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运 孟蓝蓝
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熏陶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遵循教书育人教学规律,主要任务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的全方面环节,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成为高校主要育人新阵地,针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课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对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书育人和学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如何有效对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的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将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的使命和教学任务,成为有效实施思政课程的关键。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 高职院校 思政理论课
文献标志码: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1.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1.1 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片面化
近年來,根据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目前教学情况来讲,传统的主要方式是灌输式的传授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日常的思政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强调固化的知识传授,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按照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堂理论学习,自身缺乏较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思政教育在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受制于教材的编写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这就会导致教学内容未能体现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成长与发展的现实问题,亦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多数学生个体差异化、区分化、个性化的需求相背离。具体来说,在思政的传统教学中有关品德教育、创新就业、党团建设、班级发展等内容稍显缺乏,这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思政教育单单只是通过课堂教育的灌输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学模式枯燥乏味,“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中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厌恶感;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低、学习效果差。
1.2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育氛围淡薄
在传统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师教授的形式仅限于教材课本和PPT讲解,传授的理论知识多且零散。这种教学形式虽然调动了学生的认知层面,但没有很好地体现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相结合的特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无法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持久性。由于学生对于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形式缺乏兴趣,其接受的课堂时政信息便会相对较少,长期如此造成学生缺乏必要的思政理论知识,难以提高思想课堂教育的满意度和对国家的忠诚心,从而难以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1.3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在30课时左右,学生主要通过平时成绩和书面期末测验完成此门课的考核。考试形式单一,难以体现思政教育的实质性和价值性。而且思政课在大部分学校归属性质为必修课,但却以开卷式为考核形式。方式缺乏新意、缺乏统一标准尺度,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纸上功夫”为主,思政教育的方式僵化、评估与考核机制缺失,偏重于课堂教学而缺乏对学生的精神引导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育。在网络传播教学底下,高职院校的思政网络教育载体建设一直比较滞后,其内容多为现成或照搬,缺乏新意,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
2.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2.1改变思政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高职思政老师所习惯的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落后,这也是各高校的通病。而在当今时代,借助互联网信息手段的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再通过网络有效加强改变教育理念,延伸到微课、网课、微信公众号多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把握网络教育的宣传,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全方位、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2加强思政课堂教学的亲和力
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特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所以需要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发现教师优势、传递思政教学精神。发挥思政课程的特点,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升思政课程教育质量。思政老师可以掌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具有针对性,不断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自主性,提升和加强对思政课程的新形势开创,加强宣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可以围绕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展开学生研讨会,学生匿名对其进行自主、自由的评论。需要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积极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组织者。
2.3开展思政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是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思政教育新要求的政策背景下开展思政课堂教学实践的主阵地。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在职业院校教育中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不断优化思政课堂实践教育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持续开拓思政教育的思路和目标,达到全面育人的根本目的。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科学抱负、锤炼思想品格,进一步实现思政教育建设的目标,引导大学生增强思想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成为全面发展的杰出青年。
2.4优化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显示,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过程并不理想,分析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在于其教学内容编写和思政课教学模式开设,没有紧密围绕关乎学生成长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日常思政课堂授课开展过程中,如何寻找与学生兴趣和爱好相投的课程知识至关重要。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培养大学生这一个群体,独立思考、善于分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的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成为优化教学内容的主要研究问题。首先应结合教学大纲的指导,加强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日常教学中紧密结合与学生相关的知识关注点,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采取办法,不断增强在授课中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其次,教师应当提取社会变革以及国家发展过程中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动态,逐步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借力网络媒体空间海量、传播快速、表现多样、资源共享等优势,加强网络思政教育,打通网上网下,营造浓厚氛围。采用课堂小组讨论、专题讲座、主题辩论、社会研究调查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展方式,实现对不同学生的区别对待和思考辨别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水平的全方位培养,打破定性的量化考核,用开放性的激励和动手动脑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加入到思政课堂的学习当中。
新时代新思想的正确引导下,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国高校大学生树立贯彻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重要的思政课程,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是用来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在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改变注入式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增加课堂的亲和力,根据形势变化,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载体和手段,建立新时代青年易于接受、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体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迎合新青年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相关概述,结合创新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提出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举措,以便对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TRC1925)
参考文献:
[1]江领,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84-87.
[2]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4):1-4.
[3]申淑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的途径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