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娜
【摘 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文学创作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人民的文化底蕴、伟大探索、求知欲望、人文精髓,以文言文的形式流传下中华民族的人文修养、文化沉淀,是现代语文的基础和根基,学习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同时,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學习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字词含义,了解历史文化,加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扬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阅读和写作基本训练,在阅读中洗礼,灌输中华民族情感模式,文言文教学的学习离不开现代语言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形成对文言文的梳理和记忆积累,增加语感,将文言文学习作为重要意义的语文学习形式,打好小学语文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策略
小学语文中文言文教学的融入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学好文言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基础教学模式,以读为本,在读书读通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掌握文言文字词的含义及运用,拓宽、深入的学习文言文,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深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文言文一般比较简单,朗朗上口,容易让小学生接受,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达到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喜欢阅读和学习,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真正掌握文言文学习。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小学阶段文言文为初学阶段,其特点言简意赅、意境明确,叙事性强、人物特点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历史文化和指导思想,彰显时代特色,凸显深厚文化底蕴,古代特色极强,在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夯实文言文基础有重大意义,为将来研究和深入开展古代文学学习和创作有深远影响,因此,打好基础,将文言文学习重视起来,明白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对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好文言文至关重要,教师要基于课本知识,整合学生特点,结合多元化学习模式,打造文言文教学新理念,步入文言文教学新里程。
二、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的难读难懂是其固有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是其比较苦恼的事情,教师要利用现代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创设轻松的教学气氛,营造古典文学的淡雅清香的学术课堂,让学生在温暖的师生情感中交流文言文学习,减少压力,消除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心理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穿透时空的跨度,让学生穿越到古代文化中,感知和领悟文言文站立的古代灿烂文化,领会文言文记载下的浩如烟海文学艺术瑰宝。既然文言文所到之处这样精悍,教师就应拿出十分之力对教材做深厚研究,解析文言文主题的概括性、延展性、博雅性。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文言文载体的叙事风格,他的简短性需要一些介入性媒介,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中,加入美妙的音乐伴奏,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情感带入,朗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方法,教师可以采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或小组合作朗读方式,或者是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进行配图创作等。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输入口,让学生没有压力,喜欢文言文的学习,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精确学习文言文字词句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朗朗上口,记忆积累文言文词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有兴趣才能有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也才有学习古代汉语的动力。掌握古代汉语、学习文言文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基础能力,要趁着六年级,为时尚早,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怕辛苦,要知道学习没有难度,真正有难度的是态度、是恒心、是毅力,然而这一切,却来源于动力、来源于热情、来源于兴趣。因此,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文言文的必须之道。
比如在进行《伯牙鼓琴》的教学时,为减少文言文学习的枯燥和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始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动画,在优美的声音传送和清雅秀丽的山水动画中,伯牙和钟子期二人以琴声抒发和表达互相敬慕之友情,让学生感受知己之间情感交流不拘泥于言语,就心意了然,赞叹友情的伟大和知己之难得。之后,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预设好各小组的任务,让学生在优美的古筝旋律《高山流水》中跟随课文主题进行朗读,舒缓心情,营造朗读的美好氛围。这种设置任务进行学习的模式是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教师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后,研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梳理知己的重要意义。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用弹琴解读心意,互为知己的美好情感。对于“伯牙绝弦”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人在一生中能觅到几个知音,志同道合,心灵互通,伯牙再难觅得。教师在学生朗读的环节要注重观察学生语速、词语停顿,感情流露等,要知道朗读的最高境界,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采取不同形式、不同模式增强朗读的厚感,读出意思、读出心境,真正理解文言文的精华。
(二)结合课文注释和翻译,加深文言文理解
文言文的注释和翻译是必要的教学途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逐字逐句的带领学生进行注释和翻译的学习,然后对照注释和翻译阅读文言文,这里对注释的记忆也非常重要,只靠死记硬背,效率会很低。因此,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在小学阶段,基本上是简单的小故事类型的文言文,有着寓意深刻的道理。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始将该文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做通读解说,让学生感受讲故事的不同语言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互相做文言文翻译,然后教师进行及时评价,纠错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加深记忆的过程。然后,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注释与翻译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注释的文字可以直接搬进翻译里,但有时注释与翻译还是需要分开来看。尤其是注释中对专有名词的解释,翻译时就不能直接搬进翻译中,应在翻译中保留专有名词。在翻译过程中,学生的代入式翻译也很重要,根据文言文上下文的意思,需要灵活运用,通过环境、人物、事件来阐述文言文,使其翻译的通顺流畅。在学习注释和译文时切莫直接背诵记忆,这样刻板的学习,只会固足不前,学不到文言文翻译的精髓,文言文也是一篇描述性的文章,翻译要灵活,要根据自己理解代入式翻译。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字词要多做记忆,如对于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要多做积累,这些词要熟记不同环境下不同含义;要注意的还有重点字词的翻译,要选择上下文合适的意思来做翻译。要熟读文言文,并且了解大概历史背景,慢慢疏通文章大意,不要求快,要循序渐进。
比如在进行《书戴嵩画牛》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ppt播放戴嵩画牛的小视频,利用声音和动画模式生动形象的将文言文的译文配图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文言文内容和所講的道理。在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后,进入文言文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作注释,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将原文和翻译注释结合做笔记,学生在朗读和翻译中来回穿梭,很容易的进行本文的学习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学习到了本文传授的观点,就是实践出真知,要善于观察客观的现象,不要以自己的想象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逐一解答课题提出的问题,也是一种翻译的手法,翻译其实就是将古代语言变通为现代语言,要灵活的看待翻译,就是换一种语言方式来表达所要体现的意境。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别用文言文和现代语言进行分角色朗读,直面翻译和文言文阅读,做到真正的理解和运用。
(三)在读熟的基础上读深,在改写的基础上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文言文也是一种语言,具有当时的时代特色,表达的意境代表着作者和当时代背景下人们多崇尚和宣导的人文情怀和时代特点,若假以时日,时代更替,人们心中所向和时代精神却不曾改变,因此,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扬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继承和勃发。这就需要我们新时代的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修养,在做好文言文字词句的基础翻译下,做好语文学习和创作。但这一切的基础和升华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读,读熟、读透、读深、读广,熟能成诵,朗朗上口,成为自己的语言,在对类似的叙事或人物描写下运用顺畅,变成自己的语言,也就自然将注释和翻译了然于胸。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理解文言文内容和内涵,达到背诵全篇的任务。这是最基础的教学目标,要在此基础上达到文言文学习的扩展和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改写,例如运用续写的手法,将文言文内容进行扩展,构建不同的故事结尾,得出不同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想象中进行文言文创作,对文言文句式、字词综合运用,加深注释理解和翻译,夯实文言文基础,提升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对六年级学生的高要求和高起点,表面上感觉加大了文言文学习难度,其实是在增强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再次,教师对学生的改写要多加鼓励和肯定,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为学生将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字熟读的同时背诵下本文,对知识点的掌握达到通透,为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了解,对所表达的寓意和道理更加深刻,在读熟、读深的基础上进行文言文改写成现代语言文章的锻炼,使得学生在改写的同时,抓取文言文词语、句式的翻译训练,运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小故事灵活生动的展现出来,达到学习重点的突破和进取。
三、结束语
终上所述,小学语文文言文是学习难点,虽然句式比较简单,段落比较简短,但是字词深奥,和现代汉语的差别较大,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有跨度,学生接受能力较弱,采取有效形式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更新的必要条件,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共建师生友谊,为学生寓教于乐,让文言文变成学生喜欢的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记忆,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文言文基础,让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李靖钰.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 [J].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08)
[2]罗春.浅议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神州.中旬刊,2018(01)
[3]罗珊.大语文教学观背景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算,2014(44)
[4]李艳.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J].速读.上旬,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