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教育”描绘学校未来

2020-10-14 11:58孔德勇黄方毓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9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学校

孔德勇 黄方毓

孔子在《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正是人类之间“和”的理想状态。新时期,我国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倡和善,就连学校也都倡导“认同教育”,它是结合古代贤人的“大同”思想以及我国现代发展需求所展开的一项新型特色教育模式,学校将“认同教育”作为发展的起始点,积极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与新时代“中国梦”相融的相合之路。

認同教育凝练校园文化

认同教育是学校出于提高师生“认同”水平的目的所展开的特殊教育方式,是将多种情感以及多元化主体引导至正确的道路上,经过制定标准准则,以促进主体意识的统一性,然后内化为积极行动,为教育教学提供动力支撑。其内容包含三部分:个体认同、群体认同和国家认同。文化是最珍贵的资源,中华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累积形成,其不但感染力强,穿透力也很好。笔者所在校凝练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核心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精神、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为认同而教育,因教育而认同。”如果说“为认同而教育”是目的,那么“因教育而认同”则是结果。这一核心办学观念是学校有效融合认同的思想和时代教育观念,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进步的阳光少年。

“培养有认同感、归属感的阳光少年。”践行认同教育,就是要从“认同”与“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以促进师生学识与精神培养为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认同教育品牌为核心,形成光谷片区、武汉市特色一流学校,为社会培养有认同感、归属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阳光少年。

“明理感恩,和谐共生。”作为培养社会鲜活个体的学校应“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学校在共同价值观的引领下,努力把“因光而生,聚光成谷”发扬光大,既要“点亮自己”,还要“照亮他人”,让每个人闪闪发光,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采。“明理感恩,和谐共生”作为校风,希望师生能够明理而后知感恩,既能够充分彰显光谷精神风貌,又朗朗上口、方便记忆,利于积淀优良文化。

“同梦勤学,求异乐思。”“同梦”,就是围绕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既是个人的“成才梦”,又是学校“教育梦”,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勤学”是指学生要勤奋学习、孜孜不倦,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乐思”,唯思考可以致深远,唯乐思可以辨真伪,辨真伪才能得真知。“同梦勤学,求异乐思”的学风围绕认同教育的本质与核心,筑梦学生理想,根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立志为国家服务的理念,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丰富课程体系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从知识能力、学习体验、健康生活的培养需求出发,学校研发出“认同教育”课程,并确立五大课程体系,形成相互补充、互相完善、协同发展的课程格局,培养有认同感、归属感的阳光少年。

以实现学生自我认同为目标的心理课程 身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压力,这些很容易给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早已变成学校重视的焦点课题。认同教育与健康教育在制定课程内容时,要将人格培育、情绪管理、意志力的训练、潜能挖掘等包含在内,学校要结合校内具体情况、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需求等因素有针对性、有规划性的制定课程,以便于将低年级、中年级以及高年级的心理健康需求有效整合。

以落实学习目标达成为主导的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对于教师教学而言很关键,它是实行学校课程的关键场地,也是给学生打下“双基”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当成是主线,增大学科课程的规划,备课组,对课程目标进行细化,然后改进课程资源,经过二次开发国家课程,给学校设计一个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学校要注重适度开发课程资源,对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优化,最大限度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以培植学校办学特色为载体的艺术课程 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关键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认同落实到位的主要方式,学校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办学理念建设“规范+特色”的艺术课。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将国家制定的课程规划方案落实,严格参照国家课程计划对每个年级的学生艺术课程进行制定,构建一个完善的课程实施体系,以便于课程的顺利实行;第二,调整评价课程的方式,注重效率,对艺术课程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进行创新;第三,对课程渠道的实行途径进行拓展,并注重其灵活性。首先是艺术活动课程化,开发艺术校本课程,以社团等艺术活动为载体,真正使艺术教育常态化、课程化。其次是社会资源整合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构建艺术社团,提高学校艺术教学水准。

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平台的健康课程 学校基于阳光体育载体,秉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经过构建较为全面的课程目标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比如,基于群体运动的社团课程和基于家校共建,开展亲情健康体验课程。通过课程建设,引导学生提高体育技能,增强体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手段的未来课程 未来课程是为将来社会发展培育人才而专门制定的课程,新时代,互联网技术越发先进,怎样给学生制定符合其将来发展的课程,怎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学校重点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构建探索与发现、实践与创造、合作与适应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未来课程体系,以适应“认同教育”面向自己、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要求。

德育为先,培养时代新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重要的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遵循基础教育规律,以“五个认同”为思想引领,深入探索“个体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等德育内涵,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齐头并进,“认同教育”理念在学校落地生根、拓展升华,致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民族担当、有文化传承的新时代接班人。

学校通过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认同。一是培养健康的身心。学校通过实施健康课程和心理课程,开展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运动的习惯和运动技能,为学生筑牢身心健康的防火墙。二是发展体艺特长。根据学校“1+2+2”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學科课程之余,教会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两项艺术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阳光的心态。三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四是树立责任意识,通过“中华好家训”等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五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通过未来课程和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从而适应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学校不断探索“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的德育内涵,引导学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践行伟大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学校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和传统文化风俗,研发德育课程、开展德育活动,形成学校“认同文化”的德育体系,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汲取营养,培育具有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的阳光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要体现出我国民族的传统道德精魄,还要符合我国时代发展要求,学校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打造校园德育主阵地,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推进道德教育建设不断深化发展,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念,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

科学管理,成就品牌教育

管理认同,顶层设计,为教育而认同,为认同而教育。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指导认同管理落实的主要思想,学校所有管理都是围绕人展开的,其在人的成长中有着关键的作用,学校教学初衷也是促进人的成长,这也是学校的最终目标,学校管理应发挥教职员工、所有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清楚自己的位置,在自觉被管理中一步步成长。为此,认同教育将学校管理定义为规划、激励、合作、评价和提升五个要素,五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并呈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

规划认同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完成学校教学动态平衡、健全校本管理体系,实现学校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认同教育将发展规划作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通过形成共同的发展愿景,引领教师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组织认同 认同教育认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师生在不同的组织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并竭力为所在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执行认同 执行是管理的重要环节,没有执行力,管理的效能就会大打折扣。认同是执行力的最大动力,是各项任务高效执行的根本保障。积极引导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内化,形成“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管理氛围。一是挖掘、提炼学校的优良文化基因,构建执行文化。二是健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以学校章程为基础、文化建设为指导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在建设中注重于特色和绿色评价,以便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加强管理过程的督查、反馈与评价,落实管理细节,把细小的事做彻底,把简单的事做经典,把平凡的事做精彩,通过反馈与评价增强执行的力度与效果。

激励认同 激励是认同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是确立“以师为本”的思想。学校充分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教师,为教师构建平等、自由、和谐、公正的平台,与此同时,针对教师的需求,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不同需求,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精神愉快地创新。二是强调“以生为本”的思想。重视对学生道德以及人格的培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交友环境,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实现全面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主体的作用,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栋梁之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一份力量,早日实现我国的复兴目标。

结束语

“认同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站在学校变革的路口,我们要树立走出光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实施“认同教育”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把钥匙。认同教育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让我们秉承“美美与共,万物并育”的思想,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自行车的发明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