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摘要:历史学科就是鉴古知今,使人明智的学问。就是说,历史学不仅有助于人们求知,也有助于人们智慧的生成,学史能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正确看待历史,认识现实,理解现实,善待人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同样也是历史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人格培养
文学的真谛是爱,历史教学的真谛是什么?是以史鉴今,以此去理解现实生活、做好工作,为生活服务。
一、历史教学现状及改革办法
历史学科高中纳入高考科目,还比较有地位,受重视,教学有条不紊,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初中阶段,是常识科,“副科”,且学的内容较基础,在高中阶段又再学习,只不过高中内容有所侧重、较深刻。基于此情,所以历史科教学时有被占用,随意性较大等情况。大多认为可有可无。既然有课本,那就排上课程表罢了。教师上课,有的照本宣科,讲完算完;有的把它当成故事课,能安下学生为妙;有的则采取教与学相结合,板书细节化,强调有事做,防止一闲出百丑——乱课堂。凡此种种,应有尽有。
当然,有的也能按部就班,按教学要求和程序上课,布置作业并批改,培养学生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文素养,注重素质教育,启迪心扉,引导学生于历史长河中泛舟。诚然,要改变历史教学这种随意性较大的现状,其办法是: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改变教材,力求实现“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兴中华,必兴历史教育,只有确定了中学历史教育的定位,才能确立历史教育应有的地位,只有进行课程改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教师自然重视,学生也会投入。只有这样,“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的历史课程改革的前景,才会早日到来。
二、改变导向,坚持创新
振兴史学,要以改变教学现状开始,改变现状,要从课程改革入手。没有改革,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教材要创新,教材教法要创新,指导思想要创新(最重要),普及历史读物也是创新。知识为体,方法为魂。知识结构要更合理,教材具有时代气息,难易得当,可读性,加上教法灵活,更科学,把主动性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兴趣,重视个性。只有这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想现代化(指导思想创新),才有教育现代化。
大家知道历史教科书是范文,具有简明、贯通两大特点,这又是历史难教的一个方面:简洁,内涵博大。为了简,常语意不明,不具体,这就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教者知其心《学记》)。因此,教材这种不具体的地方要改革。我们注重探究式学习,是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去解决历史问题,而不是教材有意无意设障碍,埋伏笔,让学生去琢磨。教材这种费解的地方要改革。简要服从明了,变难为易。同时此句很简洁,但内涵博大,一方面老师不易教,另一方面学生不易学。这就不符合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课程(教材)要改革的另一个地方。
对历史知识,有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的了解程度非常低,按满分100分算,全体平均27.6%,以60分为及格,只有1.5%,且有43.6%的人是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来了解历史的。大家知道,影视剧大多弱化历史背景,戏说演绎的多,这种误导“谬以千里”,可想而知,谈何借鉴,谈何受益。因此课程改革要加强,历史科普要重视。这说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迫切,势在必行。因此,简单明了,易学好记的历史教科书应早日发行。
三、学以致用,读史为鉴今
读史能够明智,通史才能识今。
读史如何明智?其首先是明知。知,即知识,这跟其他学科一样,要掌握知识,即普遍的历史知识和概念等。读史明智(智慧要靠知识),即得到思想教育,学会借鉴,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这句名言,不仅是对历史功能的总结,也是对历史教育功能的总结。以史鉴今。这种唯物主义观点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读史明智不只是对政治家、统治者而言(这是中国古人所述的“资治”),历史的借鉴功能對一般人,中国人也是适用的。常人(也指学生)学历史不只停留在获取知识层面上,而是要飞跃到开启心扉(明智)的高度上——善待人生,善待自己,为生活服务。
生活需要良性积累(积累的就是历史知识)这个积累包括课堂上学习和工作上获得,也包括对历史的借鉴和对生活的感悟。学会用历史眼光看问题,说明历史对自己成长是具有作用的。 “只有通过历史,一个民族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叔本华)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我们国门,国人才悟出:落后挨打这道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得好:“不了解昨天和今天,就不能预知明天。”读史鉴今是有现实意义的——不只是为了生活且能善待自己——为党更好工作,不犯错误。如果不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就无法读懂日本首相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参拜靖国神社——因为历史问题总是不断重复的,只有了解日本历史及其军国主义渊源,才能解读小泉。这叫鉴古知今,学史明知。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就是鉴古知今,使人明智的学问。就是说,历史学不仅有助于人们求知,也有助于人们智慧的生成,学史能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正确看待历史,认识现实,理解现实,善待人生。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同样也是历史教育的目标。
鉴古知今,我们要牢牢把握住中学这块教学阵地,勤浇历史“肥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基本理念是为学生着想,有利于学习,有利于运用),使学生对历史感到需要学习,也乐于学习,从而产生兴趣,进而懂得学历史能为他们进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打基础。尽管历史学不能给学生很实际的功利用途,至少也可开启他们的智慧。因此,可以直接向他们指出:历史教学的出发点是以史鉴今,为生活服务,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