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枚荫
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67所小学,城乡教师在教育观念、专业能力上有很大差距:城区优秀教师所带学生频频获奖、成绩名列前茅;乡镇教师因各种原因,不善合作交流、大多属于单兵作战。因此,针对城乡小学教师专业情况展开调研。根据本区实际情况,把区属各小学进行城乡搭配、划分为6个片区开展调查研究(即一所城区重点校搭配若干乡镇薄弱校)。本次调研,每个片区任选中、青教师各20名参与,调查对象既有城区教师,又有乡鎮教师。调查数据显示:95%的中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意识;87%的教师认为平时外出学习机会少,在知识储备上有待更新;52.1%的教师曾有过自主发展目标,但没有规划与实施;85.6%的教师表示乐于参与片区教研活动,认为片区教研对他们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而此之前,乡镇教师有80%以上不参与教研、不反思不研究,另外有5%的教师有职业倦怠感。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所在教研室采取“片区联动共发展”策略,在全区构建片区联动教研模式,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双向培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校内外双向培训。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教育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开拓视野,以校外丰富的社会资源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邀请教育名家到信州区,举办专题讲座与互动分享会,让教师学习专家的教育智慧和宝贵经验,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梯次培训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分梯次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对于刚毕业应聘的新教师进行入职培训,开展师德师风、专业素养、教育法规等方面培训,使其顺利实现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对于有一定经验的骨干型教师,实施多渠道、多维度的专业培训,使其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对于各片区的引领型教师(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其配备专业导师,使其专业更加成熟,着力培养成“信州名师”;对于教龄在20年以上经验型教师,针对其信息化水平比较弱的情况,实施“互联网+”教育的相关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使其重新找回职业幸福感。
重视课堂教学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一位教师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从课堂教学抓起。
送教视导促发展 每学期组织“信州名师”前往各片区薄弱学校进行送教送研,给乡镇薄弱学校送优课、送理念,为青年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同时更新乡镇教师的教育理念。每月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各片区学校进行教学视导,通过随堂听课、查看常规、交流研讨等方式,与农村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促进片区之间、城乡之间、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与发展。
片区团队共提升 倡导各片区学校开设名师工作室或教师成长工作室,形成“1+N”的一人引领、多方参与、共同进步的联动教研模式;同时组建片区学校同年级教师交流群,即把每一片区中心校、成员校的同年级教师聚集起来,以关注课堂教学为抓手,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教研机制,有效促进城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同提升。
开展多种形式教研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优课竞技 每年定期开展全区青年教师优课展评观摩活动,一方面促进各片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各片区通过层层选拔、优课研磨等活动,在全区范围营造浓厚教研氛围,从而促进片区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研讨 每学期开展城乡学校教师主题研讨、线上观课、网络评课、名师点单等教研沙龙活动,以研促教,使教师在一次次研讨和交流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研能力。
重视自主研修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团队的扶持,更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因此,根据本区实际出发,采取了“结对帮扶+自主研修”的策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同伴互助共成长 要求各片区学校制定学科教师“结对帮扶”实施方案,把片区内学科骨干与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同时,让新教师也帮助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实现“蓝带青,青助蓝”共同进步。
自主研修促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只有具备内在需要的驱动力,才能保证长效的作用。”倡导青年教师每3年制定一次专业成长规划,以规划激发教师内力驱动、以规划激励教师自主研修。研修过程中,通过精读教育专著、撰写教学反思、参与线上学习等方式使之不断完善专业素养、提升专业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应积极倡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心无旁骛、志存高远,让专业提升成为教师不断追求的人生目标。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课题《基于城乡联动教研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项目编号:19ZXZD01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