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彤,杨慧敏,赵宁
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 518042
腹泻在临床较为常见, 为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若婴幼儿腹泻迁延不愈,可严重影响各种营养物质吸收, 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1]。 导致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病因十分复杂,有研究表示,排除肠道感染因素,牛奶蛋白过敏为造成<6 个月婴幼儿发病的重要原因[2]。该研究选取 2017 年 1 月—2019 年 2 月收治的 64 例 6 个月以下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婴幼儿, 通过对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婴幼儿进行牛奶过敏筛查,给予乳母饮食回避干预,旨在观察其对婴幼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64 例6 个月以下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婴幼儿,根据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结果分为研究组(n=30,牛奶蛋白过敏)与参照组(n=34,无牛奶蛋白过敏),研究组男 17 例,女 13 例,月龄 2~5 个月,平均月龄为(3.52±0.85)个月。 参照组男 19 例,女 15 例,月龄 1.5~5 个月,平均月龄为(3.49±0.82)个月。 各组婴幼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所选病例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牛奶蛋白过敏筛查: 若婴幼儿满足以下任意2 个条件, 则考虑为牛奶蛋白过敏。 ①一级亲戚存在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或食物过敏史。 ②之前停用平喘药、抗过敏药、全身激素2 周者。 ③婴幼儿既往存在鼻炎、湿疹、 喘息等疾病史者, 实验室检查牛奶特异性IgE、总IgE 水平升高,嗜酸性粒细胞>5%者。
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婴幼儿最后一次进食2~3 h 开始试验,取1 滴低乳糖配方奶在婴幼儿口唇上,对其皮肤反应密切观察, 若15 min 后婴幼儿未出现反应, 则每20 min 增加配方乳喂养量, 从 1 mL 起增加 1、3、10、100 mL,增加至最大剂量后对婴幼儿观察皮肤、消化道、呼吸等反应及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若出现相关症状立即停止。若试验中婴幼儿出现皮疹增多、流涕、呕吐、血丝便、喘息、便次增加等任意一项症状,则判定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为阳性,婴幼儿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
药物治疗:均给予蒙脱石散剂1 g/次,3 次/d,给予葡萄糖酸锌片10 g/d,持续治疗5 d。
饮食干预:研究组严格执行饮食回避,回避期间应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进行喂养, 纯母乳喂养者继续以母乳喂养,但乳母需忌食牛奶与鸡蛋,及含牛奶蛋白及鸡蛋蛋白食物。 参照组继续以普通配方奶喂养。
对两组干预前后临床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对两组腹泻疗效进行判定, 以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疗效诊断标准为依据,显效:治疗14 d内婴幼儿大便性状、便次均恢复正常,皮肤、消化道等全身症状均彻底消失;好转:治疗14 d 内大便性状、便次显著改善,皮肤、消化道等全身症状也显著缓解;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恶化。 对两组干预前后体重变化进行分析。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相关症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各项症状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 与参照组64.71%相比,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3,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判定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两组干预前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体重均有所增长,研究组干预后体重与干预前及参照组相比,相对更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变化对比[(),kg]Table 3 Comparison of weight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kg]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变化对比[(),kg]Table 3 Comparison of weight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kg]
注:* 表示与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干预前 干预1 个月后研究组(n=30)参照组(n=34)t 值P 值6.18±0.89 6.15±0.87 0.136 0.892(6.89±1.07)*6.39±0.85 2.081 0.042
迁延性腹泻指病程在2 周~2 个月,慢性腹泻指病程>2 个月,国外有学者将两者统称迁延性腹泻,为儿科常见病,发病病因主要与感染、免疫缺陷、营养物质过敏等因素相关[3]。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便次增多、大便性状改变、腹胀、反复呕吐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脱水、生长发育迟缓,可对婴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对<6 个月的婴幼儿而言,喂养主要以流质为主,其主要能量供给来源于母乳及配方奶。 有研究表示,母乳性婴幼儿腹泻主要与乳母摄食牛奶、鸡蛋、花生、海鲜等因素相关[5]。该研究主要探讨乳母饮食回避对牛奶蛋白过敏致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婴幼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婴幼儿饮食结构单一,主要来源为牛奶蛋白,而牛奶蛋白为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过敏原, 近年来牛奶蛋白过敏发生率逐年上升, 而牛奶蛋白过敏所致的迁延性慢性腹泻发病率也相应增长[6]。 牛奶蛋白过敏致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 过敏症状可表现在不同器官系统上,皮肤症状多为湿疹、红斑,消化道症状多为血便、腹泻等,呼吸道症状多表现为反复揉鼻眼或慢性咳嗽。 国内有研究表示,0~2 岁婴幼儿食物过敏检出率在5.42%~7.29%之间,而常见的过敏原为鸡蛋、牛奶、鱼虾等,牛奶蛋白过敏高发年龄在2~4 个月, 其中非纯母乳喂养较为多见,约17.56%存在家族阳性史[7]。
冯霞等[8]研究表示,超过8 个氨基酸的多肽可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若食物未能被人体彻底消化,以多肽形式进入肠道内,机体可将其视为外来物质,进而引发超敏反应,形成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 IgG 抗体和食物分子相结合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机体各部位, 导致超敏反应进而引发腹泻等症状。 牛血清白蛋白、鸡卵清蛋白等在模拟胃液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难以被机体消化,因此可以解释牛奶、蛋白为食物过敏的重要种类[9]。柳亚男[10]研究表示,母乳传递可导致婴幼儿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纯母乳喂养,若乳母摄食牛奶蛋白等食物,也可引发牛奶蛋白过敏,因此建议母乳喂养者,乳母应忌食牛奶、鸡蛋等过敏性食物,严格回避饮食,积极预防牛奶蛋白过敏。 饮食回避可有效缓解牛奶蛋白所致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改善婴幼儿临床症状, 回避期间应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喂养可增强临床干预效果,促进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相关症状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减少,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参照组64.71%相比,相对更高,提示乳母饮食回避可有效改善婴幼儿临床症状, 回避期间应用游离氨基酸分配方奶喂养,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干预后体重与参照组有显著差异,提示乳母饮食回避+游离氨基酸分配方奶喂养利于增减婴幼儿体重,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许朝晖等学者[9]研究亦表明,腹泻疗效饮食干预组(47 名)有效率为91.5%,对照组(53 名)有效率为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乳母饮食回避可有效改善6 个月以下牛奶蛋白过敏致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婴幼儿的临床症状,回避期间应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喂养可有效增强饮食干预效果,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