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恒耀
摘 要: 针对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中提出的创新能力不足、适应性不强的问题,从创新能力所涵盖的学习能力、发现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要素的培养角度,挖掘互联网的优势和蕴含的教育资源价值,基于互联网设计了学习规划、网上自学、疑点交流、专题讲座、应用实践和竞赛提升等6个学习环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作用,实现学生各项能力要素的整体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 互联网+; 工程人才;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According to problem of lack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weak adaptability proposed by China engineering education quality report, the paper designed teaching model of six learning procedures based on Internet, including learning planning, online self-study, communication of doubtful points, lectures, application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promotion from the point view of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bility elements. The procedures include learning ability, observation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expression ability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valu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o achiev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on potential.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engineering tal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l
0 引言
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工业强国的第一战略资源。中国工程教育能否培养优秀的工程人才为中国制造提供有力支撑,所培养的工程人才能否担当国家战略重任,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6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和《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两大报告积极肯定了中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中,“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 [1]是主要问题之一。工科人才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偏低,与现代工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不足[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认为“把创新教育贯穿于工科学生培养全过程,融入工程教育‘血液”和“用‘互联网改造变革工程教育,助力工业强国梦实现。” [2]是几种方法手段之一。计算机工程人才在运用互联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入研究运用互联网培养计算机工程人才创新能力符合中国工程教育迫切需要。
1 何谓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其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从哲学的角度讲,创新是人的一种实践行为,人类通过对现实物质世界的事物和已有发现进行利用再创造,解决旧矛盾,制造新的矛盾,形成新的物质形态。
何谓创新能力?清华大学两院院士认为创新能力是由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智力发展、人格品质、研究动机等基本要素组成[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宝立认为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诸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能力和各种技能完美有机结合的综合体现[4]。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从2000年开始国内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论述。清华大学两院院士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广博的基础知识;2.敏锐的思维能力;3.全面的智力发展;4.良好的人格品质;5.强烈的研究动机。此外,个体本身所具有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都影响创造力的获得与发展[3]。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后发表四篇文章论述创新的根本在于实践,在论文《创新之根在实践》中他说到: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在措施上,他认为要充分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设计合理的方法、内容和要求,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评价标准,让学生能够充分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点、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得以有效培养和健康发展[5]。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文献[6]中指出:一个人的創新能力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他的智力, 包括知识和能力。知识学得越多、学得越活,创新能力可能就越强。另一部分是面对复杂局面时是否能够迅速抓住要害、找出办法的能力,还包括复杂工作中善于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的能力。文献[7]中,北京师范大学刘树仁认为:实施创新教育要转变现有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教学观念从传承型、标准件型向创新型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模式从 “授受”教学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发教育转变、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向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转变等等。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创新能力培养不是人才培养中的独立体,不是教学中的一门课程,而是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紧密相关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努力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努力创设各种综合应用实践场景,锻炼学生的发现、思考、应用、交流、合作等各项能力,构建合理的激励措施,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创新潜能。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上述基本构成和要素着手,只有巩固和具备了基本能力,创新才可以实现。
2 互联网+教育
2.1 互联网的教育优势
互联网上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例如:
(1) 相对系统、完整的:静态的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电子版书籍、课程教学PPT,动态的课程教学视频、微课动画视频等等;
(2) 相对零散、专业的:万方、知网等电子论文,各类网络共享文库、交互式的专业讨论交流区、QQ交流群、微信讨论群等等;
(3) 相对间断、普及的:专业前沿的新闻报道、各类专业研究报告、微信公众订阅文章、教师教育类博客等等;
(4) 需要挖掘、分析的:招聘信息中的专业条件、应聘面试中的专业题目、考研学生的专业学习经验、专业考证培训网站上各类学习资源等等。
2.2 互联网的教育价值
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国内发达的互联网络环境以及低廉的上网成本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动能。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动力。在如今强调个性化教育的时代,课堂教学单一的形式很难提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众口难调不外如是。互联网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总有一种符合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教育形式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養学生主动意识
互联网可以说是新的非常实用的教育大百科全书,无论是通识内容还是专业词汇,学生都可以从互联网上查到准确的解释和具体的实例。增加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基础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
(3) 锻炼学生交流能力
有很多学生会把自己不懂的学习问题发布到互联网上,任何角落无论是否认识,不论职业、层次,只要能够解答的人都可以跟帖回复进行交流。既增加了学生与社会各类人交流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4) 增强学生应用能力
有些企业会在互联网上发布项目外包任务,有些企业员工会把承担的项目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发布到网络论坛寻求帮助,有些研究人员会把自己项目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发布出来请人分析。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接触到这些内容,可以力所能及的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这种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真实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的动力。
(5)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互联网与现实中的各类人进行提问交流,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他人解决实际学习、工作中的问题,这一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学生在互联网上反复从事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会形成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3 互联网+计算机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2016年IT产业发展报告数据统计分析,我国IT产业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中西部的大城市等区域。而从教育部2016年最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据显示,我国仅有少部分高校分布在这些区域,一半以上的高校分布在IT产业相对落后的二线城市,这样的分布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相对落地城市的计算机专业与IT产业社会需求产生一定的脱节。
国内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互联网本身与计算机专业的紧密联系和跨越时空限制的特点为开展互联网+计算机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1 互联网+教学改革模式
结合互联网的教育优势和价值,从挖掘学生创新能力的各项要素潜力的角度,我们设计了新的教学模式,分六个学习环节,先由教师按照专业知识进行模块(阶段)划分,制定知识模块学习规划,再由学生网上自学、疑点交流,教师结合学生自学、交流环节的情况,进行模块知识专题讲座,学生巩固后进行应用实践,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如此反复进入下一模块(阶段)的学习。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
3.2 教学环节学习目标及内容
如表1所示。
3.3 质量保障
(1) 构建无线校园
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上网,进行查阅资料、互动交流、系统学习,养成学生学习有疑问、心中有想法就随时上网查询、验证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学习。
(2) 提升教师素质
新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从主导地位、传授知识角色向辅助地位、引导答疑角色转变,需要教师专业知识更扎实、综合能力更高、大局把握更强。只有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为整个教学环节的实现保驾护航。
(3) 改变考核形式
新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为创新服务。传统的期中、期末试卷考试难以满足考核需求,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改变考核标准,已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多样化考核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开放实践环境
精简规定的实践内容,增加实验室自由开放时间,让学生自主利用实验室环境自主组织实践学习。
(5) 搭建网络平台
学生在大学期间与社会、企业接触的机会很少,由学校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搭建一个大型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吸引校友、企业进入学校网络互动平台,与学生交流、应用对接,为学生融入互联网提供经验积累,降低出现网络各种不良问题的风险。
4 总结
培养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需要从创新能力所包含的各项组成要素上着手,只有学生的学习、发现、思维、应用、交流、合作等各项能力要素得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孕育而生。本文从充分发挥学生个体能动性着手,挖掘互联网的教育资源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价值,设计了新的教学培养模式,在不同环节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最后通过竞赛环节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 佚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摘要)[N].中国教育报.第5版. 2016-04-08.
[2] 佚名.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摘要)[N].中国教育报.第6版. 2016-04-08.
[3] 林秀华, 汪健,杨存荣,等.创新能力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41-44.
[4] 高宝立.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3(4):1-4.
[5] 杨叔子,张福润. 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9-12.
[6] 朱清时.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A]. 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中国北京:中国未来研究会,2007,8:126-142.
[7] 刘树仁.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J].教学与管理,2001(11):7-9.
(收稿日期: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