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态度对幼儿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2020-10-12 14:42徐小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幸福感幼儿

徐小丽

【摘 要】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对于幼儿来说,拥有幸福的幼儿园生活是其学前生涯中的主要目标,该目标实现的优劣直接影响其毕生幸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经过对幼儿在园幸福感水平、幸福感缺损原因及教师态度对幼儿幸福感影响的调查,发现和蔼友善型的教师最容易给幼儿幸福感,而冷漠型和严厉型的教师易给幼儿造成幸福感缺损。

【关键词】教师态度;幼儿;幸福感

一、问题的提出

幸福是人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作为生命体的永恒追求。幼儿的幸福感,可以理解为幼儿在所生活的环境中,其各种生理、心理和认知等方面的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这些指导性文件都凸现了对幼儿积极情感的关注,尤其是“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就是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教育作为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幸福能力,即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教师:在园内选择四名具有不同态度的教师。

2.幼儿:在四位教师所教的班级中随机各抽取25名,共100名幼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    2.访谈调查。

3.问卷调查。      4.教育测量。

5.实验研究。      6.观察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前期调查(2018年9月-2018年12月)

2.实施阶段(2019年1月-2019年7月)

3.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四)研究内容

1.前期调查幼儿在幼儿园中幸福感及其缺损的状况。

2.幼儿幸福感形成与教师态度之间的关系。

3.进行实验研究。

4.端正教师态度,寻找培养幼儿幸福感的策略。

三、前期调查研究结果

(一)根据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确定态度类型,并进行相应的观察、访谈后进行了梳理,四位教师的态度分别是:

教师A:良好仪表、幽默、颇有方法

教师B:良好仪表、幽默、良好品性、颇有方法

教师C:友善、尊重、兴趣广泛、公正、耐心、幽默、颇有方法、宽容、良好品性、严厉

教师D:友善、尊重、兴趣广泛、公正、耐心、良好仪表、幽默、颇有方法、宽容、良好品性、严厉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接受不同的教育,在教育态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态度分为这样几种:严厉型、冷漠型、和蔼友善型。严厉型,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严厉型的教师就是本着这样的宗旨,对孩子一味地严厉;冷漠型。幼儿需要教师的关注,需要教师的爱护,有些孩子会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做一些“小坏事”等,冷漠型的教师对于孩子的各种行为会置之不理,泰然处之,作出事不关己的样子。和蔼友善型。教师表情亲切,态度和蔼,用温柔的声音说话,主动关心幼儿,对幼儿的学习、生活照顾得很好。

从调查结果看,我们可以将教师A归为冷漠型的教师,教师B为严厉型的教师,教师C为严厉与和蔼友善兼存的老师,教师D为和蔼友善型的老师。

(二)根据幼儿掌握幸福感的特点,即:满足幸福感的需要具体而简单,很少受到客观价值标准的影响(比如,一件渴望已久的玩具、父母老师的夸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等),确定幸福感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观察、访谈、问卷,得出了不同班级幼儿在园幸福感原因比较。

C班和D班的幼儿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A班和B班,其中D班最高,達98.9%。从图2看出,使幼儿感到幸福感的原因最主要的因素是“幼儿园有好玩的游戏”,达97%。其次是“在幼儿园生活很高兴,喜欢上幼儿园”和“幼儿园有许多同龄的伙伴”。

从调查结果来看,D班幼儿幸福感水平最高,D班老师属于和蔼友善型的,所以“和蔼友善型”的教师更能使幼儿感受到幸福。

不同班级幼儿幸福感缺损原因调查如下:

A班幼儿:教师批评56%,想家60%,与同伴争吵72%,要学习72%,不自由40%,总体百分比64.8%。

B班幼儿:教师批评80%,想家64%,与同伴争吵56%,要学习60%,不自由100%,总体百分比72%。

C班幼儿:教师批评80%,想家64%,与同伴争吵56%,要学习60%,不自由100%,总体百分比72%。

D班幼儿:教师批评40%,想家32%,与同伴争吵48%,要学习32%,不自由24%,总体百分教师批评80%,想家64%,与同伴争吵56%,要学习60%,不自由100%,总体百分比35.2%。

从上述调查结果看出B班的幼儿幸福感缺损水平最高,达72%,其次为A班,为64.8%,D班的幼儿幸福感缺损水平最低,只有35.2%,由此可以看出严厉型的教师最易使幼儿幸福感缺损,其次是冷漠型的教师,而和蔼友善型的教师最不容易使幼儿感到幸福感缺失。

幼儿幸福感缺损最主要的因素是“被老师批评”,达67%,其次是“感到不自由”,因此,经常采取批评态度的教师最容易使幼儿幸福感缺损。

(三)根据四个班级幼儿幸福感及幸福感缺损的调查结果,得出下面结果:

幸福感:冷漠型(A班)72.6%,幸福感缺损64.8%;严厉型(B班)72%,幸福感缺损72%;和蔼友善型(D班)98.9%,幸福感缺损35.2%。

从前面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蔼友善型的教师最容易给幼儿幸福感,相反,冷漠型和严厉型的教师易给幼儿造成幸福感缺损。

四、端正教师态度,进行实验研究。

(一)端正教師态度。

1.解读幼儿,了解童心

2.重视心理,磨练意志

3.理解幸福,学习做人

4.减少阻碍,张扬个性

(二)研究结果

在前期调查中,我们曾对B班幼儿在情绪情感、交往合作、大胆自信和创新能力等四方面进行过测试。接着5个月的时间,B班教师对自身进行了有针对性地端正态度,然后我们对同一批幼儿进行了同样的测试,实验前后幼儿的部分发展变量差异结果如下:

实验前后幼儿部分发展变量的比较:幼儿的表现情况都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情绪情感”的发展具有显著性差异,“交往合作”“大胆自信”“创新能力”等方面则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五、培养幼儿幸福感的途径

(一)教师态度的表现方式

我们先来了解几种教师态度的表现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表现方式促使幼儿从内心感受幸福。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幼儿的关爱、尊重,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现方式主要有:

1.语言方式: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教师应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如请孩子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幼儿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幼儿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动作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对幼儿的态度,达到与幼儿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幼儿的爱心和善意,使孩子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微笑是最能表情达意的面部表情动作。微笑能表达友好态度,微笑能使幼儿的心里感到轻松。借助微笑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幼儿的积极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意味着:“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感兴趣”,“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及“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懂得微笑,那么幼儿可能会认为这个教师对他们并无好感,或者认为这个教师冷漠无情,不好接近。如此,师幼心灵交流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3.眼神方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语说:“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日常活动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孩子眼睛应该与幼儿保持对流。

有人调查统计过,学生对不喜欢的教师进行了一番描述,其中有“不耐心”“情绪不稳定”“过于严厉”“粗暴不讲理、讲话刻薄、讥讽挖苦人”“表情严肃、不和蔼,整天脸无笑容”等内容。而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九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态度: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6.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我能顺利念完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二)端正教师态度,促进幼儿幸福感的形成

从前文提到的几种教师态度类型来看,不难看出“和蔼友善型”是最好的,但由于教师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念,因此,要每位教师做到完美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应怎样端正教育态度呢?

1.做到严中有爱,爱而不溺。

三字经中提到:教不严,师之惰。古人就知道教育要严格,同样我们的教育也要严格,但严格不等于无爱,爱是严的出发点和归宿,爱要贯穿严的全过程,要做到严而有度、严中有爱。

2.把冷漠转化为关注,爱生活、爱孩子。

冷漠型的教师不妨多花点时间关注一下孩子,就会发现孩子的可爱、与众不同之处,而且会发现孩子们很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应该去了解他们,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慢慢地去关爱他们。

3.循循善诱中教育,使孩子明白真理。

我们的孩子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生力量,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适的,我们要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聆听他们的心声,从而更好地和他们交流,让幼儿“亲其师,信其道”,使幼儿在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健康地生长,葆有幸福的种子。

【参考文献】

[1]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维特克尔(美).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管建刚.一线教师[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4]徐卓娅.幼儿幸福感的成长[J].家庭教育,2000

猜你喜欢
幸福感幼儿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