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研究

2020-10-12 14:24王晓艳缪颖郑建新刘聪聪孙玥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23期
关键词:口腔正畸

王晓艳 缪颖 郑建新 刘聪聪 孙玥

[摘要] 目的 探討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正畸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以支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内支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正畸情况及牙周炎、脓肿、牙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66%)明显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9.45±2.75)分、磨牙移位(9.16±1.04)mm等正畸指数优于对照组(8.16±2.64)分、(6.42±1.63)mm(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第二磨牙近中移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X线检查牙根牙槽骨正常,值得应用。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23-0067-04

A clinical study of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for proximal movement of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WANG Xiaoyan   MIAO Ying   ZHENG Jianxin   LIU Congcong   SUN Yu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Mind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an   35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clinical orthodontic effect of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for proximal movement of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Methods 120 orthodont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 of anchorage treatment, with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while the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raoral anchorage.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the orthodontic situ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periodontitis, abscess, and tooth loosening, etc.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6.66%)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5.00%)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rthodontic indexes such as masticatory function (9.45±2.75) points, molar displacement (9.16±1.04) mm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8.16±2.64) points, (6.42±1.63) mm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uring treatment (3.33%)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1.66%),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exerts good curative effect on proximal movement of the second molar,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performance of alveolar bone of the tooth root is normal in X-ray examination.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Orthodontics;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Proximal movement

第一磨牙是恒牙中萌出最早、行使功能时间最长、承受咀嚼负荷最大的牙齿,其咬合关系被称为[牙合]关键(Occlusal key)[1]。通常情况下儿童8~10岁期间,第二磨牙根尖尚未发育完成,拔除第一磨牙后第二磨牙会自行移动至理想位置代替第一磨牙的功能。口腔护理不良等是导致第一磨牙出现严重龋坏或早失的原因之一,一般会使第一磨牙无法进行保留[2]。因此,在正畸治疗中选择将第二磨牙前移来代替第一磨牙行使功能[3]。本研究是在正畸力牵引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过程中,回顾分析通过采用不同支抗治疗方式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口腔科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纳入患者均由于下颌第一磨牙严重缺损而拔除,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治疗,正畸术前第三磨牙形态、位置基本正常,牙列拥挤3 mm之内,面部无前突,前牙覆盖覆合基本正常[4]。根据治疗过程中所用支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口内支抗),每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9~27岁,平均(23.15±6.65)岁,致病表现:残冠42例,残根18例,下颌单侧38例,双侧22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8~26岁,平均(23.23±6.54)岁,致病表现:残冠45例,残根15例,下颌单侧39例,双侧2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有完善正畸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②患者下頜第一磨牙无法保留被拔除,采用第二磨牙代替的治疗方案;③正畸治疗开始时年龄>18岁;④术前患者牙周无炎症、牙槽骨未发现骨折、吸收或严重缺损[5]。

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③曾经采用相关治疗对本研究结果具有影响者;④曾有急性疼痛发作、牙周炎或出血严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6]。

1.3方法

回顾分析病历资料,包括正畸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纳入患者均应用同一品牌金属直丝托槽及系列正畸弓丝(杭州新亚齿科器械有限公司),第一磨牙及缺牙区第二磨牙粘结金属直丝带环。经过排齐整平阶段,使用0.019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均有采集术中数据A。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间隙关闭保持2个月后均有记录术中数据B。在咬合关系调整良好后,最终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后,拆除矫治器,并完善术后资料。拆除后嘱咐患者每隔3个月复查1次[7]。复查患者予自制调查问卷评估。

1.3.1 对照组  口内支抗治疗。在术中关闭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间隙过程中,从左侧第二前磨牙紧密结扎至右侧,将镍钛螺旋弹簧固定于第一前磨牙托槽翼和带环颊侧拉钩上,拉力150 g,每月复诊。

1.3.2 观察组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在术中关闭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间隙过程中,均有利用X线检查患者牙周情况,确定可进行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明确植入位置和骨量[8]。重新焊接患者磨牙带环颊侧,用长牵引钩向根部方向延伸接近第二磨牙中心,第二磨牙用直丝弓颊面管带环[9]。局麻下,在近缺隙侧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与尖牙根根间植入微螺钉种植体,14 d后用支抗钉近中牵引下颌第二磨牙,拉力为150 g,每月复诊。

1.4 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自制调查问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牙齿美观、排列整齐,咀嚼功能正常,面部形态良好,无感染、发炎等情况发生;有效:治疗后牙齿排列整齐,具有一定的美观度,咀嚼功能明显改善,面部形态尚可,无并发症发生,或并发症轻微,并得到良好控制;无效: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为严重,牙齿排列整齐度、美观度较差,咀嚼功能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面部形态不理想,有明显的并发症[10],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1]。(2)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间隙关闭后,通过X线检查,测定磨牙移位。不同支抗治疗A、B数据中头影测量片,参照物选择:带一段弓丝拍摄头影测量片,用0.019×0.025不锈钢方丝,长度20 mm,置于下颌前磨牙托槽及第二磨牙颊面管内,保证参照弓丝两端可见。[牙合]平面(OP):均分后[牙合]接触点而得。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中心。由D点做OP的垂线,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至该垂线距离,此为测量距离。该数值根据参照弓丝长度修正后得到的距离数值即实际距离,术中A、B两次数据实际距离差值即记为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L1-NB距差、L1-NB角差、咀嚼功能评分(按照自制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估,包括:对消化功能影响、咀嚼食物情况、稳固度、能够进食类型等,每项4个选择,分别记作1~4分,分值越高则视为患者咀嚼功能越好)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正畸情况。(3)比较两组病历资料术中牙周炎、脓肿、牙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6%)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正畸效果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磨牙移位、L1-NB距差、L1-NB角差、咀嚼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支抗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牙周炎、脓肿、牙齿松动不良反应发生率(3.33%)远低于对照组(1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导致饮食习惯的变化,牙齿龋坏缺损的情况在口腔科十分常见,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和就诊率在不断上升[7-8]。牙齿龋坏既不利于口腔健康,影响患者咀嚼功能,又不符合审美需求[9]。第一磨牙是指儿童6~7岁时口腔中生长出的第一批恒牙,其牙根粗壮、根数多且位置比较恒定,具有引导其余恒牙在正常位置萌出的重要作用;第一磨牙自身的牙周膜面积及其在牙列中的位置、咀嚼肌在颌骨附着位置和咀嚼肌合力作用点共同使其成为承受咀嚼负荷最重要的牙齿;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是牙尖交错[牙合]的最重要标志[10]。尽管第一磨牙如此重要,但是由于部分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不正确、家长重视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下颌第一磨牙的患龋频率最高(22%)[12],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严重龋坏或早失[2]。在第二磨牙发育初期,儿童8~10岁通常建议早期拔除受损的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由于牙根尖发育尚未完成或不成熟,可自行移动至理想位置,代替第一磨牙恢复咀嚼功能[3];利用第二磨牙的萌出尽量自发性关闭拔牙间隙,可避免正畸治疗关闭间隙[11]。若未在恰当的时机拔除,则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第二磨牙牙根尖发育完成或接近成熟时,则难以自行移动位置至紧邻第二前磨牙远中,需要临床正畸治疗近中移动第二磨牙起到修正效果。患者18周岁后,若不及时或不愿采取修复治疗关闭间隙,会影响牙齿周边组织和邻牙的健康,患者则需要在第一磨牙拔除后尽早接受正畸治疗[13-14]。有研究表明,年轻恒牙患者,不仅其间隙均能得到良好的关闭,且治疗后不会产生第二磨牙牙根和牙槽骨吸收的现象,对于部分近中倾斜较大的第二磨牙,直立和近中移动有利于近中牙槽骨嵴骨的改建,从而改善患者牙周状况[11]。正畸治疗将第二磨牙前移来代替第一磨牙,既恢复咀嚼功能,又维护牙周组织健康,安全可行。牵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常规正畸治疗方式主要采用常规口内支抗,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患者牙齿要求较高,且稳定性不强,支抗丧失较明显,容易出现下颌中切牙舌向倾斜,并且切端向舌侧移动,加大了后期矫治的难度[15-16]。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能够良好弥补常规治疗的缺点,不会消耗下前牙支抗,可以良好改善患者牙齿排列情况,美观度更佳[17]。

本研究显示,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正畸效果指标包括: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位的距离、咀嚼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1-NB距差、L1-NB角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炎、脓肿及牙齿松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磨牙移位距离的对比,说明在牙齿矫治过程中,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能更有效的实现目标牙移位。L1-NB距是下颌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此线距代表下中切牙凸度。L1-NB角是下颌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和下齿槽座点连线之交角,此角代表下中切牙的倾斜度。观察组L1-NB距差、L1-NB角差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组下颌中切牙的凸度及倾斜度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在维持正畸第一阶段排齐整平效果的同时,避免了下颌前牙牙支抗丧失,未出现下前牙过度舌倾、前牙覆合覆盖增大甚至下前牙牙根过度唇移等不良移动,起到良好的矫正效果。患者牙齿的美观性更佳,基本维持治疗前侧貌,未对患者发音造成影响;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在保证第二磨牙近中间隙关闭良好前提下,提升了患者咀嚼效率,减轻了部分患者因咀嚼效率低下而加重对胃肠消化系统的负担,咀嚼食物更省时省力、咬合稳固、能够进食的食物类型更加丰富。同时满足部分患者不愿意“做假牙”进行修复治疗的诉求,去除部分患者因单侧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导致偏侧咀嚼的诱因,正畸效果明显,成功恢复咀嚼功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说明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方式能够降低牙周炎、牙周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患者满意度更高。

综上,在下颌第一磨牙因龋齿严重缺损而拔除后,需要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取而代之者,若选择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安全、有效率高,口腔的功能恢复及整体美观性更好,值得在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皮昕. 口腔解剖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

[2] 韦回,韦佳黛,邓端耀,等. 微种植体支抗下成人安氏Ⅱ1类高角患者后([牙合])平面的变化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2019,35(11):1062-1065.

[3] 陈佳璐.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1):199.

[4] 卢艳萍. 口腔正畸中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5):2244-2246.

[5] 呂晨星,杨柳,陈璐璐,等. 支抗种植体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研究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9,54(11):778-782.

[6] 张栋,陈求望,张欣华,等.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正畸法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研究[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8,30(2):32-33.

[7] 周素婷.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176,178.

[8] 何小芳,黄敏,赵钦文.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9):1-3.

[9] 单显峰,彭巍.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43-45.

[10] 贺红. 种植体支抗辅助牙列整体远移的疗效及长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8,53(9):594-598.

[11] 董振耀,姚毅章,赵国廷.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修复龋齿畸形的美容效果及预后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 28(7):120-122.

[12] 樊明文. 牙体牙髓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13] 翟俊辉,王明锋,王茜. 种植钉远移Ⅱ类高角病例上牙列的临床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1):67-71.

[14] 陈畅,王晨曦,杨建浩,等. 舌侧矫治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7, 52(12):735-739.

[15] 涂景秋,雷勇华. 带环附推簧装置直立下颌近中阻生第二磨牙1例[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35(6):901-904.

[16] 陈俊良,刘旭琳,张潇月,等. 短种植体修复牙槽骨严重吸收的下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口腔医学研究,2019,35(3):246-250.

[17] 刘青,黄鑫琪,姜丹,等. 利用压膜式活动矫治器压入下颌第一、第二磨牙1例[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8, 36(2):226-228.

(收稿日期:2020-04-10)

猜你喜欢
口腔正畸
心理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口腔正畸治疗对口腔中细菌微生态的影响
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价值分析
循证护理对口腔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分析
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和口外弓强支抗正畸法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对比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