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与文体游戏活动成为了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们通过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朗读、观察等能力,用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1]。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与文体教师合作,将语文教学与文体活动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融合不同于以往一般限于语文课堂中,而是应当以语文课堂为基础,发散渗透到课间文体活动、文体课堂等教学区域中,以此将各类教学活动化、综合化。
一、融合文体元素,创新语文教学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活动化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许多教师都积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文体资源,而文体资源的应用在实践中也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有良好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文体元素融入到语文活动或者游戏中,以此实现语文教学活动的创新。
以《木兰诗》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古诗中的场景转换,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首先,我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并在齐读课文之后花费一分钟的时间依据空间的变化将课文划分多个部分,并让学生举手说出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如一位学生直接举手举例第二段是花木兰还在家中的片段,第三段是花木兰做准备且前往报到的片段。然后,我宣布游戏规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段落,然后小组划分出朗读者与表演者,朗读者按节奏朗读课文,表演者以体育表演为基准进行较为夸张的表演,影响评价的元素包括朗读者的感情、表演者的表情等。在宣布规则之后,各小组进行较为激烈的交流。比如,被分配到第二段的小组,一学生认为前两句较难表演,另一学生则提议在草稿纸上写“思”、“忆”二字,作为表演道具。对此,我将该生的建议在班级中宣布,并以此表扬该生。在准备完之后,游戏开始。在游戏规则以及学生之前交流的影响下,各小组成员都以“手舞足蹈”的方式进行“演读”。如被分配到第四段的小组,其朗读者以铿锵有力的语气配合组内同学的表演,并且在演读到“死”之后,表演者也正好做出了“死”的动作。总体而言,学生在这个表演过程中,能够比直接朗读课文更深刻地感受到不同文段的情感,并且得到朗读能力、表现能力的发展。因此,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并开展契合语文课堂的文体游戏活动,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可以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結合语文内容,创新课间文体活动
在初中阶段,晨跑、课间操、课间跑、课后保健文体活动都是各个学校经常进行的课间文体活动,并且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也都是锻炼学生的体魄。由于活动的运动性与枯燥性,部分学生对课间的文体活动没有好的印象[2]。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基于现存的跑操喊节奏、喊口号规则,将语文的古诗背诵融入到跑操中,以此将体育锻炼活动以及斗志鼓舞活动变成包含语文教育价值的活动。
以跑操为例,在确定将语文融入到跑操之后,我划分出一个课时,带领学生前往操场上进行游戏实践。在操场上,我先和学生一起进行一分钟的慢速跑,以此体验跑操过程中的气息变化。然后,我询问学生,让他们提出自己想要在跑操中诵读的内容。由于这种过程过于新奇,学生便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学生认为古诗的“二二三”节奏可以与跑操时的踏步节奏相吻合;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可以选择一些现代诗歌,以感情强烈的现代诗歌唤起跑操的热情;还有的学生则建议背诵文言文篇目,以此加深对文言文篇目的记忆。对此,我依据学生的建议将他们分成小组,然后基于所携带的课文,向他们提供建议。比如,在古诗方面,我向学生推荐《木兰诗》;在现代诗歌方面,我推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文言文方面,我向学生推荐《夸父逐日》。随后,我让学生先用几分钟阅读所推荐的篇目,然后再尝试进行新式“跑操”。在学生准备好了之后,古诗组先进行尝试,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小组,古诗组的实践效果并不好。在跑步初期,他们能够以“二三”的节奏背诵古诗,但在“卷卷/有/爷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等句子出现时,他们的脚步明显出现了紊乱。同理,在现代诗歌和文言文的实践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对此,学生思索之后认为应当选择简短以及节奏变化较小的背诵内容,如《山中杂诗》等。总体而言,从体育、文艺、语文等角度分析,以引入语文背诵内容的形式将跑操转变成文体游戏是可行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乐趣以及语文与文体能力的增长。
三、利用语文元素,创新文体活动
语文的实践应用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下语文教育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师可以与文体教师沟通,将语文元素与文体活动融合在一起,对文体课堂的各环节活动进行创新设计[3]。如此,体育教师便可以借助语文元素提升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而语文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中得到语文能力的锻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听课、辅助体育教师设计教案等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以此增强体育游戏与语文的联系。
以《写出人物的精神》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我与体育教师进行一定的沟通,即尝试借助语文元素对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整理活动或者某些体育教学项目进行游戏性优化。比如,体育教师表示最近训练的项目为接力跑活动,而学生的训练热情不高。对此,我提议将接力跑训练融入语文元素,如将古诗接龙加入交接棒环节中。而在体育课堂中,我以听课的身份观察这一体育游戏的实践效果,并为写作教学积累素材。在游戏中,教师安排四段,每个小组在每段安排两个学生,一位学生奔跑,另一位学生监督相邻,且各小组知晓相邻小组的古诗,学生需要在交接棒之后说一句古诗,接棒者要在说出下一句古诗后才能跑。在游戏开始后,各小组的接力跑活动都较为混乱,有的小组交接棒出错,有的小组古诗交接出错。但从学生的表情中,我观察到学生具有较高的兴致。而在体育课之后,我在当天的语文课中结合我的记录引导学生回忆游戏情境,以此辅助进行作文教学。比如,我点名提问在最后一棒是明确输掉比赛却依旧努力奔跑的学生:明知道要输你为什么还那么努力的跑呢?该学生回答:即使是输也要努力。在表扬他之后,我再点出他身上的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总体而言,以体育与语文的实际教学需求为基础设计体育游戏,可以有效践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得到德育、语文知识、体育精神等内容的教育。
四、凸显语文元素,创新文体竞赛等文化节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语文的教学与训练。结合初中的整体教学规划,教师可以学校运动会、各年级与班级的运动竞赛为基础,将语文内容与运动会相结合,将运动会转变成运动文化节,加入一些能够辅助学生训练语文能力的体育游戏,以此拓展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在运动文化节中,学生便能够在体育游戏的指引下,在实践中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运动文化节中,由于具有较为宽阔的场地与自由的时间,教师便可以设计并开展体验式体育游戏,以此丰富运动文化节的内容。比如,我选择在周五放学之后,与多位体育教师合作,以一个篮球场为场地,设计直道闯关、定点投篮等竞赛活动,并且在这些活动中融入语文元素。由于我和几位体育教师在事前进行了较多的宣传,前来参与游戏的学生较多。比如,在直道闯关中,会有工作人员在中途拦截,闯关者需要从这些工作人员手中抽取一张纸条,纸条上为一个修辞句式的模仿问题,闯关者需要解答完之后才能继续奔跑。我所教班级中的几位学生在这个游戏中迸发了较强的潜力,如学生A在课堂上常常需要我多次鼓励引导才能够较快完成我布置的微写作任务,而在这个游戏中他却能够借助附近的体育场景,快速完成一个比喻排比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先肯定了这几个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再让他们回忆一下游戏的体验以及游戏中创作的句子,以此增强游戏的语文价值。并且,在积累经验之后,我与体育教师便有了将体育游戏融入运动会的把握。总体而言,语文教师可以联合体育教师,将体育活动与语文训练相结合,以课后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语文与体育两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语文教学应当是广泛的教学,教师应当以语文课堂为基础,将语文教学的范围拓展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此为前提,教师能够创新地应用到各种文体综合活动中,将活动与“语文”的教学活动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而在课堂、课间、运动场等各类文体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教育。如此,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文体教学,都会变得更加趣味化,在语文味浓郁的文体活动中让学生轻松学习语文,提高综合文艺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玉芳.在游戏中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01.
[2]胡晓玲,成莉莉.语文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创新应用[J].甘肃教育2019(07):50.
[3]杨春艳.小学体育课堂 玩中學语文——体育和语文教学的结合[J].华夏教师,2016(04):22.
石仁成,山东省青岛黄岛区博文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