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出幽谷,朗镜悬空

2020-10-12 02:41陈念灰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画家绘画艺术

陈念灰

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封建王朝统治体系的土崩瓦解,以及“西学东渐”思想的广泛传播,人们的革新意识高涨,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方面学习、效仿西方先进经验,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也随之传入了中国。民国初期,开放、包容、激进、动荡的社会时代环境,唤醒了中国近代知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意识。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女性地位得以明显提升,女性画家也开始在中国画坛崛起。思想的解放使近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大胆的展现自我,教育制度的变革让女性可以进入美术院校学习西画。女性开始真正地挣脱封建的枷锁,寻求身心的解放与自由。于是,她们走出闺房,走进学堂,走入社会,走出国门。于是,社会上涌现出了一批女性画家。

民国初期思想解放的潮流为女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条件。这一时期的女性画家在绘画学习和艺术道路上以自身的审美体验进行探索实践。一些更具“前卫主义”思潮的女性画家,漂洋过海学习西方艺术。在学习西画技法的同时,她们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思想被彻底打开,以女性的视角去表达艺术思想和情感观念,形成了有别于男性绘画创作的女性艺术。民国初期,像这样一批思想独立、学识丰富、中西融合的女性画家,被称之为“新女性”画家,以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孙多慈这六位女性画家为典型代表,她们被称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其中,关紫兰显得更为独特。在笔者看来,关紫兰不仅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是中国最早接受“野兽主义”的女性画家,更是最能体现“海派”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之精神的女性画家。如今,适逢关紫兰逝世35周年,重新审视、解读关紫兰的绘画艺术和历史贡献,重新品评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时光,希望这“远处的一盏明灯”,亦能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和艺术发展指明方向。

“乘风破浪”的姐姐

2006年末,上海老字号的王开照相馆因地下室水管爆裂,竟意外地发现了两万多张珍贵老照片。照片中的各路明星、名媛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于是,一些名人家属陆续到王开照相馆去“认亲”。在这批老照片中,就有关紫兰的肖像照。因其颜值在线、气质独特、端庄秀美,当时被照相馆的工作人员误认为是阮玲玉而登上了报纸,直到关紫兰的家属闻讯前来更正。而由此引发的新闻,使尘封已久的“闺秀画家”关紫兰,重新得到了美术史界和社会大众的关注。

关紫兰(1903年1月10日—1985年6月30日)原籍广东南海,出生于一个富裕且艺术氛围良好的家庭。其父关康爱是当时实力雄厚的官商,主要从事纺织行业。因父母常年居沪经商,关紫兰自幼便随家人定居上海。作为家中独女,父母给予了她良好的教育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因父母经营的纺织、印染行业常常涉及图案设计,受家庭环境影响,关紫兰从小便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十几岁时便考入了“上海神州女校图画专修科”,在导师洪野(又名:禹仇,1886—1932)的教授下学习西画、国画、素描、色彩学、透视学等技法和理论。由于洪野接受的是西方学院派的写实美术体系,注重对事物的观察和摹写,并且擅于将中西绘画元素相结合,因此,关紫兰绘画之初扎实的写实功底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彻领悟也正是得益于此。后在关父好友陈抱一的推荐下,关紫兰转入了“上海中華艺术大学西洋画科”继续深造。

创办于1925年12月28日的中华艺术大学,是一所很有来头的大学,它是由上海艺术大学的一部分进步学生,在陈望道、陈抱一、丁衍庸等教师支持下退出上海艺术大学而创办的。该校创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大学。陈望道为校长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陈抱一为校务委员会主席兼任西洋画系主任,丁衍庸为艺术教育科主任,夏衍任教务长,许幸之、郑伯奇、彭康、徐悲鸿、洪野等都曾在该校任教。而陈望道、陈抱一、丁衍庸这三位均是留日归国的先进思想倡导者,致力于西画改革。学校充满了现代派潮流的艺术气息,被称为中国西画运动的创新与改革的新生力量。该校成立后,逐渐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中心。

1927年,关紫兰以“应届优等毕业生”之荣誉从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毕业。在中华艺术大学举行的师生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关紫兰参展作品油画《幽闲》已经开始受到关注,作品被刊登在了当期的《良友》画报上。毕业后,关紫兰原本打算去法国留学,到西方“艺术之都”接受现代艺术的熏陶。但陈抱一建议她去日本学习西画。陈抱一认为,欧洲的现代艺术最初是经日本间接传入中国的,日本大胆吸收西方艺术,成功的实现了东西方艺术的融合,而在地理位置上,日本与中国临近,在文化上又有很多相似之处,艺术发展前景会更好。于是,在陈抱一的推荐和安排下,关紫兰进入东京文化学院美术部继续深造,并受到了日本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初到日本的关紫兰就举办了一场个人画展,创下了海外留学画家中在最短时间成功举办个展的纪录。1927年8月,关紫兰的个展在日本神户成功举办,有近50幅作品参展,以油画为主,另有部分水彩画、铅笔画、木炭画等作品。画展好评如潮,三天的展览参观人数有千人之多。之后,关紫兰的画作又多次参展日本的“二科”美术展、上野美术展、兵库美术展等展览,获得了很高的学术评价。到1930年时,关紫兰的油画作品《水仙花》已被日本当局印制成明信片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使关紫兰几乎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画家,这对于一个涉足日本画坛才不到三年的年轻画家来说,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关紫兰成功地使自己的画作被社会各领域所接受认可,这与其他留学海外画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关紫兰在日本留学期间,主要得益于有岛生马(1882—1974)和中川纪元(1892—1972)两位日本著名画家的言传身授。这两位都是留学法国的艺术家,并且与陈抱一交往甚密。他们接受的是西方现代艺术体系,尤其是法国“野兽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中川纪元在欧洲留学时,直接得马蒂斯真传,是把西方野兽派画风带进日本的第一人;而有岛生马受后印象派影响更深。他们“以形写意”的笔触和大胆豪放的色彩,简约而热烈的形体“变异”,对当时的日本画坛冲击很大。日本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治学环境使关紫兰受益匪浅,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西方艺术大师的原作画展、丰富的美术史料、印刷精致的画册,还有大量的欧洲油画原作临摹手稿。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她对西方绘画形式和理念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将“野兽主义”完美地融合在她的“闺秀”题材作品中。

1930年关紫兰从日本留学归来,进入由陈抱一创办的上海晞阳美术院(前身为“陈抱一绘画研究所”)和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于同年夏天,在上海华安大厦(今上海金门大酒店)举行了个人画展,展出了70余幅画作。这些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画作,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新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展览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当时,评论家金冶在《时代》杂志上给予了关紫兰这样的评价:“关女士的画,富有色彩而不辨轮廓,完全用直觉去表现图像,所以在关女士的画风中,只有一种很简单的形式,就是幽秀华丽,大方新鲜。她的用笔奇特得很,是近代的浪漫派,实在的内容,离我们目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可是她是远处的一盏明灯。”

晞阳美术院在1932年初的“一·二八”战火中被毁之后,关紫兰将全部精力用于美术创作,优雅地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充分展现了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新女性”形象。关紫兰具有把复杂造型简约、单纯化的能力,她能把东方的优雅含蓄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激情奔放相结合,兼具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和造型,且善于运用装饰性纹样,使作品具有韵律感。

1934年4月,中国美术史上首个女性艺术家团体—“中国女子书画会”在上海成立了,这也是中国美术史上阵容最强、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女子美术社团,汇聚了包括关紫兰、潘玉良、方君璧、何香凝、李秋君等在内的200余名受新文化艺术影响的女性艺术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使关紫兰对于女性主义思潮和海派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35年,关紫兰毅然放弃了在国内画坛已取得的声誉,再度赴日深造,继续探索着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回国后,于1941年在上海再次举办个人画展,将自己近十年来对艺术的探索与研究,做了一次全面的呈现。而此时的画风已经有了些变化,淡化了原来的粗犷、变形、夸张,融入了一些写实的表现手法,使画面看起来更明快、甘甜,同时又内敛而深沉。此后,关紫兰选择了主动淡出画坛,深居简出。由于关紫兰具有二度留日的特殊背景,在中日画坛又具有很高的人气,抗战时期,日方多次试图拉拢她为日本做事。但关紫兰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人格,生逢乱世,她与世无争,却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百废待兴”的建设高潮,着实地感染了关紫兰,也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她开始尝试画一些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题材,如《南湖红船》《蕃瓜弄》《上海街景》《农村小景》等,一批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画面明亮清朗、积极讴歌现实生活的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留下的。1963年,关紫兰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而她早年创作的四幅油画作品《少女像》《西湖风景》《藤萝》和《慈菇花》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5年6月,关紫兰因病去世,走完了她精彩而绚丽的人生,中国第一代女性艺术先驱就这样“兰归幽谷,至善至美”。家属按照她生前的遗愿,将她的骨灰撒在了西湖,而留下的这些珍贵画作,则将她的灵魂凝聚在了艺术中, 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以艺术作为载体,延续着她的精神。

1998年10月,关紫兰画于1929年的油画作品《少女像》被国家文化部选中,参加了在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展”,这是唯一一幅入选参展的中国早期女画家的作品。当画作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展出时,人们为之惊讶,而此时,关紫兰已经离开人世13年了。诚如评论家金冶90年前所言,远处的“这盏明灯”,最终要发出耀眼的光芒。

关紫兰艺术观念的嬗变

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关于如何学习和借鉴西方绘画艺术,形成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和流派。正是在这些相异观点的碰撞和影响下,才使得中国美术的发现进入了现代主义的新阶段,并孕育了之后影响中国20世纪艺术的两个种子:一个是语言的现代主义,另一个是写实主义的现代性。前者包括刘海粟、颜文樑等的印象主义城市风景、林风眠的水墨表现主义、吴大羽的意象派抽象、庞薰琹与决澜社的立体主义、丁衍庸的野兽主义以及关良的京戏人物画等;后者即从写实主义、左翼木刻到革命写实主义,包括徐悲鸿的古典写实主义、上海和延安的左翼木刻。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影响下,关紫兰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当时的国内美术界,很多画家热衷于以国家命运、民族救亡等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进行创作,而关紫兰笔下所描绘的则是生活的细节和日常所见的事物,从不去触碰那些宏大的历史和革命题材。关紫兰的现代主义风格萌芽于中华艺术大学学生时代,成形于日本留学时期,画风受法国野兽主义影响极深,强调大色块之间的相互对比关系,注重绘画的装饰感,并吸收后印象主义的构图与笔触运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绘畫面貌。

1.现代主义倾向

关紫兰的油画讲究构图简洁,造型大气、洗练,强调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早期由于受导师陈抱一的影响,关紫兰画作中的现代主义倾向已经非常鲜明,通过留学日本学习西方现代艺术,其作品中带有明显的野兽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关紫兰在艺术创作中着重表现绘画中的精神表现,提倡马蒂斯的主张复原、强调个人的主观精神。作品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马蒂斯和德兰的绘画特点。题材则主要以人物、静物和风景为主,而其中人物主要以女性为主,带有明显的生活化气息。但关紫兰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将野兽派移植,而是将色彩的纯度降低,巧妙地将野兽派绘画中的狂野奔放与中国人文画的内敛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画面上呈现出一种东方“意味”。

关紫兰的现代主义倾向在于创造属于自我的个性语言并将其运用到绘画当中,使其绘画中包涵更多元的文化因素。在画面的形式上注重形态的变化与色彩上对运用纯原色的主观表达。形成了类似于野兽派风格的充满富丽色彩的画面。这也是关紫兰绘画风格的主要特点。

2.中西艺术融合

在美学思想方面,中国与西方差别很大。西方的艺术审美是崇尚自然,忠实于事物的客观规律。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是崇尚精神,将“天人合一”之类的哲学观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在东西方美学思想互相碰撞的环境中必然产生变革和飞跃,西方表现主义野兽派的出现,更使中西艺术在美学思想上趋于一致。

关紫兰将东方的含蓄优雅与西方野兽派的热情奔放完美结合,在对绘画的处理上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在画面构成上还有着中国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强调表现意识和色彩感的同时,也充满传统绘画当中的笔墨意味在其中。以东方精神来指导西方绘画技法,巧妙地将西方画作中对颜色的运用与中国绘画中对线的交织完美结合在一起。在其大量作品中吸收了中国画的独有的韵味,强调构图的空间和层次感,用笔用色上简练率性。

作者  艺评人

猜你喜欢
画家绘画艺术
酷炫小画家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