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健,袁梦
中国胃癌患者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究其原因可能与原发肿瘤致病基因突变、药物的敏感度反应、耐药机制多样性等异质性相关[2],为此,探求早期预测生物学进展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应用ELISA法、多重RNA/DNA原位分析等方法,对ⅢB期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后随访期内进行动态检测外周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p21活化激酶5(p21-activated kinase 5,PAK5)、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以及同时期CT检查,以期达到早期生物学预测复发转移的目的。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胃癌根治术后完全缓解的患者150例。入组条件:术前晨空腹肘部外周静脉血CEA值超过正常值的5倍、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腺癌ⅢB期(T4bN1-2M0、T4aN2M0、T3N3M0)(按照AJCC第七版)。治疗方案以奥沙利铂或紫杉醇为主的方案辅助化疗6周期,其中多西他赛为主方案72例,奥沙利铂为主方案78例。后续定期随访,每3月进行CEA检测和影像学评估。
分组标准:随访期内血浆CEA检测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共50例。随访期内第一次CEA升高超过正常值5倍患者为实验组,共100例,同时按CEA水平增高不同情况,再分为两组:CEA进行性增高组(实验A组)和无规律增高组(实验B组)。
入组患者基线情况:入组时患者整体分期、化疗周期数、血浆癌胚抗原CEA、PAK5、CTC和影像学检查肿瘤病情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按照住院或门诊评估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7年12月31日。
应用ELISA、多重RNA/DNA原位分析等方法,分别采集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的晨空腹肘部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癌胚抗原CEA、PAK5和CTC的水平。CEA由我院生化室完成检测。PAK5和CTC均由广州益善公司协助完成检测。
动态检测时间点的选择:T0:术前癌胚抗原超过正常值5倍;T1:术后辅助化疗6周期后;T2:CEA首次超过正常值5倍,本研究将其确定为生物学进展时间;T3:首次CT证实进展和(或)无影像学进展的患者随访截止时间。实验组动态检测三次(T1、T2、T3),对照组动态检测两次(T1、T3)。
癌胚抗原CEA阳性标准:CEA的正常值为<5 ng/ml。超过正常值的5倍为生物学进展阳性。CTC阳性标准:CTC检测分为上皮型、混合型、间质型,其中上皮型认定为良性,混合型认定为生物学进展,间质型认定为恶性复发转移,即为影像学进展,见图1。PAK5检测标准:根据表达强度分为无表达、低表达、中表达、高表达。本研究判定标准:无表达和低表达为阴性,中表达和高表达为阳性,其中中表达/总细胞数的比率判定为生物学进展;高表达/总细胞数的比率判定为影像进展,见图2。
图1 循环血肿瘤细胞CTC分型表达Figure 1 CTC typing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blood
图2 多重RNA原位分析PAK5表达情况Figure 2 In situ analysis of PAK5 expression by multiple RNA
截至随访时间,对照组50例患者中均未见CEA增高,影像学未见明确病灶。实验两组中,按照生物学进展时间(T2):实验A组为3~24月,中位时间13月。实验B组为4~32月,中位时间22月。按照影像进展时间(T3):实验A组39例(78%)进展,出现时间为5~8月,中位时间为6.2月。实验B组12例(24%)进展,出现时间为4~15月,中位时间为10.6月。实验A组较B组更能提示复发转移。
T2时,实验A组混合型和间质型之和/总单细胞数比值大于30%,提示生物学进展;间质型细胞数≥1在两实验组之间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T3时,实验A组混合型和间质型之和/总单细胞数比值大于50%,提示影像学进展。间质型细胞数≥1在两实验组之间有差异,但病例数尚少,未行统计学分析,见表1。
T2时,无表达、低表达、中表达数据没有偏移,两组间高表达数据有偏移;T3无表达、低表达数据没有偏移,两组间中、高表达数据有偏移。因为病例数尚少,未行统计学分析,见表2。对明确影像学进展的51例患者的CTC细胞进行PAK5检测,中表达数值为13.6%~83%,高表达数值为37.8%~100%。
表1 实验组CTC变化与ⅢB期胃癌术后患者肿瘤进展的关系Table 1 Relation between CTC change and tumor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ⅢB gastric cancer after operation
表2 PAK5表达与ⅢB期胃癌术后患者复发进展的关系Table 2 Relation between PAK5 express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ⅢB gastric cancer after operation
由于实验B组仅有12例(24%)患者影像学提示进展,病例数尚少,未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A组39例影像学提示进展患者进行比较,T2时,CTC和PAK5、CEA判定的一致性为82%。T3时,和PAK5、CEA判定的一致性为94% 。
中国ⅢB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5%~35%,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患者术后即发生早期转移。临床上常常将癌胚抗原(CEA)作为ⅢB期胃癌术后随访复发转移的生物标志物[3]。本研究CEA进行性增高组(实验A组)有78%的患者肿瘤影像证实进展,有利于早期诊断复发转移。而CEA无规律增高组(实验B组)仅有24%提示肿瘤影像学进展,单指标检测存在假阳性,与文献报道CEA具有非特异性、易受炎性反应性疾病的干扰相一致。因此,提高预测指标的准确性成为临床研究的趋势,才能更好地避免给患者带来精神压力和过度治疗的可能性。
有研究报道CTC的间质型细胞具有恶性行为[4-6],但对于混合型的恶性度报道不一,实体瘤的异质性导致的胃癌CTC的阳性标准不同于乳腺癌,尚无明确共识。本研究数据表明间质型细胞数大于1可早期预测影像学进展。但对于混合型的恶性度报道不一,本研究考虑混合型细胞具有恶性变的趋势,疾病进展演变成间质型,其演变过程是从肿瘤生物学进展发展到影像学进展的过程,可以很好地预测影像学进展。本研究应用统计学分析(混合型+间质型)/总单细胞数比值大于30%可早期预测生物学进展可能;(混合型+间质型)/总单细胞数比值大于50%可早期预测影像学进展可能。由于混合型细胞中有良性细胞成分和恶性成分,因本研究例数尚少,目前尚无更好的方法区分生物学进展,待扩大样本数后进一步进行验证。
为了更好的推算混合型向间质型细胞的演化时间,本研究增加检测了一种上游癌基因P21活化激酶亚型PAK5,有学者对恶性肿瘤组织标本检测数据表明PAK5过度表达或突变激活,参与了部分恶性实体瘤发生、发展[7-14],但在胃癌中的研究较少[15-16]。本研究数据表明PAK5参与了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调节。PAK5的无/中表达表明肿瘤细胞进入复制分裂期的增殖数目较少、恶性度低;PAK5的中/高表达表明肿瘤细胞进入增殖期数目多、恶性度高。本研究明确影像学进展的51例患者生物学进展时刻时PAK5的中表达数值为13.6%~83%,高表达数值为37.8%~100%。结果显示PAK5的中/高表达可预测生物学进展,实验数据范围较广,我们考虑PAK5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能会导致假阳性/假阴性。但因为例数较少,未行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单因素检测存在误差,对癌培抗原进行性增高组影像学进展确定进展的39例患者进行CEA、PAK5、CTC三者联合检测的一致性上,预测生物学进展的一致率为82%;预测肿瘤影像学进展的一致率为94%,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率,降低检测误差。
因此,联合动态检测CEA、PAK5、CTC预测ⅢB期胃癌术后生物学进展,更早于影像进展诊断,可降低单一指标的假阳/阴性率,提高检出阳性率,防止漏诊、误诊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