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在脐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2020-10-14 10:02柯春锦胡志全岳道远沈源清甘家骅田继华李宋李乐杨春光
肿瘤防治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尿路上皮标志物

柯春锦 ,胡志全,岳道远,沈源清,甘家骅,田继华,李宋,李乐,杨春光

0 引言

脐尿管是胚胎时期从膀胱顶向脐延伸的管状结构,出生前以及婴儿期管状结构消失退化成为脐正中韧带,位于脐正中皱襞内[1]。脐尿管癌是起源于脐尿管的一种罕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年发病率约为1/5 000 000[2],占膀胱癌的0.35%~0.7%[3-4]。该病虽然发病率低,但起病隐匿,早期无临床表现,当发现时常常处于Ⅲ期以上,预后差,外科手术难以有效控制肿瘤,且缺乏有效的全身性治疗手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故术前或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国内有关脐尿管癌的文献不少,但大多为个案报道和经验总结,提到血清肿瘤标志物有阳性表达的很少[5]。目前国内尚无文献具体报道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在脐尿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国外相关报道也很少。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患者来说具有无创、费用低、简单便捷的优势,能够做到早期监测。故本文重点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脐尿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5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例进行了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脐尿管癌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5~69(46.25±14.21)岁,分为远处转移组4例和非转移组8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影像学等资料确诊为脐尿管癌;(2)患者均为首次确诊,入组前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3)所有检测结果均由我院检验科检测,所有指标均为未接受任何治疗前的检测结果。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有能够引起所研究指标改变的任何其他系统疾病。在病案科及检验科分别随机搜索出同期的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40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数据作为对照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男34例、女6例,年龄32~81(60.53±11.74)岁;健康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30~51(40.80±5.94)岁,经体检生理各项指标正常,无引起所研究指标升高的任何其他疾病。三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和指标判定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CEA、CA199和CA724,试剂由罗氏公司提供,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我院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的表达水平正常浮动范围分别为0~5 ng/ml、0~34 u/ml、0~3.3 u/ml。检测值大于该范围的上限者则定为阳性。

1.3 指标分析

(1)脐尿管癌组、尿路上皮癌组、健康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的表达水平比较;(2)比较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三种指标的检出率;(3)三个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和MedCalc 19进行统计分析,用单样本K-S检验进行数据的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肿瘤标志物符合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用非参数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与联合检测对脐尿管癌的诊断效能。

2 结果

2.1 脐尿管癌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健康对照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比较

脐尿管癌组患者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尿路上皮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尿路上皮癌组和健康对照组CE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99、CA724在三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脐尿管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阳性检出率比较

CA724在远处转移组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非转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而CEA、CA199在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1 脐尿管癌组、尿路上皮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M(P25,P75)]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 levels in urachal carcinoma group,urothelial cancer group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 [M(P25,P75)]

表2 脐尿管癌转移组与非转移组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比较 (n(%))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itive detection rates of tumor markers between urachal carcinoma metastasis group and non-metastasis group (n(%))

2.3 脐尿管癌组与尿路上皮癌组各血清肿瘤标志物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

3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时,CEA诊断脐尿管癌的AUC最大,与另两种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CA199诊断脐尿管癌的AUC<0.5。CEA、CA724联合检测与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均大于单项检测的AUC,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17 vs.0.805,P=0.8509),见表3、图1。

图1 3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及不同联合检测的ROC曲线Figure 1 ROC curves of three tumor markers in single and combination detection

3 讨论

脐尿管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发现时通常处于较晚期,因为早期脐尿管癌局限于脐尿管中,无明显临床症状,当肿瘤突破膀胱黏膜时才有临床症状,血尿作为脐尿管癌的最常见症状[6],同时也是膀胱肿瘤的最常见症状,而膀胱肿瘤90%左右是尿路上皮癌,故本文将尿路上皮癌作为重点对照组。

有研究证实CEA、CA199和CA724为结直肠腺癌、肺腺癌、胃腺癌、胰腺癌等腺癌的重要监测标志物,与疾病的发展、治疗、预后密切相关[7-10]。脐尿管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腺癌,占90%以上[11],在组织形态学上与结直肠腺癌等腺癌具有明显相似性,故研究CEA、CA199和CA724在脐尿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有据可依。本研究表明,单项指标作为诊断试验时CEA的AUC最大,且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和健康对照组。CA199的AUC<0.5,说明CA199对脐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意义不大。CA724的AUC=0.666,在脐尿管癌转移组中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说明CA724对脐尿管癌的远处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意义。CEA、CA724联合检测的AUC最大,均大于单独检测和其他联合检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不够有关。

本研究发现分期越晚的脐尿管患者肿瘤标志物表达量越高,术后或者化疗后肿瘤标志物可明显降低,与肿瘤分期和治疗反应性相关,有希望应用于脐尿管癌的监测和预后评估。但由于脐尿管癌样本量少,数据不完整,无法做出统计学差异性分析。Siefker-Radtke等[12]研究也发现59%的脐尿管癌患者(中位数:36 ng/ml)CEA血清水平升高(>3 ng/ml),CEA也因化疗而降低,提示CEA检测在脐尿管癌监测(或随访)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与本研究结果一致。Reis等[13]和Zong等[14]研究发现CA724在肿瘤发生转移或者复发时明显升高,与本研究得出的CA724在脐尿管癌转移组中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的结论一致。Reis等[13]研究表明,有55.7%的患者在诊断时血清CEA水平升高,此外,血清CA199和CA125升高分别为50.8%和51.4%,诊断时CEA水平的升高与更差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0.008)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P=0.009)有关,CA199水平升高也意味者更差的OS和PFS(P=0.09),CA125与预后无关。由此可知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疾病诊断、分期、进展、治疗反应及预后的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脐尿管癌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另一种辅助思路和方法。

表3 3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及不同联合检测的AUCTable 3 AUC of three tumor markers in single and combination detections

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由于脐尿管癌的发病率很低,研究的样本量不足,其次是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故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数据进行结论的验证。

综上所述,脐尿管癌患者CE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EA、CA199、CA724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的治疗和进展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CA724可能作为脐尿管癌远处转移及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与CEA联合检测可为脐尿管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

猜你喜欢
尿路上皮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与高危型HPV 清除率的相关性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