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2020-10-12 14:14张乔娜
商场现代化 2020年16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小微企业策略分析

摘 要:近年来,国家切实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各金融机构的小微贷款规模也随之不断上升。由于小微企业天然的高风险性,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持续高位运行,随着小微贷款规模的不断增加,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可能导致小微企业贷款潜在风险进一步扩大。本文旨在分析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化解措施,希望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防控以及当前疫情下风险化解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微企业;风险防控;策略分析

一、小微企业貸款风险现状及问题

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相关部门综合统筹的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风险偏高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政策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

巴塞尔协议中将信用风险定义为受信方拒绝或无力按时、全额支付所欠债务时,给信用提供方带来的潜在损失。目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特征是信用总额相对较少、风险相对较高,风险管控难度相对较大。

1.融资户数不断增加

截至2019年9月末,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086.4万户,较年初增加363.16万户。

2.信贷规模增长迅速

截至2019年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6.39万亿元,占银行业全部贷款余额的四分之一,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3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81%,比其他各项贷款增速高出10.9个百分点。

3.信用风险持续高位运行

截至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法人贷款不良率为3.16%,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已高达6.2%。虽然2019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略有下降,但到2019年5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仍保持在5.9%,而大型企业贷款不良率只有1.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贷款不良率只有2.6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小微企业贷款不良情况令人担忧,因此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需要高度关注。

4.信用风险管控难度大

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商业银行很难通过财务数据发现潜在风险。同时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小,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给信用风险管控带来难度。此外,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量大、金额相对较小,受客户经理人员不足的影响,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贷后管理等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能按规定定期上门检查、不能有效监控资金走向、不能准确监控资金实际用途等,也是信用风险管控难度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影响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关键因素分析

1.小微企业自身问题导致风险高发

一是我国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期只有3年左右,约三分之二的企业存活不到三年就倒闭,而邻国日本小微企业的平均存活期长达12年①。因此我国金融机构面对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才会更审慎,在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时也面临更高的风险。二是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很多小微企业往往没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管理和财务制度等方面也存在形同虚设的问题,如部分小微企业的财务就是配偶一个人负责,这些问题造成企业经营不规范,金融机构很难有效甄别企业的潜在风险,容易出现拒贷或因为表面数据放贷而出现风险的情况。

2.经济下行以及贸易战影响导致风险多发

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叠加金融去杠杆和外部贸易战冲击等因素,2019年以来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较多困难。如人力成本、房租等上升过快增大了企业经营压力;贸易战导致部分出口型企业订单大幅减少以及部分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这些都导致企业营收和利润等指标出现恶化,信用风险出现多发态势。

3.外部环境不完善导致风险频发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营商环境还不完善,导致金融机构缺乏动力和渠道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有关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数据较为分散,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银行想要获取企业纳税或者电费等信息的难度和成本较高,甚至要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才能获取。同时地方政府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主动作为还不够,突出表现为难以为企业提供有效担保、出现风险后“担而不保”的情况时有发生,个别地区较为严重,导致金融机构面对小微企业贷款时存在较大顾虑。另外,由于部分企业法人代表诚信意识不足,以及企业管理不善等原因,债务违约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影响了银行的借贷意愿,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

4.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不足导致风险易发

虽然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依托大数据(纳税、电费等)提供了很多线上信贷产品(建行的云电贷、农行的纳税E贷等),但是总体贷款规模还不大。另外小微企业容易受经济波动周期影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要求较高,经济景气时有效的风控模式未必能经受多重风险叠加时期的考验,因此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控能力不足也导致风险易发。

5.新冠疫情影响将导致后续潜在风险加大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2019年底发生以来,政府持续出台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延长春节假期、居家隔离减少外出和聚餐、延迟复工等,导致农民工无法返回工作地、企业也无法复工(复工要得到政府批准),给部分小微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2019年对全国11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微型企业中50%以上属于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小型企业该比例低一些,但也接近30%。本次新冠疫情正值春节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企业基本停业②,这将使一些实力较弱的小微企业面临严重的危机。

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如浙江省政府出台包括财税、金融在内的17条政策意见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但政策的传导落实还有一个过程。为了解与评估新型疫情给企业正常开工/营业带来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团队与澎湃研究所共同开展了线上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能够承受1个月以上延期开工的企业为7.1%,能够承受2个月以上延期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1.7%),也就是说98.3%的企业承受不起2个月以上的延期开工。因此如果短期内疫情还不能出现拐点而解除相关禁令,将导致大部分小微企业持续停工,则很多小微企业将面临倒闭风险。

三、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防控策略分析

1.政府牵头优化小微企业贷款风控环境

一是强化部门联动,解决风险防控信息不对称问题。督促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和发改委等部门,尽快搭建并完善涵盖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电力、供水等大数据的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平台提供给商业银行用于提高获客、授信和风险管理效率,探索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风险分担机制是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鼓励开展银行保险合作,积极在部分金融机构试点推广信用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为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同时充实地方政府担保机构资本金,切实提高担保机构的代偿能力,避免出现“担而不赔”的情况,让商业银行“敢贷、愿贷”。

二是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不断提高社会信用环境。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以及公检法等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借贷行为,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等非法金融活动,降低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放贷的顾虑;同时依法查处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内外勾结,通过假信贷材料、假用途等骗贷行为,依法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金融机构及时将企业及相关个人的失信信息上传征信系统,并与税务、铁路、民航等部门实施联合惩戒,让企业“不敢违约、不能违约、不想违约”。

三是多举措防控疫情后期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地方政府在制定疫情防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问题。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与国有企业相比,缺乏资金实力,既要面临税收、安监、环保等部门的严格管理,又要面对市场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因此在疫情防控措施持续较严的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要专门针对小微企业,在税收、社保政策上给予小微企业喘息的机会,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实实在在的优惠,例如降低工业用电、用水价格,部分税收减免或延迟缴纳,少缴部分社保费,国有银行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用好专项再贷款提高融资可得性,为因疫情无法按期交货的外贸企业提供不可抗力证明,降低企业损失,延期进行证照年检等。

2.联动监管防范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一是加强监管力度,防范信用风险蔓延。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既要有效解决已经发生的风险隐患,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地区传染;更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注重多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二是“一委一行两会”在落实中央“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要求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状况的变化,建立压力测试和定期风险监测报告制度,防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量暴露触发其他系统性风险源,进而对我国金融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三是完善小微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考核目标,优化信贷结构,选择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的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有效防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面积暴露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3.金融部门切实加强小微企业贷款风控

一是金融机构在融资政策上转变思想观念,客观科学评估企业公司治理結构、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管理水平、技术是否先进和市场竞争力,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综合风险水平作出决策。二是把好入口。随着小微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共享程度的不断提高,要优化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计量评价模型,除了以往的财务数据之外,还可以将企业用电量、用水量、企业线上销量、线上买方评价、企业线上信誉等数据纳入系统测评范围,不断完善客户准入关。三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在传统“老中医”式的风险管理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成果,加强风险管控的过程管理,如通过监控资金走向,对贷款用途不真实、贸易背景虚假等问题的客户,及早收回贷款。四是加快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处置。风险出现后,不能让风险累积,要尽快运用资产证券化、不良贷款核销、不良资产打包转让等措施,在风险抵补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处置不良贷款,防止风险积聚扩散成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五是疫情背景下优化风险管控措施。做好疫情期间到期贷款的统计分析工作,提前通知客户准备资金还款,对因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要通过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款等方式,做到应转尽转,避免客户出现不良记录,有效防止因疫情导致风险大规模暴露。

4.企业主动规范自身经营降低风险

一是小微企业负责人要认真学习征信管理条例,知道贷款违约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和管理素质,提高企业规范经营的水平,切实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规范贷款用途,真实用于生产经营,同时坚持发展主业,不盲目拓展新业务、进入新领域,防止战线拉得太长而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二是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规范财务运营,合理安排投融资,有效控制负债率和杠杆水平,并依法主动做好信息披露。三是加强疫情后企业经营管理。一方面妥善安排生产计划,根据返岗工人数、订单数量、原材料储备、物流等方面的因素,逐步提高生产率,尽快达到疫情前的生产水平。另一方面统筹做好资金管理,从长远角度考虑资金规划,综合考虑企业现金流入较少的影响,安排好支出项,重点关注工资支出、采购支出、到期贷款还款资金需求、疫情期间政府出台的税费减免以及补助政策等,为企业后续发展做足“功课”。

注释:

①2018年6月14日,在第十届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在谈论金融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时,例举数据称,“美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

②据商务部监测,2019年春节(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按照该增长比例测算,2020年春节预计实现销售额将达到1.09亿元。

参考文献:

[1]洪宜峰.我国商业银行小微金融贷款风险及其管控[J].时代金融,2015,(3)50-52.

[2]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2019年普惠金融发展及2020年展望[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323121889872863&wfr=spider&for= pc,2020-01-10.

[3]中小企业寿命平均三年,贷款不良率已达惊人的5.9%[EB/OL]. https://m.sohu.com/a/325487927_100273862,2019-07-08.

[4]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6.

[5]彭崇凌,梅赞.小微企业融资机制与风险管控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2016,(4).

[6]企业开工率调查[EB/OL].https://wxn.qq.com/cmsid/20200210A0RX O700,2020-02-01.

[7]李健旋,张宗庆.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风险管控[J].河海大学学报,2018,(12).

[8]张乔娜.复工复产后密切关注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控[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397534634351366&wfr=spider&for =pc,2020-03-28.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小微企业策略分析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