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璐 郭妍
[摘 要] 依托于互联网而实现的行业信息化改革,现已在多个社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能够借助互联网帮助人们完成信息的即时传递和数据的实时共享。因此,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受益于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便捷服务,其安全性问题就更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历来科研单位的保密级别就非常之高,它所涉及的可能不仅仅是商业机密那么简单,还有可能关乎着原创性的知识产权是否被人窃取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在信息化条件下科研单位的信息保密工作,减少此类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信息化;科研单位;保密管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9;G311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科研单位在管理中首先要考虑的都是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因为保密是其工作性质的常态,只有让科研数据以及资料受到最高级别的管理和保护,才能避免其成果被盗用后引发的严重后果。因此,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科研单位保密管理工作刻不容缓。众所周知,纸质媒介时代,虽然具有一定安全保密管理程序,但是其传递和追溯通常都仅局限于内部[1]。可如今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化管理,其信息传递的时间和距离可以瞬息万里,给保密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一、保密管理工作系统论述
虽然科研单位的研究内容种类繁多,但是保密管理工作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是对保密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做好划分,这样能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实处。理论上讲,无论隶属于哪个方面的科研部门都不可能只局限于对一个项目的研究,所以在做好明确区分的基础上规定保密内容和范围,更有助于项目整体责任的追根溯源。另一方面,在明确好岗位人员职责之后,要充分发挥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让保密员成为保密管理工作中最安全的内部保障[2]。另外,由于保密员的工作与其他岗位的职责有本质上的差别,科研单位领导要给予其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保密员不仅要在工作的同时承担极大的心理压力,还有可能因为一丝不苟、不得变通而让同事觉得他们刻板且难以沟通。
二、科研单位现行保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前信息化管理的新形势,科研单位的保密工作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与保密管理密切相关的责任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他们对保密环节存在一定认知性的偏差。直接导致日常工作管理会出现细节疏漏,造成重要的资料在无意间出现外泄或丢失。其次,科研單位保密管理工作的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工作效率[3]。究其根本,一是职责界限不清晰会影响追责和溯源的速度,二是没有一个规范的科学流程就会产生很多处理分歧,使相关领导无法从宏观上对工作做出准确的指导。再次,基础设施薄弱所衍生出来的设备不完善问题。事实上,现在许多科研单位都已经构建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大多数的系统都缺少必要的防护设备作为后续支撑。这样很难真正保护好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那么就只有加强在设备方面的投资与建设,才能让科研单位的保密管理工作质量得到稳定的提升。
(二)保密管理工作问题出现成因
一是保密干部的保密意识不强,在安全性和警觉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对保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够。他们麻痹大意就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要从思想认识入手,让想保密、懂保密、要保密的意识根植于内心,切实做到思想不懈怠、意识不放松、操作不出错。二是制度上存在漏洞,疏于管理,单位领导人员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安而忘危,有着“无密可保、保密无用”的错误思想,导致“有密难保、有密不保”,过失泄密易发高发。三是信息化背景下,所有的涉密文件都需要确保在一个绝对安全的储存环境中,而有些设备设施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要加强技术部门在安全方面的升级和优化。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要调整资金分配比例,在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使硬件和软件的性能都可以达到最高级别的安全系数。
三、信息化条件下何如加强科研单位的保密管理
(一)强化保密意识教育,制订阶段性的岗位培训计划
科研单位要做好保密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制订一个阶段性的岗位培训计划,让与保密工作密切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在第一时间,接受政策的培训。这种课程的开设,不仅能让员工们从一些新型的案例中提高警觉性,还可以使他们更系统地掌握保密知识和保密原则,使保密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除此之外,教育培训的目的还能够让相关责任人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这是增强敏锐政治嗅觉和鉴别能力的必要手段。鉴别力的提高是为了减少内部人员参与其中的概率,只要避免里应外合的现象发生,科研单位的内部保密管理工作就不会出现不可挽回的现象[4]。
(二)重视保密工作落实,要把保密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在日常工作中,保密管理水平的提升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科研单位的领导干部要自觉重视保密工作的细节落实,将其放在所有环节的首要位置,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保密观念的淡化极易滋生安全性问题,涉密人员要时刻保持警醒和戒备,切忌疏忽大意和麻痹心理,以防发生意外现象和工作失误。
(三)筛查保密管理流程,协调各部配合紧跟时代步伐
通常,科研单位的涉密人员数量虽然为数不多,但是与其相协调配合的部门却涉及全单位。因此,面对当前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管理工作,需要所有人员的相互配合和支持,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科研单位要定期对存储办公电脑进行安全筛查,以防出现安全隐患。另外,涉密电脑不能连接互联网,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另行选定办公的自动化设备,同时还要利用一些离线存储设备备份台账,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互联网黑客的侵入和盗取。如果以上的细节都已经大致完善,那么就要严格执行相关的工作流程和法律条款,使每个细节都有据可依,让科研成果顺利地完成最后的认证和审批注册。
(四)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以应急体系和定期自查防范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想要进一步提升保密管理工作水平,就要有所侧重地加大在技术研发和设施使用方面的资金投入。一般来说,科研单位的信息化保密管理工作都会在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基础上设置应急处置系统。出现问题时,应急机制就会根据风险评估的数据,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因此,面对日益多变的社会形势,科研单位必须在保密技术研发方面增加资金比例,确保未来可以减少数据被窃取的可能。除了在技术设备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外,科研单位内部还要实行抽查和突击检查两种形式的抽验,为了防止涉密人员的日常工作出现疏忽和懈怠。此外,对于保密条款的签署和涉密人员的责任界定也应当设有相应标准,避免出现相互推卸责任情况。
四、结语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科研单位保密管理,不仅是单一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它所涉及的范围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体系和保密系统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所有科研单位都积极地参与进去,这样才能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到最好。基于此,在日常工作中科研单位要做好自查自检,定期进行阶段性保密工作培训等,这些都是强化保密管理的必要手段,这样就能让此类性质的单位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付蓉,张玉鑫.浅谈保密工作在科研单位的重要性[J].园艺与种苗,2016(2):68-69.
[2]陈云芬.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保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55-56.
[3]高翠萍.科研保密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J].科技与管理:武汉,2014(4):43-44.
[4]张春玉.科研院所保密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保密科学技术,2015(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