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10-14 14:46韦弢勇蒋卫华梁启忠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韦弢勇 蒋卫华 梁启忠

摘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高技能型人才规模、素质和培养路径提出了新要求。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一个促进操作技艺传承,将技术成果推广,提升产业技能水平的载体,它以“技艺传承”为主线,高效培养行业企业双创人才。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大师工作室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校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专业群实现产教融合、双创对接,使职业教育逐步由校内教育向企业实践转变,为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需要创新职业技术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出现的。它发挥行业技能领军人才在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是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双创人才的新模式。

一、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

1.双创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当前,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受限于自身教学资源限制,职业院校忙于扩招升格 ,没有将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用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许多老师没有认识到适应双创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必要性,导致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改革动力不足。此外 ,不少学生也没有意思到提高自身双创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多的是关心能否通过课程考试。形成了学校、 教师、 学生对双创教育的不重视,制约了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能力培育水平。

2.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待完善。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比较重视双创教育,但适应双创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有待完善。一是社会和学校制定一些双创人才培养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但是这些政策和措施往往彼此孤立存在,没有形成系统从国家、地方、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利于双创人才培养培育的有效支持体系;二是社会举办了不少类似于“ 挑战杯” 、“创新杯”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们还没有真正了解比赛的意义和作用。更多的是盲目的搜集资料。并未在此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己的双创能力。比赛活动对双创教育更多的是造势,对双创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发挥出多大作用。

3.双创教育目标导向未清晰。由于没有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动力不足,水平不高。一是職业院校并没有将双创教育内容纳入教师业务考核的体系中去,薪酬增减以及职位的提升没有与教师双创能力挂钩,不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创教育产生激励作用;二是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考核往往是考查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没有对学生的双创能力进行考评,没有提高学生参与双创能力的积极性。

二、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创人才培养的特点

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在全国就业人员中占比6%,在技能劳动者中占比29%,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为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必须充分发挥社会、行业、企业、协会和职业院校的作用,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基地”。为此,国家提出建设了1200个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在职业院校建立大师工作室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

在一定程度上,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中国推广应用的又一次深化。它也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桥梁。在职业院校建立大师工作室具有以下特点:

1.有利于企业生产实践行为和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对接。在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其业务带头人为社会、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标兵或技能领军人物,他们用产业、行业、企业标准直接指导,以高超的技术、精湛的技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院校的技术技能教育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了行业岗位需求与培养学生技能目标相统一。

2.有利于构建技术研发与技能攻关的平台。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社会需求项目、企业生产真实项目为载体,深化校企合作形式,形成技术研发与技能攻关服务平台,突显技术技能带头人专业引领和应用示范作用,凸显技能大师工作室品牌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校企资源共享水平。

3.有利于促进双创人才孵化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双创人才的“孵化室”,有助于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形成以研促教、以教促赛、以赛促学,技能养成与专业训练相结合的作用,构建专业系统化、技能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产业、行业特色的技术技能服务标准,提升双创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与服务水平。

三、产学研训销“五位一体”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地处中西部,社会经济欠发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人员数量少、专业分布不均匀、资源配置不均衡等短板,特别是双创型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企业以传统的师带徒方式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已难以满足产业、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此,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依托职业教育专业优势,建立职业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采用“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1.创办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据社会、产业、行业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调研,结合学校职业教育专业优势,从2015年开始,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了民族文化、非遗传承、民族服饰和工程机械等四个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出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政策,提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选拔技能大师和培育技能大师工作室师傅团队。校外聘请的技能大师由广西或柳州市行业一流的企业专家组成,技能大师工作室师傅团队由行业(校外)技能大师、校级(校内)技能大师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学生(学徒)从专业群相关专业学生选拔。行业技能大师作为工作室的技术顾问,负责审核项目技术开发、技能养成方案,监督与检查项目实施,参与重点技术技能攻关;校级技能大师作为工作室的中坚力量,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展全面负责,对专业技能养成教育承上启下;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和技能专家助手,负责工作室相关项目或环节的运营管理,开展学徒技术训练指导;学生(学徒)配合项目负责人管理工作室,负责常规工作管理、考勤制度管理、实训材料管理等工作。发挥校内外技能大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校企共育双创人才的协同效应。

2.制订“一专多能”的双创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及岗位技能的难易程度,对与专业岗位相应的操作技能,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分解分类,开展分层训练、逐级递进培育培养,制订 “一专多能”双创人才培养方案,分六个学期(三个阶段)进行人才培养。包括:

(1)第一阶段,第一、二、三学期,时长3个学期。属于基本技能培养阶段,这一阶段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育,特别是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而且在大师工作室活动中直接引入社会需求项目和企业攻关技能,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学习的认同度。

(2)第二阶段,第四学期,时长1个学期。属于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专业技能训练采取先仿真模拟后真实制作、逐级递进的方式开展,强化学生(学徒)的专业核心技术、关键技能的培养,为进入技能大师工作室参与项目团队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打基础。

(3)第三阶段,第五、六学期,时长2个学期,第三阶段是分方向、按项目开展专项能力培養阶段,比如韦青花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第3阶段分为刺绣技艺、民族服饰传承与创新两个方向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后,可于第3阶段选择一个方向进行专项技术学习。培育出“一专多能”的民族非遗传承人才。第六学期开始,按照合作单位的实际项目需求,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和兴趣,采用个人报名、大师与专业骨干教师双向选择的方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培育项目合作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方法,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强化了专业核心技术培养和关键技能的养成,并能适应行业、企业岗位对技能需求的变化,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双创人才培养成效

1.校内外师傅团队合作,规模化培养双创人才。由于社会经济相对落后,高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期主要依靠行业企业内部在职培训和师传徒的方式进行,职业教育层面的有效支撑不足。亟待规模化培育双创人才。依托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一专多能”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规模化开展“强基础、精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四个大师工作室每年的人才培养规模为学生(学徒)40至50人。可见,依托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更系统、更有效地促进双创人才培育培养。

2.由简到繁、分层分类、逐级递进的技能训练有效推广。在技能大师工作室活动中,根据学生(学徒)的个人兴趣爱好、操作技能水平,与学校职业教育专业计划同步推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开展,采取分层教学、逐级递进的方式训练。项目选择和技能课程体系按照模拟训练、初级难度、中级难度、高级难度逐级递进,促进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个性化开展,有效提升学生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兴趣和爱好。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