戈耐一直到北部的乌普兰,然后又飞回家乡,重新成为一个正常的孩子。这既是一次历险,又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尼尔斯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感、正义善良的孩子,合群不再孤僻,也变得爱护动物。这一过程不正是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吗?聚焦“成长”,设计相关问题,孩子们反复读整本书,体会到了尼尔斯变回人的真正原因,这样读,学生就把整本书读得更深了,不再是满足于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样,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也值得学生认真品味。这样的书值得推荐给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阅读。读着尼尔斯的“成长”,学生也能跟着一道成长。

《鲁滨孙漂流记》围绕鲁滨孙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28年,历经磨难终于成功返回家的故事,向读者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书中,鲁滨孙战胜了悲观情绪,建住所、制器皿、训野兽、耕土地,用各种方法寻找食物,最后终于战胜了自然,并改善了生活环境,用智慧生存下去并离开荒岛。娇生惯养,动手能力差,是当下孩子的通病,鲁滨孙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能够很好地激励他们走出温暖舒适的小环境,勇于探索。

三年级下册的《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能让学生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让学生充分感悟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经典魅力。这些书无论在文化上还是精神上都利于学生的成长。

除了“快乐阅读吧”推荐的书目,其他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教师也应该推荐给学生,六年级笔者重点为学生推荐了《小王子》这本书,小王子的传奇经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帮助。“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不正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吗?

余党绪老师挑选文章有三个标准:在思想认知上高于学生;在文化视野上宽于学生;在写作技法上优于学生。基于这样的标准,结合教学实际,我们应该挑选适合学生的书目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文质兼美,能够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学习。

二、巧用文本,设思辨话题

教师精心挑选了若干本书,学生一开始也能够认真地读,但时间一长,过了阅读的“兴奋期”,学生更多的是敷衍了事,流于阅读的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思辨性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豁然开朗,触类旁通,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亦能向纵深发展。整本书阅读的课堂也应如此。在课堂上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安徒生童话》是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的阅读书目。执教时,一位老师抓住了“磨难与幸福”这根主线,先让学生找到书中有关幸福的语句,一一列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这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进而探究幸福背后的磨难,执教者聚焦其中的一篇——《亚麻》。让学生想一想:亚麻的一生中先后经历了哪些磨难,对待每一次磨难,亚麻是怎样想的呢?通过亚麻的五次经历,抓住关键事件的语句,让学生重点体会。因势利导引出话题:亚麻的一生是痛苦还是幸福的呢?课堂到此并未结束,教师又迁移到《丑小鸭》,执教者先是讓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概括了故事的情节,接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丑小鸭没有离开养鸭场,那么它会变成白天鹅吗?养鸭场里的天鹅和故事中的天鹅会有区别吗?学生答案精彩纷呈,各抒己见。笔者更欣赏一个同学的回答:故事中的白天鹅会更加坚强。这样的答案足可以证明同学们真正读懂了这个故事。课程最后,教师联系文章的作者安徒生,再一次抛出问题:安徒生说自己是一只丑小鸭,现在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开放性的问题看似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这样的问题更能唤醒孩子们阅读的欲望,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兴趣。或探究故事情节,或了解作者人生经历,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在课堂中多为学生创设。

(二)创设思辨性话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阅读方法、阅读个体的不同,大家的阅读体验各有千秋。不同于消遣性、趣味性的阅读,思辨阅读更加注重思维的逻辑性、缜密性。在课堂中,如能让学生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多元理解中,坚持不懈地求索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思辨性话题的创设是有效途径之一。

刘易斯·卡洛尔创作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让我们跟随小主人公爱丽丝落入兔子洞,掉進眼泪池,看到了一个个神奇的天地。人物性格荒诞,故事情节也很荒诞。一位执教者在课堂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思辨性话题:

同是这本书,另外一位老师抓住“兔子洞”这个意向,大胆揣摩了主人公的内心,设计了如下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兔子洞”,它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连接着理想与现实,生活太累了,总想钻进去躲一躲。如果你就是爱丽丝,你愿意继续留在梦中,还是醒来呢?说说你的理由。

一本书,只有当它能够与现实的人生发生深刻而丰富的关联时,它对读者的价值冲击和思维撬动才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两个问题的设计,极具思辨性,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力得到了很好的锤炼,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

三、活用文本,展思辨表达

怀特海曾说:“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 如何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让知识变成惰性的,这就要求教师用好文本,为学生积极搭建思辨表达的平台,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对于小学生而言,思维导图、情境辩论、表演助读、故事续编、人物评说等都是有效可行的方式。

(一)用好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虽简单却非常有效,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情节发展,人物关系,环境分布,几乎无所不可用思维导图。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和确定关联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一个阅读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整合的过程。总之形式多样,灵活多变,便于小学生操作。

在《骆驼祥子》这本书中,余党绪老师按照祥子经历的主要事件,联系祥子的“三起三落”,关联主要人物,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如图1)。

通过思维导图,和祥子有关的人物关系就一目了然。

在执教《安徒生童话》时,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如图2),同样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思维导图,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整个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渐渐清晰化,学生对“磨难与幸福”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思维的输出也就水到渠成,轻而易举了。

(二)写好故事续编

续编故事是一种创造性的讲述,是基于学生在读懂整本书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想象对阅读内容二次加工的过程,这个环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更是儿童阅读后思维输出的良好载体,对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思辨力都大有裨益。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教学中,一位老师安排了编一编的环节。续编故事:爱丽丝和姐姐一起掉进了兔子洞,又会有怎样的奇幻经历呢?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

因为学生已阅读整本书,故事续编有了可供学习的参考,同时刘易斯·卡洛尔的语言,其严密的逻辑性,大胆的幻想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三)撰写人物评说

在整本书阅读中,要厘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弄明白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结合文本提炼彰显主人公形象的内容,明确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哪些人对他有过帮助?他的成长经历了哪些?如果只是这样干瘪瘪地问,课堂效果也能达到,但如果换个角度,让学生学写人物评说,学生的认识一定会更深刻。

一位老师在执教《骑鹅旅行记》时,通过人物关系一览表,厘清了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而创设了撰写人物评说的环节: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写写人物评说。执教者并没有就此放手,他以阿卡为例为学生提供输出的样板,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细化撰写要求: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故事情节说说这个人物在尼尔斯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由扶到放,学生从不同角度,结合故事内容,提炼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这样的环节设置,新颖别致,在趣味性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思辨力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无论是思维导图,还是故事续编、人物评说,简单的一个操作都可能调动学生阅读的欲望,都是学生思维输出的有效支架。除了这些,通过课本剧表演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情境辩论更能提升学生对整本书中核心观点的认识。我们在课堂中应该灵活运用,为学生创设适合的输出语境。

整本书的阅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教学中,我们应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思维输出的支架,让学生真正读懂整本书,读懂作者,读懂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让学生的思维在无边无际的阅读中徜徉。

参考文献:

[1]余党绪.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李丽芳.引导思辨阅读的三大策略[J].黑河教育,2018,(12).

猜你喜欢
文本小学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