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伟丹
新课标提倡全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数学是学生自己学习、合作探究的一门学科,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呢?
一、给予空间,自己思考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此话改为“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则就是在新理念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得到质的飞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探究问题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我在学生学习了整除这一单元后,出了这样一道题:在1、2、4、6、7、10这六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为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多地指出“与众不同”的数,再让学生理清思路,先与同桌交流,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个个积极性极高,自主探究性的气氛很浓,能把探究出的结果写在纸上,结果汇报交流异彩纷呈,创造性的得出1、2、4、6、7、10这六个数个个与众不同,并说出充分的理由。有的说:1既不是合数也不是素数与众不同;2是素数中唯一的偶数,与众不同;4是最小的合数;6能被3整除;7是素数有时是奇数;10是5的倍数,同时也是两位数等。学生们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说法,的确各种说法都十分有道理。
这样的课堂,学生自己探究的空間大了,也就有了自己思维的主动权,又养成了自主探究的好习惯,更为学生的自主思考留下了无限的空间。
二、给予时间,参与活动
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多给予学生自我支配时间的权力”。因为在教学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自主探究活动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保证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有充足的时间,只有给学生留下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力,让他们自己去活动和发现,才会有所创造,有收获。我经常在课堂上遇到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后。探究结果却并不理想,一节课下来,大部分时间耗费于探究的过程中,来不及总结、整理和做练习等。有时从这些表面现象看,效果欠佳,但从学生体验数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些付出是值得的,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如何在一节有限时间的课堂里,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关键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功底,如何收放自如,点到为止的探究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例如:在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三角形,想想怎样把三角形转换为熟悉的图形,再思考计算面积的公式,给予充足时间让他们自己探究,学生通过剪剪、拼拼、想想、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后,有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从而说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2(长×宽÷2)。另一个学生又有了新发现,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其余的学生根据手中的自剪图形,观察、思考、交流、推理,也同样得出了计算三角形面积=ab÷2的公式。容易理解并掌握,最后进行一些课外计算练习,举一反三,就水到渠成了。这堂课的作业正确率相当高,从而证实了探究时间不宜太短,不然会使探究流于形式,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三、抛出问题,自己探究
古人云:“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疑”能使老师设计问题情境,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直接得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学生去探究,从而更有力证明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四、制造冲突,自己讨论
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产生探究的欲望,积极尝试、讨论、探究,不断获取成功,又不断受到成功的激励,再次激起尝试、探究的动机,并在新冲突、新尝试、新探究中取得新的成功,这些取决于教师给的条件和冲突是否艺术科学,学生是否愿意自主展开讨论,并愉快地去探究。制造冲突,这是很重要的环节。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在进行必要的铺垫后,提出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试着自己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利用2、5整除的特征与3整除的特征这一冲突,让学生自己去探寻,找答案,再验证。其中一小组代表站起来说:“21、24、27这三个数能被3整除,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1、4、7”,话音刚落;另一小组代表说:“31就不能被3整除”,与前面小组的发现产生了冲突,当这个发现被否定后,小组讨论陷入僵局。正当大家的思维处于困惑之时,另一小组发现了把21、24、27这三个数的个位与十位互换,变成12、42、72,同样能被3整除,沿着这条思路,大家举出一些数字,从各个角度加以验证,发现不管是几位数,只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通过举例、验证,发现这个规则是成立的,然后,用朴素的语言概括了成果:“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说明了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更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可取的。制造冲突,自己讨论。在冲突中合作探究,在不断地讨论、探究中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学生不断获得数学学问,而且学会了探究,发现了规律。
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始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适时抛出问题,制造冲突,让学生去探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