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自斌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者发号施令是一件看似平常而又简单的事,但要使他的“命令”被下属心甘情愿地接受并高效执行则绝非易事。除了“命令”本身需要正确、清晰、科学,接受者需要有较高的理解和执行素养之外,笔者觉得学校管理者能否放下架子,亲力亲为给下属树立榜样,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做亲力亲为的躬耕者
校长的亲力亲为,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在学校管理中,如果一些小的细节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引发大的问题,如食堂饭菜不热、学生习惯不好、厕所地面不平、教师团队不和等,如果发现、解决不及时,最终都会成为影响學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实践经验证明,各种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都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周密调查研究,而周密调查研究来自于研究者的亲力亲为。如果不亲自体验,凭经验,想当然,把主观愿望当做客观现实,就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办法。因此,学校领导亲自去做一些事,主动参与一些事,全面了解每件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实践更没有决策权。
校长的亲力亲为,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管理者形象,起到表率作用 校长作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其行为不仅关系自身形象,而且对全体教师有着重要的导向、示范和激励作用,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校长求真务实,教师就埋头苦干;校长严于律己,教师也会兢兢业业。校长放下架子、亲力亲为,给教师以示范,就容易获得下属的认同,形成威信。校长的亲力亲为,还能给教师树立务实的带头人形象,克服工作中人浮于事,作风散漫的弊病。
校长的亲力亲为,有利于了解教师更多的需求,增强管理中的“服务”意识和“人本”意识 在日常管理中,常常是校长通过下属汇报,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再指示下属解决问题,最后了解解决的结果,这样做不仅会给教职员工形成工作中的“等级”差异,而且会因为下属汇报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删减”,而失去了对教师最原始、最深层的了解。如果校长能亲力亲为,打破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明显界线,凡事亲自去看,亲自督促,自己能做的事不让他人代做,必然能使教师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学校服务也会更加贴近师心。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深得人心的校长。
校长的亲力亲为,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思考力、决策力和实践力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放下架子,大事亲自过问,小事了然于心,才能让自己掌握大量的管理信息,这是“走马观花”式的管理者无法得到的。校长只有拥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才会摸透实情,形成科学的决策,保证管理的科学性;校长只有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握管理的复杂性,才能学会管理的艺术性,形成与人为善的人本管理思想;校长只有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与教师一道深刻分析管理中的问题,寻求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使自身的思考力、决策力和实践力得以较好的提升。由此可见,一个校长高绩效的领导力,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学出来的,更不是动动嘴就能“指挥”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仅要用嘴巴去说教,更要用行动来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管理者的作用。
怎样“亲力亲为”
上位的规划校长要亲自思考 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思想往往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未来和发展高度。所以校长必须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思路、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管理体系做出系统的、科学的、个性的思考与规划,这样才能让学校发展有清晰的前行方向。
重大活动校长要亲自参与策划 平时,学校办学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对应到相应的管理部门,由这些部门完成相关的策划与组织工作。但一些重大的、事关全校师生、家长切身利益,事关学校发展形象的重要工作,则需要校长亲自参与策划。既展示了校长的能力水平,做到以能服人,也是对教师如何策划重大活动的指导和培训,更是增强了教师对该项活动的重视程度。校长在策划时要精心设计,反复论证;实施中要亲自体会、摸索、不断地修正;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反思。而且对布置下去的工作要亲自过问、亲自了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多做个性化管理。对管理中的典型问题,要亲自参与解决,对突出问题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全程管理,让自己成为问题解决的指导者、协调者和终结者。
注重教育细节,注重亲自实践 校长是管理者,更是教育者,校长的管理,也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一个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是要在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中得以生成与升华的。所以校长要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经常走出办公室,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走到学生中,走到教师中,走到课堂中,走到研究中,在这些教育的细节中了解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校的一草一木,了解学校的每一类活动,在实践中寻找正能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增长智慧,在实践中净化灵魂。
结束语
每所学校都有一套管理制度,但最完善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人去执行,而校长就是这个制度的执行者、引领者、监督者。所以,校长能放下架子,亲力亲为,就会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把所有教职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威信、高效能的学校管理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泰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