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和造就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关乎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性工程,也是新时期高校所承担的重要职责。当前高校应该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以及培养机制的重要性入手,为高校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者的长效发展机制,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本文主要从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模式,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大学生活是一个小型社会,充斥着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因此,高校应该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确保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全面性和持久性,实现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践行模式。在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过程中,在培养过程中仍旧有诸多方面有待提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是影响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短浅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而来。从高校的培养过程中来说,并不是简单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奠定人才基础的。但是,在当前的培养目标来说,仍旧停留在简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层面,未能将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紧密集合起来。短浅的培养目标,对最终人才的培养质量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培养目标,影响着接下来的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在高校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应该将人才培养置于国家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建设中,真正为国家发展所服务,才能真正让培养马克思主义者发挥应有的价值。
1.2培养方式单一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仍旧是需要从当前的社会需求来落实的,需要配合相应的教学方案,而不是简单的口头上的呼号。但是,在当前高校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培养方式较为单一,这从侧面反映出来便是培养综合素质的单一,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未能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教学方式的单一。现如今是一个网络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經无法适应现实的教学需求,需要结合当前时代,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双管齐下,改革培养方式。其次,教学内容的单一。在当前的培养内容中,仅仅是通过原本的思政课开展,未能结合现实需求,搭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才能让培养马克思主义者真正落地执行。
二、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模式
2.1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想结合
学校和社会,是学生生活的两大主要环境,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想结合,确保培养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首先,高校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课程资源以及师资力量,开展实用性、科学性的理论课程,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次,充分利用社会丰富资源,不断拓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内容,将学生的成长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将大学生的个人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真正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2.2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相结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也是不一样,需要不同的培养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紧跟时代潮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培养质量。首先,充分利用思政课程,将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内容融入其中,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现阶段的大学生本身是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青马克思主义主义者的培养开辟了新的空间。利用互联网开展新的教学手段,切实提升其培养质量和影响力,从现实生活出发,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提供新的方向。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两者具备不同的优势,两者相互补充,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3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将大学阶段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相连接起来,确保是培养过程即符合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也满足青年马克维斯主义者的培养要求。因此,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甄选、培养以及落实等方面科学安排,让大学生在整条培养链中成为马克思践行者。首先,将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贯穿于大学生学习过程始终,从专业课程的特点出发,培养大学生具有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指导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其次,把握培养过程中的特殊性原则。虽然说,马克思注意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学生生涯,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要充分落实分散加集中的特点。从大一的自我反思教育到大二大三的职业教育,到大四的社会责任教育,同时辅之以社会重大历史事件,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三、总结
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从高校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切实落实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创新性和系统性。总之,在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教学探究,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设良好的环境。
课题: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五位一体培育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为GS19010
作者简介:李达(1983-)男,吉林省吉林市,讲师,北华大学,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