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晶晶
摘 要: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是职业实践活动中的两个相互作用的元素,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合理融合培养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发展的规律。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路径以核心专业课程融合相应的职业精神内容为主,特色活动、技能竞赛和企业专家讲座为辅助,同时对原有考核标准进行修正,将学生在过程化学习中展现的个人综合素养加入考核指标,并在理论考试中加入课程职业精神常识内容,将职业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3.045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无论院校数量、在校生规模,还是毕业生数量等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职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会影响到国家整体人才质量的水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社会和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和精神,他们更愿意招聘具有良好的安全、责任意识,懂合作、讲实效,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等综合个人素养好的员工,这也是企业和社会保持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1 核心概念界定
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精神、能力和自觉。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就是从社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需求入手,通过有效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能够有效的融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工作态度、行为习惯等。
2 高职院校畢业生职业精神现状
近些年,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大投入,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硬件方面提升很大,但是对学生职业精神、综合素养等“软件”方面培养效果不明显。部分毕业生出现诚信意识淡薄、缺少敬业精神、就业取向功利化、工作拈轻怕重、反复跳槽等现象,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一个人技能发挥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技能掌握的情况,还会取决于他所具备的个人综合素养,比如职业理想、责任感、创新意识、灵活变通能力等职业精神。职业精神越高职业技能发挥得越好,反之如果职业精神低下,即使职业技能再高超,也无法用武之地。
从我校跟岗实习的学生、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的反馈来看,学生在职业技能上没有太多问题,但是职业精神存在很大问题。学生更加看重工作的舒适程度,待遇情况,对繁重一点的工作抱怨很多,实习单位也反馈学生韧性不好,不能担重任,倦怠情况比较严重。从对近五年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频繁更换工作,缺乏对本职工作的激情和成就感,缺乏坚持。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不仅让学生的职业技能发挥更高的程度,还是助力学生成为“社会人”的前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问题
3.1 重技能培养轻精神养成
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标准中,对职业精神的培养要求中只有在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中几句话带过,如《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中,只在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中提到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等,而对于职业技能却有非常细化培养要求。所以职业院校基于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把职业技能的培养细化每个小点,并且有对应的评价标准,而职业精神只是在培养目标素质中寥寥几句。这就导致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视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学生学习好职业技能还可以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扎实的职业技能在学生毕业初期也有助于学生就业。种种因素都导致学校重视见效快好考评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了见效慢不易考评的职业精神的培养。
3.2 职业精神培养目标不清晰
在近几年由于社会层面对职业精神要求的提高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许多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但是培养目标比较笼统,不够清晰具体。很多高职校把职业精神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混在一起,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流于表面,最终导致职业精神培养目标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实现。此外职业精神培养的目标如果不能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也会使得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片面化,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发展的规律。
3.3 职业精神培养路径模糊
在高职教育发展的初期,高职院校采取了对职业技能培养进行“专项强化”的特殊措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了大量具有较高水平职业技能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中,由于未能妥善处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之间的关系,不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导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对于职业精神培养目标的不清晰,从而培养路径比较单一,大多与思想政治课混为一谈,使得整体的培养路径不够明确。
4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价值
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是职业实践活动中的两个相辅相成又相互作用的两个元素。任何一方脱离另外一方,都会影响到整个职业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对于职业实践活动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此外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两者也离不开职业实践活动,两者的形成及作用的发挥都需要职业实践活动这一载体。所以共存于职业实践活动中且相互作用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就应该是统一的培养体系和路径,所以合理安排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才符合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培养的规律。
在过去的人才培养实践中,职业技能的培养路径已经比较成熟,而职业精神的培养路径相对比较单一,如果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则要将职业技能培养路径与职业精神培养路径衔接起来,互相嵌入。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内容融合起来,通过一个主要的路径使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自然衔接起来,考核与评价标准一起融合,才能让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走向全面融合。
5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路径,可以从核心专业课程融入职业精神教育为主,辅以特色活动、技能竞赛、企业专家讲座三种路径。
5.1 核心专业课程融入
将专业课程《物流设施设备》《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采购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成本管理》《配送管理实务》《生产物流管理》和《物流法律法规》八门核心专业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形成模块化、任务化,将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分小组完成技能实训和任务学习,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融合相匹配的职业精神教育。同时对原有的考核标准进行修正,将学生在过程化学习中展现的个人综合素养(团队合作、风险、安全意识、服从性、适应性等)加入考核指标,并在理论考试中加入课程职业精神常识内容,将职业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5.2 特色活动
我校的特设活动时间主要是周一下午的班会课和每周五的文化早餐时间,周一下午的班会课可以根据专业课学习情况,设立职业精神相关主题,由学生分组讨论、找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分小组上台汇报,相关老师给予指点,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在过程中学习优秀的职业精神。
每周的文化早餐,学生老师指定的主题,自行找资料学习,然后消化吸收后进行一个3-5分钟事例讲解,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学习,老师从旁指导点评,让学生从典型事例中感悟职业精神,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
5.3 技能竞赛
通过营销策划比赛、物流技能竞赛、安全知识比赛、技能训练打卡竞赛提升学生策划、物流单证处理录入和处理、货物堆码、物流设施设备使用及维护等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灵活变通、安全意识等职业精神。以赛促学、帮助学生提升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职业素养,从而达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
5.4 企业专家讲座
通过制定“每月一讲”邀请企业专家到我校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讲座,尤其可以邀请我们合作实习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来介绍我校实习生的情况,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提前感受职场的压力,从而端正态度,树立好正确的职业思想。
参考文献
[1]職业技能[EB/OL].[2020-06-13].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1%8C%E4%B8%9A%E6%8A%80%E8%83%BD/2544124?fr=aladdin.
[2]职业精神[EB/OL].[2020-06-13].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1%8C%E4%B8%9A%E7%B2%BE%E7%A5%9E/4704961.
[3]左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J].文教资料,2019,(1):151-152.
[4]何应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理论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35-40.
[5]胡希俅.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有机融合与实践探究[J].教育观察,2019,(2):3-6.
[6]艾红梅,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教育相融合的实践途径—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