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宇
摘 要:提高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迫切需要。阅读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有丰富的口语训练内容。小学阅读教学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把说话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各个环节。本文对阅读教学中设计说话练习的训练点提出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
说话训练听上去似乎很简单,但是实践起来却是很难,很需要老师花功夫去思考。只有寻找合适的,又能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训练点,精心设计说话训练,才能使说话训练达到理想的状态。那么对于小学中高段的阅读课的教学,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设计说话训练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处入手:
一、理解文本,概括内容
1、理解句子。理解重要句子,是训练说话的一个很好的训练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句子一般指能够体现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对文章结构起关键作用,内涵比较丰富,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理解重要句子,关键在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文、背景、生活实际等等。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这也是课文的中心句,理解了这句话,就能理解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赖。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在父亲看到儿子学校的教学楼成了一片废墟,悲痛欲绝之时,他猛地想起这句自己常对儿子说的话。这句话是抽象的,如何让它形象化呢?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是很好的方法:
A當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时,(生:父亲会安慰他,并且会陪着他一起商量着解决困难)
B当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受伤了,疼的直流眼泪时,(生:父亲会立刻送他去医院,并且陪着他恢复健康)
C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下,生死未卜,(生:父亲也会不顾自己的安危,挖开废墟,寻找他的下落)
随着说话训练的开展,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父亲总会陪着儿子的场景就像一幕幕电影画面一样出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也就随之更加形象具体了。
2、理解文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承载着创造者的思想、观念、情感等,需要我们耐心地去解读、去品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巧设说话训练,让学生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达到更好的理解层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中,“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德国花多、花美。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奇丽无比,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环节:听老师读文,透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同学们丰富多彩的回答中,德国花之多、花之美,景色之奇丽就更形象鲜明了。
二、想象说话,填补空白
有些课文为了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一些精彩之处,可能只用简单的笔墨去描述。这就需要老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这些看上去似乎空白的画面充实起来。
《白鹅》是作家丰子恺的一篇文章。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课文的第三段展现了白鹅叫声的高傲“凡有生客进来,饿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白鹅厉声叫嚣着什么,引吭大叫的画面又是怎么样的呢?课文没有具体展现。而这样精彩的画面是不可缺少的。为了填补课文的这个空白画面,可以设计这样的说话训练:
见到生客,它会 说:“ 。”
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 ,一定说:“ 。”
一只高傲、可爱的白鹅形象就在学生的精彩的话语中出现了。
2、填补内心独白。 除了填补画面,填补内心独白也是语文课上我们常做的。填补人物的心理,可以帮助我们走进人物,更好的理解人物。这也是很好的说话训练点。
《学会看病》这课,毕淑敏让生病的孩子独自去看病,虽说是想磨炼孩子,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在磨炼着作者自己。“我”的后悔、忐忑不安、自责的心理的细致描写,尽显了浓浓的母爱。儿子在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中,他的心理又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他的内心独白是空白的,又是很好的说话训练点。我在上这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走出家门,摸着滚烫的额头,一股莫名的滋味涌上心头:这可是我第一次独自上医院……
·来到医院,看到别人的父母为孩子东奔西跑,忙这忙那的……
·走出医院,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
这个想象说话,将儿子从不解到理解、再到感谢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很好的填补出来了。
此外,教师可以将阅读教材中描写人物内心活动和表现人物感情变化的词句利用起来,并引发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谁说这不是很好的说话训练的材料呢?
三、语句训练,拓展运用
1、词语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学生能否正确、流利、优美地使用语言,主要是看学生能否理解词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学会运用文中的词语,语文老师可以设计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
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一课,讲到自女娲创造人类之后,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为了跟天塌下的可怕景象形成对比,老师可以抓“到处”这个字眼,设计这样的说话练习:
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
A 到处是欢歌笑语。
B大地上到处是 。
C 到处是 。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描绘了一幅幅幸福的画面,还让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到处”这一词语。
2、句式训练。仿照句式练说也是说话训练的一项基本的训练内容,他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技能。教材中句式的类型非常丰富,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递进句等等,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搭石》一课中,可以设计假设句的训练。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在練说中,学生在感受到乡亲们善良美的同时,又受到了假设句的熏陶。
3、拓展运用。有的课文发人深省,有的课文隽永含蓄,有的课文激情澎湃,有的课文让人惊叹……伴随着课文的学习,学生往往被文中的人、事、景、物打动,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诗歌很有感染力,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最后一节的希望与期盼,更是让人揪心,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此时,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有很多话想说。教师可以运用本文中的“我们希望,我们期盼——”的语言,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文本的内容,与此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初步获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