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究

2020-10-12 18:18孟凡星赵芳于洋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时代健康教育

孟凡星?赵芳?于洋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和依赖,也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给高校心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发展优势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近年来,由心理疾病引发的校园悲剧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当前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过度依赖互联网,滋生出一批“低头族”、“键盘侠”,长此以往学生变的不善言辞,导致人际关系淡漠。二是我国心理健康工作起步较晚,高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中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资源不足,多为“培训上岗”的兼职辅导员,工作开展缺乏专业性。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网络的迅猛发展已悄然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大学生已经完全陷入到“网络漩涡”中无法自拔,一是时代进步的大趋势,二是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极易受到网络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者变得不善言谈,导致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混淆,重者造成价值观扭曲,出现心理疾病。

二、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减压

互联网有着不易被人发现和脱离现实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进入这个虚拟世界自由交谈,学生可以借此平台释放自己的压力,展现自己的特点和天性,较大的满足了各种性格学生的心理需求。

2.便捷

互联网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便捷,通过互联网可以和家人、朋友视频聊天,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及时地安慰。此外,对于课业繁忙的大学生来说,使用互聯网购物不仅可以节省学习时间,同时还增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网络平台的价格比实体店低,这对于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二)消极影响

1.滋生了学生的惰性

网络因其强烈的吸引性,使得许多大学生并不能合理的处理上网休闲和正常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朋友圈、微博、空间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几乎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不少学生因此逃课,最终颓废堕落,进而引发学业荒废,甚至中途退学。此外,美团、饿了吗等外卖网站的兴起,加巨了学生的惰性,学生整日不出宿舍,过度上网,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伤害,许多学生熬夜玩手机,导致生物钟紊乱,身体素质下降,严重者导致猝死。

2.现实与虚拟的混淆

现如今许多大学生更愿意选择用QQ、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人际交往,通过日常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校园里很容易见到大量的“低头族”,以往同学们之间促膝长谈,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已经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社交媒体上的指尖交流,长此以往,这类大学生容易将现实与虚拟混淆,影响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处理。

3.垃圾讯息对学生的侵蚀

互联网给人带来的便捷是不可否认的,它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呈现在人们眼前一个崭新的世界。大学生只需要打开手机就可以轻松的了解到天下大事,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良网站为了提高流量,增加广告收入,把一些负面的、吸引眼球的垃圾讯息放在显著位置,这些垃圾讯息被不良媒体放大后,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其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影响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4.加大了心理疾病的发病机率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诱发了更多的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且问题愈加复杂化。现如今网络上各类信息数量庞大且良莠不齐,这些未经严格筛选的不健康、低俗信息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心智,使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出现混乱,长期沉迷于网络,造成深度依赖,使大学生与外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大缩减,长期如此,容易引发网络幽闭症甚至人际信任危机,出现情绪低落,大大增加了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三、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1.“四级平台”干预机制

进一步深化管理机制,在原有的三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突出宿舍的重要性,建立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平台为主的干预机制。强化宿舍长的素质引领,对宿舍长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能力培训,将宿舍长作为“心灵使者”的“末梢神经”,全方位,全过程打通心理健康通道,达到第一时间准确发现问题,最大程度预防各类危机事件的发生。

2.充分发挥辅导员、心灵使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定期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网上针对同学们的各类心理问题进行答疑,开设“心里话聊天室”、“心理咨询信箱”等,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渠道与老师进行沟通。同时注重发挥心灵使者的作用,定期开展朋辈引领活动,对心灵使者进行必要的专业心理健康疏导技能培训。

3.利用好网络平台充分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工作

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各类心理健康美文的推送,建立心理健康专栏,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选取推送的文章,宣扬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处世观。

建立心理咨询网络平台,现如今微信、微博等各类社交平台作为大学生沟通的媒介,在传播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在校内开通24小时服务通道,使有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的在平台上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

4.结合网络特点线上线下相结合

除了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的心理健康引导外,学校应定期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的线下活动,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沟通平台。通过开展“心语漂流瓶”,“放下手机,回归校园”等心理健康活动,鼓励同学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运动,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将线上和线下活动无缝衔接,拉近同学们心里距离的同时,缓解在校学习生活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

结语

互联网给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明确当下所处的环境,在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的前提下充分开展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让互联网真正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把利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心理问题第一时间消灭在萌芽阶段,真正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好驾护好航。

参考文献:

[1]林淑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心理健康教育,2017(1).

[2]郑瑞丽.试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5).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网络时代健康教育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