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摘 要:保护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环境保护者 ,加强对他们的生态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发挥课堂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教育作用 ,是生态环境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就此作了很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教育途径
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己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要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理、生物、化学、语文、音乐等学科教学,在学校生态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任务。渗透环境知识、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出发点,这是学科教材本身的要求。因此,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生态环境教育是中学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做为一名中学教师,除了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生态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实施途径。
一、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和主阵地
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课堂,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合适的生态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对原教材作必要的延伸或补充,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充分参与,初步形成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生态环境教育意识,树立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点。
在生物课讲到植物时,对“根的固定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内容稍作延伸和补充,并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消除噪音、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了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森林的环境教育。(适当引用热带雨林的巨大作用——地球的“大冰箱”、地球的“肺”等,环保简普资料)
在地理课讲到“中国的水资源”内容时,就引用了《全球再次响起“水警报”》(刊载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 8月 13日一文中提到:由于环境恶化,全球 1/4的人口正面临“水资源极度紧缺”危机!)该报告再次引发各界对水资源现状与未来的担忧。以此来唤起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并使学生在关心人类未来前途的同时,能够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善待环境,不但不能从环境中索取所需的资源,反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按照新课改提出的要求,积极播放诸多与生态环境有内在联系的歌曲,详细讲解歌词含义和音乐包含的寓意,让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便会感受到歌词抒发的情感以及传递出保护环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环境,从而积极规范自身行为,主动从点滴小事做起,以此保护环境。
语文课教师讲《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这节课,采用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以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第一组: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第二组: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第三组: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第四组: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课堂上,每个组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找出答案的关键词(第一组是“沙漠”“神秘”。第二组是“绿洲”“仙湖”。第三组是“改道”“四盲”。第四组是“青海湖”“月牙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教师对各组进行点拨、补充和评述。全文充满了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生态意识、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课文的基本理念。课文又涉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生态环境教育保护的重要。
二、以课外活动为补充
中学各学科课容量大,课时有限,为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拓展教育视野,扩大生态环保的教育面,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生态环境教育为目的的课外活动,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扩展。
1.利用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无烟日、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土地日、无烟日、植树节、生态年、全国城市节水日等都是世界组织或国家指定或联合国确认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良好的生存条件而呼吁人們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每年定期的活动中,围绕一个主题,以唤起人们注意全球环境及资源的现状,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教师要利用这一时机,组织学习进行大量的宣传活动,如散布宣传画、宣传标语、参与环境保护公益劳动,组织学生观看“人与自然”、“珠峰清扫行动”,“花园城市--深圳”等环保电视专题,请环保局的同志作环境科学的专题讲座、召开环保主题班会和举行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使环保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校园、家庭、社区。通过这些活动,即提高了学生认识,又能对良好环境道德的养成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2.组织学生进行环境问题调查和参观活动
我们金昌地区由于镍金属工业和化工工业的发展,污染加剧、环境恶化,课余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冶炼厂、化工厂、水泥厂、污水处理厂和高岸子村等严重污染的工业生产地进行调查和参观,观察其污染物的处理、排放情况,了解“三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把身边的环境问题,作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调查报告和环保小论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产生对环保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体验,从而自觉树立环保意识,投身环保活动,感受环境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心。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污染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逐渐形成其自觉行为,同时使学生看到环保的前途是光明的,己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只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未来世界一定是洁净、美丽的。
3.开设生态环境问题专题性讲座活动
生态环境专题讲座既能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又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校和其他教师的帮助,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讲座,如《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森林、植被与人类生活》、《水资源与人类生活》、《退耕还林与生态建设》等,讲座内容要结合教材的环境知识,并用乡土材料来做例证。这样的讲座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也容易接受。如讲水资源短缺时,有学生认为当地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引硫济金”工程,水资源丰富,用不着节约用水,在请有关专家介绍了“我市的水资源状况”后,学生对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了清醒的认识,增强了节水意识,不关水龙头等不良现象有了根本好转,从而实现在中学生中普及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
三、营造警示氛围
人类需要发展,人类更需要忧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也是人类智慧的远见卓识。
中学各学科教育要充分利用板报、标语、橱窗等设置及漫画生态环境教育展览、演讲等活动,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学生产生危机感、忧国心,在负面与正面的警示氛围中让学生感受环境教育,要唤起一代又一代人的良知,人类与地球共存亡,地球与人类同发展。课余指导学生开展看书读报、记录电视报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收集环境新资料、环保新动态;帮助学生搞手抄报、动手布置环保宣传壁报,在活动中提高了兴趣和认识,扩大了宣传范围,产生了重视环境舆论的效应。趁着 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之际,我在七年级、八年级举办了《与绿色同行、同文明相伴》《保护清洁环境、共创美好家园》手抄报展评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九年级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环境与发展”看漫畫、讲实例环境教育演讲会,寓教于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吴子昂同学的《公园“美景”》、李宗远的《就地取材》,充分说明了环境污染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正在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动植物资源正在遭受破坏。邵艺佳的《自毁》、李馨然的《地球爷爷掉头发》、王家辉的《小鸟的悲哀》等,道出了人们为了谋取私利建“小家”而损害大自然,破坏生态环境,糟蹋了唯一的“大家” ——地球。使身边更多的人懂得了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久发展;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生态平衡,都必将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蔡佳伟的《鸟儿又回到了大自然》,使人们自然领悟到,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家——地球,只要人人爱护它,身体力行,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大自然生态才能平衡,且给人类以无穷的回报,才能生生息息,永续利用。学生们从中受到一次深刻的、活生生的、热爱生活就得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社会多争取了一份建设力量。
总之,多渠道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其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挖掘教材中潜藏着的生态环保素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长期、系统而以形象生动地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