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花
【摘 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康复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是康复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包含心理、肢体、环境,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康复护理;急性腦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1
急性脑卒中是21世纪全球老年人群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更是已步入老年化社会的中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和医学难题。我国急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万,每年新增患者达15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0%-65%[1]。肢体功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病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方便,直接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针对该病的治疗,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2]。为此本文选取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护理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现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验证实。排除标准: (1)患者处于昏睡、昏迷或植物状态;(2)病情发展较快或伴有严重并发症;(3)患者存在严重的语言功能障碍或(和)双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4)患者存在严重视力或(和)听力障碍;(5)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身体虚弱或其它情况。常规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0-75岁,平均(57.79±10.71)岁。康复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1-76岁,平均(56.79±10.6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入院后服用常规药物和一般护理方法是,卧床休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增加身体活动。康复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主动询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讯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患者建立起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将急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治疗方法、护理技巧等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并叮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从而改善患者遵医嘱行为。
饮食指导。急性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一类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因此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制定科学有效的饮食计划,多摄入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且以易消化、无刺激、富营养的新鲜食物为主,比如猪肉、羊肉、牛肉、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等。
体位摆放。正确的体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肢体僵硬感觉,减少痉挛、水肿等的发生率,让患者保持一个舒适的状态。正确的体位摆放为:患侧卧位,头部在上颈段弯曲,躯干向后转,上肢前伸,前臂旋后,肘关节伸展,下肢为迈步位,膝盖弯曲。健侧卧位:躯干与下肢呈直角,患侧下肢向前屈膝、屈髋,用枕头支撑,切忌足内翻悬在枕头边缘。不同体位要采用若干软垫来支撑,并将正确体位的图表发放给家属,协助并指导家属正确患者体位。为了避免患者久卧而产生的褥疮和压疮,1~2h为患者翻身一次,保持床铺干净整洁,每天早晚两次为患者清洁皮肤,适量按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被动运动。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量安排被动运动,患肢被动锻炼2~3次/d,每次20分钟。被动锻炼主要,肢体摆放、肢体按摩、被动伸展运动等。按摩时主要针对患者的患肢关节进行按摩,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步进行,按摩力度由小到大。被动运动包括屈伸、旋转、外展、内收等训练。
主动运动。当患者恢复意识后,可从简单的肢体动作开始,比如自主翻身、座位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等,每天三次,可在输液前后或睡前进行,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常规生活能力训练,比如使用餐具、刷牙、洗脸、穿衣、脱衣等,但是在这些生活能力训练时,必须要有人看管。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CS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内容包含意识、面瘫、水平凝视、上下肢肌力、语言、手部肌力、步行能力等,总分30分,分数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主要包含洗脸、进食、穿衣等日常活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强
上下肢功能评分,采用Fugimeyer评估患者上下肢功能,最高分34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病例组的性别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实验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组间均数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对比
如表1所示,干预前康复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说明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说明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優于常规组。
2.2 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的对比情况
如表2所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老年人群体的高发病,具有起病急、病程时间长的特点,主要临床表征为头痛、眩晕、半身不遂、恶心、呕吐、吞咽困难、上下肢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群体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护理模式极为重要,好的护理方法能够预防和减少老年急性脑卒中的发病几率,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3]。康复护理模式是从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来制定科学灵活的照护方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尊重病人、支持病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康复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健康知识宣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体位指导等方面开展护理干预,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觉健康行为,增加患者机体代偿和重组的发生。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展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这样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4]。此外康复护理中心理辅导格外重要,这对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缓解精神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患者达到神经和肌肉的最佳状态[5]。在运动指导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采取文字、图片、手势等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时,尽量让患者在一个安全的锻炼环境,地面保持干净整洁,方便患者行动[6]。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来看,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从日常生活能力来看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从上下肢功能情况来看,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由此可见,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包含心理、肢体、环境,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郭亮.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16,03:589-591.
[2] 尤欣.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2:428-429.
[3] 刘雪平,李小敏. 关于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 青岛医药卫生,2015,04:309-310.
[4] 王娜. 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对其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5:239-240.
[5] 尚小侠.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124+138.
[6] 朱刚瑛.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