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丹青
【摘 要】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强的学科,老师除了需要在课堂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之外,还需要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强化学生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掌握力,这样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本文对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意义及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方法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虽然也非常重视作业设计环节,但仅停留在传统练习型作业的设计中,忽视了作业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一方面难以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会打击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之路的顺利推进,以及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都极为有利。
一、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意义
第一,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倡导增效减负教学理念,而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法,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下时间,与此教学理念不符,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及灵活运用。而合理对学生进行作业生活化设计,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精而少的作业,能更好保障练习的效果,因而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第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的学习。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之所以有较多学生不喜欢数学学科的学习,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特点有直接关系,导致学生认为此门学科的学习难度过大。而通过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就能让学生在做作业中,逐渐感知到其实用性、具体性,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更轻松的参与到学习中,逐渐喜欢上数学学科的学习。第三,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作业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能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问题、数学计算题等,都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呈现,既能够启发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基。
二、小學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策略分析
(一)建立数学理论与生活间关联
数学学科既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色彩,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避免单纯性的讲解,那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又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保持。为此,建立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是极为重要的教学途径。老师可以将学生认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场景,让学生自己感受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间的联系,并在生活化学习与实践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及能力。比如在学习“小数”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买卖东西的生活场景;在学习“利率”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设计银行储蓄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化练习中,掌握所学内容,提升自身学以致用及举一反三能力。
(二)合理搜集生活素材
生活化作业设计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极高,老师除了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充分的生活经验,而想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就需要对生活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契合教学大纲要求,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完美结合,为学生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实践作业。比如:生活中的买卖交易、商场中的折扣信息、倒水速度等问题,都是学生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生活素材。老师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后,要将这些素材搜集起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及生活作业的布置中,让学生在完成生活性实践作业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实际学习效果。
(三)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数学学习中,常会对生活化的内容充满好奇,产生探索心理,但由于缺乏方法的支持与引导,也就常会出现反感数学学习的情况。老师想要让每位学生都真实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学好数学学科,就需要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间的联系,注重在教学中去训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将所学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工具。比如:学习完应用题后,老师在为学生设计生活化作业时,就需要围绕生活内容设计题目,设计的应用题不可出现理论过强,以及抽象色彩过于浓厚的情况,这样学生才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数学学科的学习,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切实提高自身的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强的学科,老师在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活化这一基本原则,通过建立数学理论与生活间关联、合理搜集生活素材及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等方面着手,将生活化作业辅助学生发展的作用发挥出来,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基础。同时,作为数学老师,必须要始终坚持学以致用这一现代化核心教学目标,才能够逐渐创新出更多的生活化作业设计方法,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11)
[2]祁晓红.试论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J].新丝路(下旬),2016(01)
(赣州市南康区横市镇长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