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中,我们提倡细读文本、深读文本,这样不仅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加强,也可使学生通过深读课文来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对课文的内容细节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深读中学生的情感投入加强了,能够对课文内容有全面的认识,能够对文章的整体思想掌握到位,理解能力以及语文学习能力均能得到有效提高。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一般性阅读是不能把“父子”之情理解到位的,只有做深读、细读,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文章所凸显出的难以言说的亲情。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能主动深读
依靠良好的深阅读氛围打造,学生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学生的阅读体验会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相应也会提高。在学习《背影》时,由于此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表达父子间的亲情,依靠描述父亲的背影,来表达出父爱的伟大以及父子间的真情实感,文章整体氛围较为低落,情感较为低迷,因此在剖析文章时,可从更深的层面引导学生来体会父亲对于作者的爱以及作者朱自清对于父亲的思念。通过阅读氛围的合理营造,在氛围的催发下,学生会从平常的浅阅读走向有目的的深阅读。
文章在描写父亲买橘子时,对于购买的过程以及父亲的背影有十分详细的描写,比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微,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这一段内容中,作者应用了数量众多的动词来描写父亲的动作,在对父亲用力爬上月台这一过程进行描述时,可感受到父亲对于儿子的爱,仿佛与那整袋橘子差不多重。在对这一段落进行分析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认真阅读这一系统动作描写,同时对各个动词体现出的含义进行体会,比如作者在描写父亲的动作时,使用了“蹒跚、探身、爬、攀、缩、微倾”等动词,由此表现出父亲爬上月台的难度很大,也折射出父亲为了儿子能够吃到橘子而做出的努力,可以深刻体会到父亲对于儿子的爱,为了对阅读学习氛围予以营造,可指导学生将文章内容作为基础,来开展情景再现,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教师可通过对父子感情相关的多媒体视频进行播放,营造出亲情氛围,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些动作描写所包含的爱意,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深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感情。
二、联系生活,在情感共鸣中深读
一切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在开展深阅读时,把作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在阅读鉴赏中找到生活气息,由此使学生出现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理解能力增强。比如在阅读《背影》时,第一人称“我”出现过很多次,而不同的“我”的表现角度也存在差异,例如“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中,“我”是指作者年轻时候的自己,由于自身并未在年轻时经历较多的曲折,到后来“我开始了解处世的不易”,这里的“我”是指作者身为人父后,能够感受到自己父亲当年的处境,由此也表达出自身的愧疚。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对文章中不同的“我”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分析,在感受到文中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儿子对于父亲的愧疚之情后,教师可为学生留下自我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说出自身与父亲之间发生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不仅可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以增强,同时也可使学生更为深刻理解父亲的爱,能够真正读懂父爱。
三、寻找鉴赏点,在探究中进行深读
为了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变得更为集中,使学生更加投入。在阅读时,要发现和探寻文本有意义有深度的鉴赏点。在进行《背影》阅读教学时,通过文章内容可知,原本作者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如作者写到“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通过这句文字可知,作者与其父亲之间过去的关系并不融洽,而通过相关文章记载可知,作者朱自清在写《背影》前,和父亲出现过一段时间的隔阂,而在后来的生活中父子关系才得以改善。在讲解这段内容时,教师可描述作者在写《背影》时的相关背景,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扩展与延伸,使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到文章,要结合内容及文章特殊句子或段落,开展好深阅读。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关注“我身体平安”和“唯膀子疼痛”以及“大去之期不远矣”这三处,很是有意思,“身体平安”,可“膀子疼痛”,只膀子疼痛,怎么就离死亡又不远了呢?提出矛盾点,并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有深度学生才会深读、细读,学生也会进一步思考背后的原因。
四、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深读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自身的思想以及意见予以充分的尊重,在提问过程中,需鼓励学生对自身的想法进行积极表达,同时为其开展正确指导与鼓励,将语文阅读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使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提高。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在阅读《背影》时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悟,其均属于正常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对《背影》全文进行阅读,作者在文内共描述“流泪”四次,不同的流泪所包含的意义存在差异,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将问题抛出,然后开展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这种个性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自然会进行深读、细读,因为你要说服别人,必须以理服人,这个理是藏在文字里的,必须深读才能发现或是感同身受。先让小组找出“我”四次流泪的句子,老师引导小组学生讨论问题:通过四次流泪,儿子对父亲的看法有什么变化?
先让小组自由发言,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最后老师进行引导:
第一次流泪:“看着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师生共同明确:因伤心而流泪);
第二次流泪:“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师生共同明确:因感动而流泪);
第三次流泪:“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师生共同明确:因依恋、不舍而流泪);
第四次流泪:“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师生共同明确:因思念而流泪)。
很多文章,我们教师都可以根据文章特点,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动脑筋、做文章,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那么深读文本就有一定的保证与效果。
在师生深读完全文,透过作者“我”的婆娑泪眼,“父亲”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只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定格在作者与读者的眼前。“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背影》也成为最动人、感人的篇章,而这一切都是源自深读中让读者领悟到真正感人的亲情所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深阅读有足够的重视,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将深阅读教学方法做进一步探索,使阅读真正有效高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的阅读习惯,切实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包江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12(19):67-68.
[2]章興文.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主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4):114+118.
[3]张宗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58(05):21-23.
[4]韩良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20(04):29-31.
李爱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